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秒钟!一眨眼的功夫,太难控制了吧?”
“像今天这个厚度,就只能抬(专业术语)两个0.5秒钟。如果多抬一个0.5秒钟,意味着压力会在瞬间加大50吨到100吨,后果就是废材。”
7月25日,太钢冷轧车间的1号生产线上,一批特殊尺寸的不锈钢正在轧制之中。连轧作业区大班长牛国栋一边面对控制显示屏操作着,一边向记者介绍以他名字命名的“一减二抬三调整”操作法。
这批货属400系列钢种,焊缝前后的厚度落差达1.5毫米。“生产线都有针对标准规格、标准钢种的明确技术参数,按照技术要求操作即可。但轧制厚薄不等、宽窄不一的钢板,就必须人为干预。尤其要通过焊接,轧制这种看不出焊缝、厚度公差很小、表面平整光滑的不锈钢板,不仅需要人为干预,而且对轧钢工的技术有很高要求。”牛国栋说。
这条生产线刚上马时,在变规格、变钢种焊缝轧制时,出现拉断、抽带、厚度波动是常有的事,前后交出很多“学费”。
在此后的一年里,牛国栋不断琢磨、反复试验,终于彻底摸透了这条生产线的脾气,于去年5月总结出了以“一减二抬三调整”为核心内容的“牛国栋操作法”。操作法概括了所有的操作要点,废钢切损大大降低,年可创效1000万余元。
蛇打七寸,掐准要点。其实,这些年牛国栋还攻克了许多“棘手”难题。
BA板是不锈钢产品中的高端产品,被称作不锈钢中的工艺品,对尺寸和光洁度要求非常高,市场上论米卖,价格不菲。但BA板生产命中率低,要进军高端市场必须先突破这一障碍。
为此,牛国栋多次去不锈钢园区学习,同下工序的纵切和检验工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经过不断的探索、试验、总结,牛国栋终于找到了解决BA板表面光洁度和板型控制等问题的方法,即“轧制过程中提高BA板命中率操作法”。此操作法被推广普及后很快收到实效,仅仅半年便创效450万元。
“悠卷”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大难题。从2005年定义“悠卷”,到2010年发表“冷轧中关于悠卷的新解与思考”,再到2013年提出控制悠卷断带“五步法”,牛国栋用了8年时间,成功解决了钢卷质量控制等问题。该操作法实施后,每年可为公司减少损失710万元。该操作法被评为太钢先进操作法予以推广。
多年来,牛国栋解决的技术难题还有很多,并且多为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提高0.3mm、0.4mm 规格一次轧成率》项目,获太钢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创效580万元;《降低#1RAP线连轧机轧辊辊耗》项目,被评为职工创新成果优秀奖,创效180万元;牵头的《#12轧机成功轧制BA板》项目获太钢创新成果一等奖,创效260万元……他曾带队完成了世界规模最大、填补国内空白的宽幅光亮板生产线的调试工作,创造了单机架轧机调试时间最短、投产最早、产品质量起点最高的纪录……
牛国栋形容轧钢如“擀面”,要将不锈钢“擀”得薄、匀、亮,需要掌握的技术点非常多。“擀”得一手“好面”的牛国栋说:“只要不服输,学时多学点,干时多干点,有了问题多想点,做到这三个"多点",谁也不比别人差。”
牛国栋今天的成就,也在诠释着一个真理:好钢非一日炼成。
1997年,从原太原冶金工业学校轧钢专业毕业的牛国栋走进了太钢,成为一名轧钢工人。当时,没有实践经验的牛国栋没有少挨师傅的批评。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不服输的“牛”劲儿被激起来了。
轧钢专业的书“啃”了一本又一本,师傅们被请教得“不耐烦”,下班后在工作现场一揣摩就是两三个小时……不到一年,牛国栋就成了班组的技术能手,此后,便是班长、技术“状元”、“创新工作室”领头人。
从参加工作至今,太钢冷轧机已更新了四代。对牛国栋来说,每次新设备的启用都是挑战和超越,使他从一名普通轧机工人蜕变成轧钢一线的高级专家。
“每一条生产线都被我摸得透透的了。很细小的变化我也能感知到它是"发烧了"还是"感冒了"。”看着身边的生产线,牛国栋动情地说,“没有太钢就没有我。”他把这种绿叶对根的深情转化成责任。
如今的太钢不锈(000825,股吧)钢冷轧厂,能生产全球最宽、最薄、最厚、最高等级的不锈钢冷轧板,产品应用于高端领域,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太钢高精尖技术团队中的一块“好钢”,牛国栋说:“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非常自豪。”
“牛国栋创新工作室”成立5年来,已累计开展培训60次共155人,结成师徒75对;培养高级轧钢工86名、班组长25名;培养技师10名、高级技师5名;共总结推广操作法25项,其中5项被评为“先进操作法”,申请12项发明专利。他的徒弟李竹说:“牛师傅让我们相信,普通工人也能在中国智造中占有一席之地……”
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虽然光环耀眼,但在创新路上,已届不惑之年的牛国栋正把荣誉转化为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