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6年7月21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介绍2016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是发布会全文。
主持人 袭艳春: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7月份我们已经连续组织了好几场关于经济数据的发布,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到了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女士,请她向大家介绍2016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提问。下面先请王女士作介绍。
王春英:
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先通报一下2016年外汇收支情况,然后再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2016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下行风险依然较大,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更加复杂;我国经济运行基本符合预期,国内金融市场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外汇局一方面继续推动外汇管理改革,便利市场主体贸易投资活动;另一方面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积极防范相关风险。总体看,2016年上半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逐步缓解。
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16年上半年,银行累计结汇4.7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7267亿美元),售汇5.88万亿元人民币(折合9005亿美元),结售汇逆差1.1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738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2016年上半年,累计涉外收入8.8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3545亿美元),对外付款9.9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5233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1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688亿美元)。
2016年上半年我国外汇收支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总体仍呈现逆差。2016年上半年,按美元计价,银行结汇同比下降16%,售汇下降7%,结售汇逆差1738亿美元;上半年,银行代客涉外收入同比下降18%,支出下降5%,涉外收付款逆差1688亿美元,其中,涉外外汇收付款逆差259亿美元。
第二,跨境资金流出压力逐步缓解。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16年一季度逆差1248亿美元,二季度逆差大幅收窄至490亿美元,其中,月度结售汇逆差由1月份的544亿美元,逐步回落到5、6月份的125亿和128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一季度逆差1123亿美元,二季度逆差收窄至565亿美元,其中,1至4月份,银行代客涉外外汇收付款逆差逐月减少,分别为201亿、105亿、59亿和20亿美元;5、6月份转为顺差2亿和125亿美元。
第三,售汇率下降,部分渠道的外汇融资规模回升。2016年一季度,衡量企业购汇动机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80%,二季度售汇率为74%,较一季度下降6个百分点。2016年上半年,境内外汇贷款余额下降583亿美元,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下降350亿和234亿美元。同时,一季度,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进口跨境融资余额下降349亿美元,二季度降幅收窄至50亿美元。其中,进口跨境外汇融资余额自3月份起已连续4个月回升,显示企业对外债务去杠杆化步伐放缓。
第四,结汇率上升,市场主体持汇意愿有所减弱。2016年一季度,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59%,二季度结汇率为63%,较一季度上升4个百分点。上半年,银行的各项外汇存款余额增加288亿美元,其中,一季度增加386亿美元,二季度减少98亿美元,这些都显示企业和个人保留外汇的意愿减弱。
第五,银行远期结售汇逆差大幅收窄。2016年上半年,银行对客户远期结汇签约同比下降61%,远期售汇签约下降55%,远期结售汇签约逆差370亿美元,同比下降46%。其中,一季度逆差363亿美元,二季度逆差收窄至8亿美元,显示远期市场外汇供求逐渐趋向平衡,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趋于稳定。
以上就是我要通报的2016年上半年外汇收支主要统计数据。下面,欢迎大家就我国外汇收支状况有关问题提问。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在将来一段时间,这是否会成为常态?
王春英:
按照国际公认的方法,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的跨境资本流动状况。目前,我们已经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过一段时间我们还要发布上半年数据。
从近年来的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看,主要特点是经常账户顺差,非储备性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在分析问题时,我们一般会把储备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剔除,主要观察非储备性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情况。如果包含储备,在不考虑净误差与遗漏的情况下,经常账户顺差规模就会对应着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规模。
首先,经常账户顺差是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基础。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原则,经常账户顺差实际上是我国持续跨境输出资本、不断累积对外债权的基础。比如,我国货物出口收到的外汇,或者对外提供服务收到的外汇,都要通过投资等方式运用到境外,这就会表现为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今年一季度顺差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6%,历史最高曾达到10%左右,目前是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
其次,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日益成为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主力。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集中反映民间部门的跨境资本流动,2014年二季度前后,我国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出现较大变化。2014年以前,除个别季度外,我国非储备性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持续顺差,尤其是2003年到2013年这11年间,外来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外汇储备也较快增长。从2014年起,我国非储备性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开始出现逆差,但主导因素不是外来资本撤资,而是我国民间部门不断地扩大对外投资,布局海外。以2016年一季度为例,一方面,我国企业和个人对外金融资产增加了1098亿,其中超过50%是对外直接投资。另一方面,我国对外负债下降135亿美元,这有利于减少货币错配风险和降低整个社会的杠杆率。同时,我们仍吸收了411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说明境外长期资本继续看好中国。
从未来情况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总体仍会主要反映国内经济基本面。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我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以货物贸易为主导的经常账户仍会保持顺差。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依然充裕,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能力较强。而且,我国对长期资本的吸引力依然较强。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内企业和个人将更加理性、合理的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这将引导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向着一个更加平稳的方向发展,谢谢。
央视记者:
从刚才您发布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上半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有所减缓,请问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您如何看待未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形势?
王春英:
谢谢你的问题。从刚刚发布的数据看,上半年跨境资金流出压力确实逐步缓解,这主要体现了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
一是宏观经济金融环境总体较为平稳。从外部看,除了年初以及6月底,其他大部分时间国际金融市场保持基本稳定,美联储加息进程放缓,上半年美元指数总体下降了2.6%。从国内看,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二季度经济延续了一季度平稳增长的态势,国内需求的作用更加巩固,各项改革也取得了积极进展,部分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比如,就业和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官方PMI指数在多数时间处于扩张区间等。
二是市场情绪趋向稳定和理性,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减弱。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逐步适应新机制,汇率预期总体趋稳。从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价差来看,今年1至4月份日均价差逐渐收窄,分别为419个、111个、94个和80个基点; 5月份虽然扩大至162个基点,但6月份又回落到97个基点。总之,市场情绪的稳定是个非常可喜的变化。
总体来看,未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将保持基本稳定。一方面,国内外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确实会给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平稳运行带来一些挑战。但另一方面,支撑我国国际收支平稳运行的因素依然很多。第一,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增速在世界范围内仍属于较高水平。另外,我国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而且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征没有变。根据7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比4月份的预测下调了0.1个百分点,但将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上调了0.1个百分点至6.6%,这是基金组织今年以来第二次调高对我国经济的预测。第二,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并且处于合理范围之内。第三,境内外资产收益仍维持一定差距。例如,今年6月末,我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高于美国1.8个百分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出1.2个百分点。第四,外汇储备余额仍然稳居世界第一位。此外,当前国际上关于防范风险的沟通协调不断加强,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
中国日报记者:
英国脱欧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请问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了什么影响,我国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防范相关风险?谢谢。
王春英:
英国脱欧事件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英国脱欧公投前后,我们均加强了高频的统计监测和预警。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发现英国脱欧事件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较大影响。
第一,短期看,影响主要来自国际市场波动,但压力得到有效释放,境内外汇供求受到的影响有限。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以后,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美元指数较快攀升,市场避险情绪也明显加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境内外汇供求状况保持基本稳定,这也说明汇率对市场供求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强。
第二,中长期看,影响将是一个复杂和逐步显现的过程,不会改变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基本稳定的大局。英国脱欧公投以后的市场演变与传导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而且可能会影响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节奏,共同影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比如说,如果英国脱欧事件对市场的冲击出现反复,那么可能继续通过市场震荡、避险情绪上升、美元走强的传导机理影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但美联储加息进程也可能因市场震荡而减缓。此外,英国脱欧对英国以及欧洲经济的影响,进而对我国和英国以及欧洲贸易、投资的影响,不会在短期内立刻显现和大幅调整,因此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也不会立刻显现。
第三,历史的看,近年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多次经受住了外部冲击的考验,说明我们保持稳定的基础是牢固的。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到2011年的欧债危机,再到2014年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2015年首次加息,国际金融市场都发生了比较大的波动。我国跨境资金流动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都在短期波动后逐步回稳,相关风险也都在可控范围之内,这与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外部账户稳健和外汇储备充裕等因素密切相关,这次英国脱欧的影响也不例外,只要我国内部基础稳固,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不会改变。
当然,我们也会继续加强监测,实时评估影响,不断完善已有的政策预案,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通过外汇储备和银行结售汇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跨境资本流出规模正在收窄,可是从人民币汇率的角度来看,特别是5月份和6月份,贬值压力实际上是加大的,也就是说汇率贬值和跨境资本流动出现了脱钩,人民币的量价是背离了,您能不能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和我们的外汇管理的政策有没有关系?
王春英:
关于你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们也观察到了。结售汇逆差逐步收窄,跨境资金流出总体下降,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是正常现象。去年“8·11”汇改,人民银行完善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去年12月份又公布了人民币汇率指数,进一步完善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形成机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近一段时期,受市场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双重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仍保持了基本稳定。
关于结售汇逆差的变化,其实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前面提到的,近期出台了一些支持跨境投融资的新政策,很多企业也会考虑增加境外融资,减少购汇,所以在汇率贬值的情况下,结售汇逆差不一定会扩大。
北京电视台记者:
我们注意到,外储数据在3、4月连续两个月增加,5月有所回落,6月份再度增加。请问6月份外汇储备规模上升的原因是什么?您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水平?
王春英:
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四类:一是国际收支交易导致的储备变化,这其中既包括央行为满足外汇供求而进行的调节,也包括储备经营收益;二是外汇储备投资资产的价格波动,也就是价值重估;三是汇率折算因素,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用美元作为计量货币,同时储备坚持多元化经营,其他各种货币相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可能导致外汇储备规模发生变化;四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外汇储备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资金运用记账时会从外汇储备规模内调整至规模外。
2016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52亿美元,较5月末增加134亿美元,主要是由于储备所投资的资产价格总体呈现上涨。当然,近期境内外汇供求趋向基本平衡以及储备收益的作用,也都有助于储备的稳定。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仍是全球最高水平,明显高于排名第二位的日本(接近1.3万亿美元),以及排名第三和第四位的瑞士和沙特(其储备规模均为6000亿美元上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占全球外汇储备总规模的三成左右,比重依然较高。
关于外汇储备的合适规模有各种各样的学术观点,传统上使用3到6个月的进口额或100%的短期外债等指标衡量。总体看,无论是以外汇储备的绝对规模,还是以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如外汇储备相对于进口、外债等比重进行衡量,我国外汇储备都是充裕的,是国家抵御外部冲击的一个强有力的基础。
未来外汇储备围绕合理水平上下波动可能成为常态。外汇储备变化是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会受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但我国国际收支平稳运行的根本性支撑因素依然较多,包括国内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常账户持续顺差、长期资本继续流入等,我国跨境资金将继续呈现有进有出、双向波动的格局。同理,外汇储备在合理水平上下波动可能成为常态。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这个记者会的内容比较专业,还有很多数据,可不可以给我一些材料?因为除了这个记者会以外,这样的发布统计数据的记者会都有一些材料。
我解释一下,今天上午外汇局网上相关数据已经发布了,这场发布会的答问实录也在实时上网,如果您还对相关的问题不清楚或者需要更详细的资料,欢迎和外汇局的新闻部门联系,相信他们会给您提供帮助。
光明日报记者:
一段时间以来,媒体一直在关注我国失去第二大债权国地位的问题,针对这个关注,请问外汇局有什么看法?
王春英:
对于前面那位记者的建议,我们愿意事先提供一些历史数据,以帮助大家理解。同时,今天的数据正在外汇局网站上同步发布,而且在网站上也可以查到已发布的历史数据。
关于这位记者的提问,涉及到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关系。2015年,我国对外净资产排名有所下降。2015年我国对外净资产是1.6万亿美元,比2014年末减少63亿美元。2014年末对外净资产比2013年末减少3932亿美元。2014年以来对外净资产下降,主要原因是我们采用了新的统计方法。我国对外净资产的增减,不仅会受国际收支金融账户交易的影响,也就是对外投资或者吸引资金引起资产或者负债增减的影响,还会受价格和汇率等非交易变动的影响。
从交易因素看,2014年和2015年,我国国际收支金融账户对外净资产累积增加了3118亿美元,使得我国对外净资产余额也相应增加了3118亿美元,而不是下降。交易引起对外净资产增长,一方面在于我国对外投资增加,也就是非储备性质的对外资产出现较大增长,两年间我国对外投资资产净增加8000多亿美元。另一方面,受境内外汇率和利率变化等因素影响,国内市场主体主动调节自身资产负债结构,持续偿还对外债务,非居民也减少在境内的存款,使得我国对外负债持续下降。
从非交易因素看,统计方法调整以及价格、汇率变动造成的估值损失是近年我国对外净资产下降的主因。
首先,统计方法调整使得近两年我国对外股权负债增长近3000亿美元。举个例子,一家企业在境外上市发行股票,发了10股,一股1块钱,全部被非居民买走。这时,我国对非居民产生了1块钱一股、共计10块钱的负债。两年后,企业与非居民没有发生交易,还是非居民持有这些股票,但是每股值3块钱,这时我国对非居民的负债就是30块钱,负债因估值因素增加了20块钱,从而导致我国对外净资产下降。类似的,用市值法取代历史成本法计量我国对外股权负债,使得2015年底我国对外股权负债较2013年底增加近3000亿美元,我国对外净资产也因此减少近3000亿美元。
其次,资产价格和汇率变动带来对外资产估值变化。2014至2015年,我国对外资产因价格和汇率因素减少3969亿美元。当然中国不是一个特例,我们也观察了目前对外净资产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日本和德国的情况,这两个国家也有类似的估值变化。如,2015年末,日本对外净资产因估值等因素减少近5000亿美元,德国减少了2000多亿美元。如果我国剔除历史估值以及数据源完善等不可比因素,则中国、日本、德国三国的估值变化与净资产的比例基本相当。
由于这类估值变化反映了不同时点账面价值的变动,不是实际损失。因此,对于汇率、资产价格的变动导致的净资产规模增减,应以平常心看待。
最后,我们还要理性看待我国净债权规模的问题。一方面,对外净债权的规模应该适度,这需要结合投资回报以及国内资金需求情况来看。另一方面,如果能够吸引外来投资、合理利用境外低成本融资,其实也是一个比较经济合理的事情。很多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是对外净债务国,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投资来发展本国经济。所以,对这个问题要理性客观看待。
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王春英女士非常专业、详实的解答,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