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明确,英国和欧盟为时43年的“婚姻”就此结束,卡梅伦也宣布将正式辞去英国首相一职。投票同意,脱欧难。公投后留下的“烂摊子”谁来收拾?英国下一步该何去何从?而对于欧盟来说,随着英国的离去,其他国家是否会接连效仿发起公投,弃之而去?
英国首相谁来接任?
约翰逊民意支持率最高
英国杂志网站以前援引民调和博彩公司盘口数据发现,新首相人选排名中,伦敦前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保持较大领先优势排名第一,内政部长特雷萨的可能性排名第二,第三是司法大臣、脱欧派代表人物迈克尔·戈夫。
据外媒报道,英国内政部长特雷萨·梅将竞选保守党领袖的职位,报道中说到内政部长本周将发表讲话,明确表示将在党内领袖竞选中反对最具竞争力候选人、伦敦前市长约翰逊。
约翰逊被传为英国保守党新党魁和英国新首相的有力人选。重量级人物迈克尔·戈夫,尽管戈夫在保守党内部也获得很多支持,但他一再表示对首相位置不感兴趣,并且他还致电约翰逊表示支持其出任党魁。
另一边,特雷萨·梅也获卡梅伦阵营的大力支持。她在整个英国退欧公投运动中保持低调,相比起约翰逊,她更能团结保守党,很有可能成为团结脱欧派和留欧派的桥梁。此外,特雷莎·梅将是参与欧盟谈判更合适的人选。
想必不久的未来将上演竞选大戏。新首相职位之争大可能将在约翰逊与特雷萨·梅之前展开。
公投只是开始 退欧之路漫长且艰辛
英国退欧公投只是开始,后续将引发一系列事件等着英国去解决。可想而知,退欧之路漫长又充满艰辛,不是说退就能退。
首先,英国的公投不具备法律约束力,需要英国下院授权首相向布鲁塞尔正式提交退盟声明。但因卡梅伦辞职,目前授权哪位首相无从得知,而且下院将近70%的议员表示反对退出欧盟。
其次,英国与欧盟之间就未来关系的谈判提上议程。这当中存在两种可能,其一是签订一种附加免税贸易的邻里协议。其二效法挪威、瑞士、列支敦士登和冰岛,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欧盟官员预计,商讨加入该国际条约的细节需要数年时间,并且该条约必须得到所有欧盟成员国批准。这过程可能需要花费2年时间。
另外,因英国脱离欧盟,其需要耗费7到10年的时间,重新与其主要贸易伙伴进行贸易谈判,缔结条约。
多米诺骨牌效应 其他国家退欧风险不可忽视
只要英国不申请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项条款,英国和欧盟之间就能有操作的空间,并在对欧盟的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甚至发起第二次公投最终留在欧盟。
英国首相卡梅伦辞职,而且在新首相上任前,将不会触发《里斯本条约》第50项条款。而最有可能接替他成为英国首相的前伦敦市长约翰逊也表示,他也不会急于启动。英国的暧昧态度,引发欧盟高管不满。如果英国与欧盟陷入持久战,这会增加市场不确定性,将有可能导致其他国家也要求退出欧盟。
因此,公投结果公布当日,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Martin Schulz),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Donald Tusk)、欧洲委员会负责人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和欧盟轮值主席荷兰总理吕特(Mark Rutte)在紧急谈话后发表声明表示尊重英国人民的选择,并且敦促英国尽快启动退欧谈判。
兴业证券(601377,股吧)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认为,为提防欧洲大陆分崩离析,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欧盟的催促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英国退欧事件,法国、荷兰、捷克右翼党派均宣称要举行退欧公投,法国、匈牙利、瑞典、荷兰、丹麦、希腊等国很有可能是下一个要脱离欧盟的国家。
目前退欧公投已演变成一场闹剧,不少英国人在网上参与“二次公投”请愿,企图通过限制公投成立的条件达到废除脱欧公投的结果。截至26日晚,已有超过325万人签名。不过外媒报道称二次公投的可能性很小。笔者认为,不管能否进行二次公投,英国都需要做好一切准备去迎接。新首相即将上台,退欧的一摊子事情都需要解决,并且需要安抚好盟友及英国人民情绪,尽量减轻退欧带来的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