关于央行的一个可笑行为是:央行凭空创造了数字货币信贷,然后用这些人造的金钱购买股票。如果你不熟悉这种货币政策方式会觉得这是空想。但在某些经济体,这已经是一种标准的操作流程。
比如日本,这种对股市的明确干预被平静地执行。今年4月底,彭博调查发现,日本央行通过购买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已成为日经225指数90%的公司的前10大股东。当时,基于从可公开获得的央行记录所做的估算、公司和ETF经理的监管文件及日本投资信托协会数据,彭博预计日本央行正每年购买约3万亿日元的ETF。自此之后,央行加快了购买的步伐。
美国知名金融博客zerohedge经由花旗信用产品策略师马特·金(Matt King)得知,全球央行净资产购买已飙升至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似乎解释了尽管投资者连续17周将资金抽离股权基金,但股市交易量依然创空前新高的原因。
换言之,央行向股市注入流动性的速度超出投资者将资金撤离的速度。目前的“罪魁祸首”是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
除了通过抬高股价刺激经济之外,央行明确干预的目标尚不清楚。流行的理论或许是“财富效应”,通过抬高资产价格刺激消费者需求。
那么,央行干预的副作用是什么?会产生什么意想不到的结果?当央行成为股市最大的股东时,这个国家的股市会发生什么?
NLI基础研究所首席股票策略师Shingo Ide给出了答案:“对于那些希望股价不惜任何代价上涨的人,日本央行(或者任何央行)购买如此多当然很棒。但这明显扭曲了股市。”
股价最终会涨上火星,然后呢?
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的资产购买不仅仅扭曲了他们各自的股市。因为全球市场的关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央行对一个市场注入流动性也会在其它市场显现出来。
近期,标普500指数不断创新高。M.N.Gordon在EconomicPrism.com上发文称,“所有迹象都显示,股市应该已经崩塌。它们的价值被高估至极点。”
周一(7月18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继续上涨,其中标普500指数收盘刷新历史纪录,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延续七连阳,收盘再创历史新高。
M.N.Gordon表示,“过去10多年,我们一直低估了激进央行政策的极限影响。无论2005年前后的房地产价格还是如今的政府债券收益率,我们继续对价格偏离经济轨道的程度感到震惊和沮丧。目前,这一情形正进入美国股市。”
在这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全球央行正在集体自杀。他们认为,印钞及购买股票会拯救我们自己。实际上,这意味着在股市彻底崩塌以前,我们会经历史诗般价格飙升的宏大场面。
M.N.Gordon在文中写道,“我们不喜欢。此外,这对经济及个人生活水平的总体打击将是严重的。”
股价可能不仅会升上月空,还会升上火星。然后这一切都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