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访问随便吧,本站有各种流行工具,站长查询工具,便民查询工具等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期货>农产品>正文

期棉涨价追踪:棉花身陷“政策市” 单日抛储重回3万吨

时间:2016-07-19 07:04:04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

  导读

  出库受阻叠加抛储量不及预期, 最终引发了储备棉销售价格、期棉价格的双双上行。不过从上周开始,储备棉成交情况开始有所好转,连续一周单日成交量超过3万吨。

  棉花市场的“政策市”特征已越发明显。

  近期,本报刊发了《期棉飙涨“后遗症”:小棉纺厂无米下锅 河南纺协苦求国储放量》(7月14日12版),河南纺织行业协会向国家发改委发出“求救信”,提出增加国储棉投放力度、查处恶意炒作储备棉企业等建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自上周以来,国储棉单日拍储量已重回3万吨水平,较7月上旬小幅增加,而这一趋势或有望得到延续,18日储备棉计划拍出量再次超过3万吨。

  或许是受到国储棉“放量”影响,昨日期棉小幅回落。截至18日收盘,郑棉主力CF1701报收15765元/吨,下跌0.97%。

  不过从期货持仓上看,多头资金尚未有撤退的迹象。数据显示,继15日增持4736手多单后,华信万达期货席位18日再减4230手空单。但是经过连续上涨,多空双方态度开始趋于谨慎,当天CF1701合约总持仓下降了5.4万手。

  究其原因,与仍高企不下的储备棉成交率不无关系,进入7月后储备棉日成交率均为100%,下游需求仍未得到满足。由于棉抛储成交情况短期内左右了棉价的波动,也使得棉花市场陷入到了“政策市”。

  国储棉仓库“摸底”

  对于下游纺企“无棉可纺”的困境,业内人士多将其归咎于储备棉的出库环节,以及低于预期的抛储数量上。

  “由于今年储备棉出库需每包进行检验,工作量巨大,拖慢了公检速度,同时储备棉出库,也使得仓库的仓储费收入减少,部分仓库还存在着故意拖延出库的情况。”河南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李继锋7月15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四川一家国有棉纺企业人士7月18日也指出,当初储备棉入库,一天可以达到8万吨,但是现在出库有时还达不到3万吨。

  位于安徽的九阳物流有限公司,是中储棉的社会承储仓库之一,目前拥有6万多吨的储备棉库存。根据中储棉的安排,九阳物流今年将负责5000吨的储备棉出库工作。

  “现在仓库的储备棉公检工作已经都完成了,但是还有2000多吨没完成出库。”该公司业务负责人刘建伟7月18日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货主的提货单还未到手,所以棉花暂时仍留在库房中。

  据刘建伟介绍,国储棉从竞拍到缴纳保证金,再到开票、提货等环节,大概需要二三十天的时间才能走完,储备棉出库的速度可想而知。

  对于是否存在故意拖延,刘建伟表示,“仓储费收入减少肯定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拍储的政策既然已经下来了,终究是拖延不了多久的,5000吨对我们仓库的影响也比较有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国储棉每年的仓储费用为100元/吨。换言之,此次出库后,九阳物流年收入将减少50万元。

  河北衡水棉麻总公司的情况与之类似,虽然公检尚未结束,但是整体进度也相对比较稳定。

  “规定的任务量是每天公检400吨,从5月3日开始拍储以来,公司一直都是按照这个量在走。”该公司相关负责人7月18日告诉记者。

  中储棉天津直属库人士7月18日告诉记者,“近期公司集中调派了一些人手,相比于前期,公检的速度有所提升,同时也将能开的库全都开了。”

  进一步追溯到竞拍环节,此前储备棉单日成交量多在2万吨左右。

  据统计,6月17日至7月5日,仅有3个竞拍日储备棉成交量超过3万吨,其余时间多维持在2万吨或者更低的水平。

  出库受阻叠加抛储量不及预期,最终引发了储备棉销售价格、期棉价格的双双上行。不过从上周开始,储备棉成交情况开始有所好转,连续一周单日成交量超过3万吨。

  “挤牙膏”式抛储背后

  按照今年发布的《关于国家储备棉轮出有关安排》,正常情况下每日储备棉挂牌销售数量不超过5万吨,同时若储备棉竞价销售成交率一周有三日以上超过70%,还将适当加大挂牌销售数量。

  但是在实际抛储过程中,销售数量却远远低于规定的给5万吨,这成为了本轮棉价飙涨的最核心逻辑。那么抛储量远低于市场预期,是否另有隐情?

  实际上,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为了稳定棉花生产,国储曾连续三年对国产棉花进行收储,2011年收购价为19800元/吨,2012年和2013年收购价均为20400元/吨。

  截至今年5月抛储前,国内储备棉数量仍高达1100万吨,按照每吨2万元的价格估算,其占用的资金规模也高达2200亿元。

  “棉花储存时间过长,品级也会下降,所以在出库时,会按照一定标准对其进行折价。”郑州某期货公司产品研发人员7月18日告诉记者,同时加上资金成本、仓储费用,国储棉的真实成本要远高于2万元。

  但是,2011年2月开始,国内棉价连续5年下跌,期棉价格从最高时的34870元/吨一路跌至9890元/吨,当时用于棉花收储的财政资金大幅缩水,而棉价上涨则无疑有利于减轻财政资金的损失。

  自2014年开始,国家放弃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改为对农户进行直接补贴。而关键问题在于,主产区新疆与内地产区的补贴政策不一致。

  “内地棉最高每吨补贴2000元,但是新疆棉补贴却没有设置上限,于是也出现了内地棉农将棉花运到新疆去卖的情况”,李继锋介绍称。

  在上述背景下,内地棉农种植积极性严重受挫,种植面积更是连续三年减少。以2015年为例,全年国内棉花总产量560.5万吨,比2014年下降9.3%。今年的情况仍未有所好转,内地棉主产区黄河、长江流域播种面积再次大幅减少。

  其根本原因便在于,棉价持续下行,导致棉农种植收益下降。照此趋势,棉花也存在成为第二个大豆的可能,高度依赖对外进口,而棉花恰恰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解决上述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便是拉动棉价上涨,以此提高棉农种植积极性。

  “纺织行业利润率很低,一般只有几个点,主要还是靠规模取胜。”成都一位化纤行业人士7月15日告诉记者,由于国外棉纱价格低于国内,这使得近年来国内纺织品出口承压。

  同时,国内正处于产业升级阶段,不排除国家“弃卒保车”。这并非没有先例,2009年棉价上涨期间,国家发改委便曾传达过先“保棉农”、后“保纺企”的思路。

  “此前贸易商是被禁止参与国储棉竞拍的,但是现在限制取消了,放贸易商进来的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抬价。”上述化纤人士认为。

(责任编辑:罗浩 HN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