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业务新规自7月18日正式实施以来,其对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影响似乎超过了市场的预期。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方公示的期货资管产品备案信息来看,自新规实施以来,仅有15只期货公司资管产品完成备案,值得注意的是,这15只资管产品由9家期货公司发行且均是非结构化产品。
(图片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
据了解,在新规实施前后期货公司资管产品备案数量形成了很大的落差。为赶上新规出台前的“最后一班车”,7月11—16日,期货公司集中设立并备案了共计213只资管产品,其中大多数为结构化产品。即使在之前的一个月(6月11日至7月10日),期货公司资管产品日均设立数量也超过14只。相比之下,新规实施后,期货公司资管产品设立数量明显少了很多。
和讯期货了解到,新规实施后,期货资管产品备案更加严格了。多位期货公司反映,他们近期向中基协提交备案申请的资管产品既有结构化产品也有非结构化产品,管理型产品尚能通过中基协备案,但是结构化产品则需要银行、券商等方面确认优先资金的处理问题才能做下一步工作,因而暂时都还没有收到消息。
对此,格林大华期货董事长乔俊峰对和讯期货表示,目前来看,市场对政策的把握点都比较审慎,对政策的领会与各个环节的操作还处在一个交流探索的阶段。目前政策监管的态势处在一个比较严格的时期,无论是监管层还是期货公司都把业务的合规性放在了首位。结构化是很广义的,它的复杂性致使期货公司必须在发行产品之前做大量的准备,而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规范,在新规刚刚实施不久,市场还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引导。
天琪投资上海分公司副总任毅表示,新规实施后,期货公司资管产品备案的情况是在预料之中的。他指出,相比于结构化产品,管理产品不存在优先劣后的模式,而协会也正在对这个新规做一些解读,传统的分级式的产品还需要进一步审查。现在,市场都在持观望的态度,等待会不会有进一步的细则出台。
新规限制了期货公司资管产品的发行,无疑对期货公司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任毅表示,新规对期货公司影响较大,尤其对主要作为通道的这样一类期货公司,限制了公司业务规模、资管规模的扩张。在整个大资管的时代,期货资管发展得相对滞后,期货公司一开始主要以通道类的业务去大量地提升资管规模,目前期货公司自主管理的能力还较为有限。
“控制一些增量资金的加入总体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最近整个私募行业、资管行业在进行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将这个行业整体的合规化、正规化,让私募行业成为正规军,能真正为老板姓实现资产管理做一些贡献,而不是用传统的那样走弯路的方式。” 任毅补充说。
乔俊峰则表示,新规短期内对期货公司的发展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考虑到期货资管整体的量并不大,因此对全行业的影响有限。他认为,从长远来看,新规促进了期货公司的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尤其是期货公司资管刚刚起步,对于期货资管机构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严格的规则也更有利于资管行业发展,促使资管机构结合自己的客户、员工向更加专业化、差异化的方向发展,更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乔俊峰说。
近几年,资管行业发展蒸蒸日上,然而发展过快又会对市场生态产生不利的影响。任毅表示,新规的发展将是未来三到五年的资管导向,监管层的目的可能在于,促进那些能够大量发行自己产品的管理人去发展自己的自主管理能力,也是监管层对整个金融持牌公司实实在在的客户资产管理服务能力的要求。
新规既然已经落地实施,整个市场必须积极适应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乔俊峰表示,期货公司应该加强主动管理能力,提高创新能力,要结合期货的特色,以更宽的视角创新资管产品,更多样化的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期货公司应更加专注于期货资管牌照的运用,而不是借助金融牌照去做与期货无关的事情。大资管的时代,还是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于券商也是如此,都应该发挥自己的牌照优势,而不应该利用金融牌照的优势为那些没有资格发行产品的人去做‘壳’的保护。” 任毅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