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访问随便吧,本站有各种流行工具,站长查询工具,便民查询工具等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期货>金融>股指期货>正文

莫让“谁的万科”变成肥皂剧

时间:2016-07-06 09:59:10来源: 上海证券报

  从数百亿资金的大规模会战,到各方实力派的远交近攻,再到关键当事人的“细节还原”,乃至于群情热烈众说纷纭。“谁的万科”正从无比精彩的跨年度商战大片演变成舆论焦点,各类观点、爆料不断刷新,其间既有真知,更不乏杂音,而整个事件亦出现娱乐化、泡沫化之势。

  细看“谁的万科”近期战况,除华润、宝能及万科管理层等角力各方频繁亮相外,表面上与之并无关联的一众商界、学界名人,乃至网络大V、微信公众号都竞相发声,其中可能夹杂着不少借势“消费”这一舆论热点的意图。

  首先,大量“观察人士”频频利用各自渠道发声,或是揣度股权之争背后的阴谋、阳谋,或是剑走偏锋,以花边新闻大做文章,吸引眼球的同时,将关注点引向八卦野史。

  同时,梳理这些天的重要“声音”,其发声者与角力各方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万科股东刘元生追随公司管理层多年,自然不愿就此割舍其万科情结;13位法学专家签名的“意见书”更是首发于华润官方微信,指向也相当明确。

  诚然,口水化、娱乐化可提高关注度,扩大影响力,甚至帮助相关当事方打几手“闲牌”。但是,过度渲染花边、传递泡泡,并不会对事件发展产生什么实质影响。

  而且,“谁的万科”事实上绝不仅是股权争夺、成王败寇,也不仅关系到利益归属、企业存续,当然更不应沦落到娱乐八卦、声色犬马。

  从万科的历史看,相较于二十多年前的君万之争,从资本市场到宏观经济环境,都已有了显著变化,并深刻影响着每个参与者。在此次万科“争夺战”中,参与各方均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竞争,并未有明显的违法行为。不过,在信息披露、尊重规则方面,参与各方仍有大量可以改进的地方。

  而若以A股的发展史为背景,探寻“谁的万科”的参考价值,不难发现,对这一案例的思考与讨论绝不应沉沦于花边新闻、八卦闹剧的层面。作为长期以来的公司治理标杆,万科所面临的股权之争无疑有着更深层次的借鉴意义。优秀企业需要怎样的治理模式?如何理解市场价值、契约精神?怎样延续法治道路、规则之径?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在“谁的万科”背后,正确理解、把握市场规律的应有之义。

  对无数投资者而言,将来谁能最终执掌万科或许并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在一切喧嚣过后,法律意志终将得到执行,市场规则终将得到维护,契约精神终将得到延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王雪冰 HF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