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访问随便吧,本站有各种流行工具,站长查询工具,便民查询工具等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期货>金融>股指期货>正文

陈宏超:仍处牛市征程中 别只顾眼前

时间:2016-07-27 17:07:18来源: 新浪网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被称为“欧洲巴菲特”,他在《大投机家的证券心理学》一书中最著名的建议就是:要投资者到药店买安眠药吃,然后买下各种绩优股,睡上几年,再从睡梦中醒来,最后必将惊喜连连。

  陈宏超虽然没有“吃安眠药”,但他确实常买了一只股票后很多年都没有交易。比如曾一度持有万科长达7年,获利数十倍,类似案例举不胜举。其早年券商营业部老总有一次请吃饭,说他有三个奇葩:三年股票没动过一次,一次交易都没有;常年满仓;几年下来收益率是营业部里最好的。“他还开玩笑的跟我说,他们年终发礼品的时候是不会发给我这种没有贡献的。”

  从1993年开始踏入股市,2006年创办自己的私募公司,在即将步入五十知天命的年纪,陈宏超对“取舍”越发有感悟和思考:“私募掌门人相对基金经理还需要具备企业家精神与特质,在一些关键性选择上不出错,做好取舍。” 他的取舍体现在对纯粹交易性投资的舍,对价值成长的取——“在这个市场中,刻意去规避每个波动不见得会更成功,我们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主动寻求符合未来大趋势的优秀成长企业,与它们一起成长”;体现在对杠杆交易的舍,对志同道合客户的取——“寻找与我们投资理念相匹配的客户,理念相通才能相互认同”;体现在对诱惑的舍,对长久稳续经营的取;体现在对短期利益的舍,把投资当一辈子事业的追求——“我把赚钱放在第二位,第一位是把菁英时代打造成真正有品牌、有价值的、有自己特色的、有理想的、透明规范的私募公司。”享受成长这是陈宏超二十余年投资经历淬炼出来的最深体悟,他把自己的投资理念概括为:“信奉价值成长理念,全力聚焦基本面研究,主张用实业心态、类PE方式做二级市场的投资,避免短期波动的影响。”

  这与陈宏超个人经历不无关系。1988年大学毕业后先到央企,1993年闯荡深圳进入证券行业,经历过红马甲时代,参与过营业部的创建与管理,也担任过证券公司投资研究、自营业务岗位负责人,在2001年五年大熊市到来之前,远离市场加盟民企分管投资,后担任并购标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到清华充电学习再到私募掌门人,也难怪陈宏超更喜欢把自己的出身归入“实业派”而非“券商派”。

  “寻求符合未来大趋势的优秀成长企业,与它们一起成长”,是所有推崇价值成长型投资者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但依据“中国A股特色”多数人会在此基础上再做条件设定,比如出现某种状况会采取相应的灵活仓位应对。但陈宏超卖出股票只围绕两个因素:基本面出现重大变化或公司发展增速放缓。

  “某个股票短期拉到高位,你想卖出等调整调整再买回来;某个股票你很看好但短期看不足够便宜,你想等一等再进场,岂不是更完美?那万一这个完美不给你呢?哪怕我认为它有八成的概率会出现,我也不去搏。因为有的时候真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类似教训经历我们实在太多。” 在早期的个人投资经历中,陈宏超也曾是交易型高手。

  回顾股灾 不再刻意追求完美

  2011年因净值波动较大,陈宏超也曾想过把自己熟悉的交易方法融入自己的投资中,“我后来发现其实是不需要的。看似在某个时间段有一定效果,但当你把这些工夫用在术的优化时,你就会顾此失彼,甚至淡化你的根本点”,他扭头看了下窗外:“你才知道要做一些取舍,这个取舍当时看起来甚至是很不明智的,但有时候愚蠢的做法可能就是聪明的做法。”

  去年股灾期间菁英时代旗下产品均受影响且还不小,但拉长到今天看伤口几近填平。以菁英时代成长3号为例,股灾1.0、2.0、3.0的回撤幅度分别为48.61%、53.93%、17.38%,但截止到2016年7月15日最新净值为2.1269,这与2015年5月21日的净值基本持平。 但陈宏超经历自己人生第一次牛熊拐点可没这么幸运。1996年底其个人资产一度超过200万,但两个月后,股市暴跌股票低价平仓,“我的财富被打回到零。”

  而就在那年年初,他身上还只有几万块而已,通过1:1的杠杆融资10个月下来翻了近30倍,“当时我在想如果我能再翻30倍会怎样?欲望再也不能把持。”陈宏超说至今回想起来仍像做梦,虽然这其中有股市波动的偶然性,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忽略了风险,杠杆交易从此列入自己的投资红线,“那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

  而陈宏超犯的第二个错则是在最底部抛出全部筹码,这就是有无杠杆的区别,很容易牺牲在黎明前。如果不平仓,1997年持仓股票就可以赚更多的利益,“但此时,我手上却没有股票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陈宏超1996年的如同过山车经历,2015年有很多人再次体验了一回。

  陈宏超在这以后,每一次买或卖,都会问问自己为什么,于是2015年几次股灾中他并没有惊慌割肉,“从现在的时间节点回过来看,我们股灾受的伤几近复原”。 陈宏超以类 PE 方式做二级市场的风格,并非私募行业主流,毕竟管理别人的钱和管理自己的钱还是有一些不一样,但他坚信“不管钱多、钱少,自己的钱还是别人的钱,道理都是一样。你明白这个道理后你就要坚持这样做。”

  在陈宏超看来,私募行业的特性就是匹配原则,“投资者要找到跟自己匹配的私募管理人,私募管理人应该找到跟自己匹配的投资者,”不要为了扩大规模而放弃这个原则。有意思的是,有别于大众一般的止损,菁英时代还强调止买的策略。他们在其官方网站写到:“在市场投资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公司会考虑不再接收新的资金进入,控制风险,对投资人的每一分钱负责。”

  7月24日,陈宏超给菁英时代过盛大的十岁生日,“从上市公司董事长到自己创业,从管2000人到管2人,自己一度身兼多职包括司机和文员”,回忆创业一路走来,感慨颇多。这十年也是陈宏超见证中国私募证券行业从野蛮发展到逐步规范的历程,并参与其中。但这并非陈宏超第一次创业,1994年其还曾创办一家公司,但由于各种原因夭折,“2014年当我们拿到私募管理人证书时,我跟同事说,我等了20年,这一天终于来了。” 2014年《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施行,使得阳光私募机构第一次拥有了独立基金管理人身份,从此被正式纳入金融行业划入大资管。而在2014年之前,私募多依赖于信托等通道。

  备案后菁英时代开始自主发行产品,公司进入发展快车道,2015年10月菁英时代登陆新三板,据其2015年报披露,2015 年旗下所有管理的基金产品平均年度综合收益率96.61%,名列私募股票型基金全国三甲。 “如果说我现在比十几年前有一点点进步的话,就是我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刻意追求完美”,陈宏超感慨,在一个号称聚集最聪明人的行业,全球20年下来能保持年化收益率20%以上的目前只有两个人:巴菲特和索罗斯。但如果把他们的收益细化到每一年去看,却发现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实际上每当你想把什么都做到极致的时候,往往连普通的事情都没做好。”

  目前股市仍是大牛市征程中

  对话私募掌门人:你对中国股市A股长期的判断是怎样的?您近期还出版《大牛征程》,这本书要是前几年出时间点似乎更好?

  陈宏超:其实《大牛征程》这本书从构思到论证我们在2012年就完成了,但今天来出版仍然是有意义。我们是觉得首先要把大方向搞清楚,别只顾眼前。旧30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告一段落,接下来新30年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我们通过反复论证,我可能更加积极更加乐观——中国会有别于拉美国家或者日本,通过“转型升级”中国肯定可以走出来。我们对比了美国转型过程,有很多可参考的地方。比如美国在70年代平均每年10%增速,在这个过程中,黄金石油房产均上涨,而到了八十年代经济增速约5%-7%,但后续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孕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还发现从1969年-1979年美国标准普尔指数为零,我们称之为“股市逝去的十年”,再看中国从2001年到2013年上证指数涨幅也基本为零,有惊人的相似。(注:2001年1月2日上证指数开盘为2055点,2013年12月31日上证指数收盘为2090点)

  有人提出经济增速放缓那股市会没戏,其实这是个伪命题。从我们的研究发现,美国在80年代开始所有的经济指标基本上都出现了大转折,但恰恰美国股市迎来真正的历史性的长期的大牛市,因为这段时间美国经济经历一个全面转型。你可以对比2000年与1980年美国百强企业名单就会发现,2000年多数站在舞台中央的这些企业,可能在1980年才刚成立。

  对话私募掌门人:20年间舞台的主角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您怎么看来中国资本市场?

  陈宏超:我非常看好未来资本市场的投资潜力。转型升级中国已经在进行,同时金融资产的流向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十几年发展较快的产业多为资金密集型,比如基础设施、房地产、重化工业等,但到了今天这些产业发展步伐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金钱永不眠,资金必须要有新的流向。除了股权投资及资本市场,恐怕其他任何一个领域都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资金容量。

  举个例子,目前中国整个银行资产占整个金融资产的比重占比90%左右,而相应美国这个指标约45%,意味着将来我们银行资产的结构比重肯定是在不断的下调,“金融的加杠杆、实体的降杠杆”,过去企业融资多去银行用负债的形式,到了今天PE/VC等资本投入越来越多,这种此消彼涨的趋势今后一定会越来越清楚。

  对话私募掌门人:但站在这个时点上来看,中国的转型升级往后面走各种可能性都有,你为何这么肯定能成为美国而不是日本?

  陈宏超:为什么中国转型会成功?首先是看有没有一个大的新兴的经济背景,当时美国是因为契合第三次工业浪潮。而今天的中国也处在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中,从过去简单的信息互联网到现在的万物互联: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互联,这个万物互联一定是基于全面的智能化。

  对话私募掌门人:中国能抓到这里面的机会吗?

  陈宏超:中国可能在某些领域,或多或少会有差距,但跟那个时候不一样。过去当美国在风起云涌的信息化革命浪潮到来的时候,中国可能压根都不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今天我们在各个领域尽管有差距,但已经在全面的渗透。用几个词来概括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模仿、追赶、超越、引领。这是中国在未来经济的竞争当中必然走的路程,但今天我们有的企业还只在,有的还在模仿,有的在追赶,有的已经实现了超越,甚至有个别的可能也会在引领,比如华为比如我们的高铁。尽管可能会存在一定水平的差异,但是至少我们是在同一个厮杀战场阵地上,过去是你根本看不到他们的背影。

  对话私募掌门人:但可能也不会像你想的那么乐观,也有一些不确定性?

  陈宏超:你会看到某些层面的不确定性,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当一个大的浪潮、大的趋势形成的时候,你要判断的是大方向与主波段。我们研究发现,美国在1980年到1985年之间,美国股市震荡前行,那时信息化革命浪潮趋势已经显现但仍处于孕育早期,所以股市也处在一个休养生息积蓄能量的阶段。我觉得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全面大转型的过渡期,而A股也应该处于大牛市中的休养生息阶段,传统产业面临长期的调整给市场会带来一定的压力需要去消化,同时新的产业也没有那么快孕育起来,所以作为投资人,能够把未来可能快速兴起的一个新兴趋势及早去跟踪发现布局,那么你在这个市场当中就会获得机会。但我所讲的牛市,并不是指所有,而是突出符合未来转型升级的,能够形成真正的新生力量的这些才是推动股市向上的最强大的动力。

  对话私募掌门人:这是一个很长期阶段的判断。在《大牛征程》这本书你有提到:未来中国的投资大趋势,将在以下六个领域产生——节能环保(新能源光伏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及氢所产生的能量;LED、新能源汽车)、智慧城市(物联网)、文化传媒(教育培训、动漫产业、数字出版、大数据与云时代)、大健康(创新药、生物技术、基因检测、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业)、休闲服务(金融服务、老龄化、母婴行业、休闲农业)、中国制造2025(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航空、工业4.0与智能工厂)。这些行业你都会去跟踪布局?

  陈宏超:《大牛征程》我认为放到现在出版仍然有意义。我觉得大方向的趋势确定了,但具体到某一个领域某一个行业并非最重要,关键你要去发现某一些领域在某一个阶段时期面临一个爆发期的信号,比如特斯拉的兴起,就应该认定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爆发期的信号。

  价值投资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巴菲特曾说过“我很幸运。我是出生在美国。这个国家的成功源自那个令人困惑的危险时期,从1941至2012年,扣除通胀因素后的人均GDP增长了三倍以上。这一时期至今,每一个明天都是不确定的。但是,美国的命运始终是确定的:财富不断增长。

  巴菲特曾说过“我很幸运。我是出生在美国。这个国家的成功源自那个令人困惑的危险时期,从1941至2012年,扣除通胀因素后的人均GDP增长了三倍以上。这一时期至今,每一个明天都是不确定的。但是,美国的命运始终是确定的:财富不断增长。

  对话私募掌门人:你是从清华经管EMBA毕业后筹备创建了菁英时代?

  陈宏超:实际上我2004年不再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后,就开始想自己创业,觉得自己还是最喜欢投资,所以我EMBA毕业论文主题就是梳理西方价值成长投资理论及在中国的应用,后来我把这个论文核心内容出版一本书叫《享受成长》。 我在做研究的时候发现,美国200年股市运行下来年平均回报率11%(注:1801-2001美国金融投资品种指数走势显示,黄金稍有下跌,美元跌幅最大,由1美元缩水为0.07美元,债券和国库券有相当大的升幅,其中股票升幅最大,由1美元升至近60万美元),所以我在琢磨,股市为什么会获得远远高于其他金融品种的,有没有规律可循?最后我的结论是:股市的上涨是有规律可循的;股市上涨的内在逻辑是来自于价值的成长。很多人推崇价值投资,但我认为价值投资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如果你只是从价值的角度去投资的话,你只能够挣到价值对估值波动的收益,而忽略掉推动上市公司价值不断增长才是股价上涨的内在动力。 我认为股市是各种类型的投资人、各种类型的投资标的、各种不同的方法体系或者价值标准汇聚的地方,这个行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人有每人的道,你要找到你的道。过去我知道交易自身有局限性,但并不认为是无所作为。但我是为了寻求我的事业来做投资来做私募,可能我觉得博弈的方法不适合我,不确定性的东西太多。但如果我按照我的价值成长理念做投资,尽管当中会有波动,尽管当中会有挫折,但是我只要坚持这样走下去,我就有未来。

  对话私募掌门人:您怎么选择你的投资标的?

  陈宏超: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企业都是有周期的,最理想的状态我们希望寻找到的它正处在一个快速的上升周期。

  我们挑选的成长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行业符合大趋势和政策导向;2)大行业,小公司,轻资产;3)可持续的竞争优势;4)管理层的诚信和冲劲;5)拥有高安全边际。评判成长股估值是否合理取决于对行业、公司持续成长能力的判断。当然,这种估值的合理性与否也和市场整体估值有关。 我们主要关注消费、医疗、新兴产业等行业,个股偏向中小市值、成长性良好的股票,通过基本面分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策略筛选形成约30只左右的核心股票池和60只重点股票池;公司会不定期对池中股票进行实地调研、形成深度调研报告并持续跟踪,对基本面将发生重大恶化的上市公司及时从股票池中剔除。

  不会因短期的波动去止损

  对话私募掌门人:从你的投资体系延伸的止损或者说风控体系是怎样的?

  陈宏超:每一个不同的投资方法,对风险的理解和对风险的应对都是不同的。比如说作为一个交易型选手在10块钱买了一只股,它可能被调到9块,这时可能要选择止损;但如果我是基于基本面的研究,我会认为跌到9块可能更有价值,我不但不抛我可能还会加仓,不会短期的波动价值被低估而去止损。 如果基于我判断的基本面发生了深刻的根本性的变化,那就肯定是要做调整。当你的基本面判断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你不会因为短期的波动去改变你的判断,因为你的判断不是因为他的波动判断的,你一定要明白你自己依循的是什么。

  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是,要注意安全边际,不要高位建仓,同时在大波动的时候适当减仓。

  对话私募掌门人:估值的贵与不贵也很难判断?

  陈宏超:如果我觉得这个股票的价值含量会在未来时间得到根本的体现,那可能我在买入时整个估值体系要高估一些,中间会有波动,但他内在增长是足以去覆盖过程中对估值的一种波动,只是你获益多和少而已。

  对话私募掌门人:一般来说你们会什么时候退出?

  陈宏超: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有周期的,从孕育期、快速成长期、成熟期,再到衰落期。虽然它还是一个优质企业,但我追求成长性投资,当它的增速放缓企业步入成熟期我就会走掉。比如万科,虽然我曾在这个公司有不少的收益,但2007年以后我就不太关注它了,万科1997年到2007年其收入几乎是增长100倍,相应的其市值也增长了100倍,但它的增长空间有限,它的增速放缓了,它仍然是一个优质企业,但我是追寻成长性投资,必须找到增速上升的企业。

  对话私募掌门人:所以你的仓位不太受整体市场趋势的影响?

  陈宏超:我也可以做到跟着趋势走,但我后面放弃不做。技术的层面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我倒是觉得说,其实不管是做价值的投资还是价格的博弈,两条路都能赚到钱,但是你不能两个阵营来回跑,可能就死的很惨。你可能两边摇摆,到最后选择一个阵营就不动了。

  对话私募掌门人:你的管理模式是怎样的?会一直在投研第一线吗?

  陈宏超:会,当然未来我也希望可以交出去。我正在营造一种新的文化,比如我们的办公场地叫学堂,公司内部不要以职务相称,而是以同学相称,他们本来要推举我为校长,但我说你们选我做班长吧。因为校长有点居高临下,但班长跟你们一样的。 我想把菁英时代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我并不会纠结于短期业绩提高而去融合不同的投资策略。人一定要聚焦,把你的特长发挥出来,而不是面面俱到。

  对话私募掌门人:同样是股神,巴菲特和索罗斯中,你的偶像是谁?

  陈宏超:巴菲特。巴老曾说过“我很幸运。我是出生在美国。这个国家的成功源自那个令人困惑的危险时期,从1941至2012年,扣除通胀因素后的人均GDP增长了三倍以上。这一时期至今,每一个明天都是不确定的。但是,美国的命运始终是确定的:财富不断增长。‘赌’美国继续繁荣下去是确定性非常高的事情。你去问问过去的238年中(即美国建国以来),有谁是通过押注国家衰落而成功的?”他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这个时代和自己的祖国,感恩时代,感恩国家。而今天,我们中国“比任何时期都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我想让菁英时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正面价值的公司,希望能够在资本市场当中,为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做出不懈的努力和微薄的贡献。这是我想实现的自己小小的情怀和理想。这是我发自内心的,不是说我说大话或者什么,我确实是这么想的。

 

(责任编辑:王雪冰 HF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