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的“宠儿”管理期货型基金在近一个月多数基金接连遭遇回撤,部分严重的基金甚至回吐了最近一个季度的涨幅。
统计数据显示,管理期货型基金今年上半年每月发行量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且在五六月发行量达到最高峰,分别超过160和140只,远超去年同期的四倍。同时,根据中基协公布的数据,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增幅二季度高达62.59%,管理期货策略无疑是其中的“大功臣”。然而,一些量化CTA策略基金在近一个月频频出现较大的回撤。
业内人士分析,急涨急跌的行情以及“降杠杆”的趋势是引发策略回撤主要的原因;从管理人本身而言,策略准备是否充足、有效也是检验管理人真实水平的硬指标,前期不少“跟风”进入管理期货市场但不具备相应操盘能力的私募基金恐被“洗出局”。
上半年“宠儿”遇回撤
“今天期货策略程序被菜粕耍了,远月RM1701上涨2.53%,近月RM1609下跌0.65%,足足差了3%。问了做基本面的朋友,他们表示这样的情况很少见,也看不懂,有些时候主力和次主力的跨期还蛮厉害的。”上海某量化私募合伙人在朋友圈写道。
该家私募4月以来上线的几个趋势跟踪、趋势反转的管理期货策略为他们的产品净值贡献了不小的正收益,高峰时期一天贡献1%的利润。然而7月中上旬以来接连遭遇回撤,到最近几个交易日,该类策略已经回吐了4月以来的全部利润。
无独有偶,北京一家量化私募曾在3月拿下某家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单月CTA策略冠军,然而近一个月的业绩也连续回撤,其投资经理也甚是无奈,只能表示“策略有效性还在,程序只能听信号交易”。
格上理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经公布7月底净值数据的程序化期货私募基金平均获得正收益,为0.28%,但对比上半年6个月累积的10.60%的收益水平,7月单月成绩并不甚理想,其中部分基金出现4%的亏损。
上海某中型量化私募的投资经理告诉记者,近期市场上该类策略基金回撤最主要的原因在于,7月中旬下发的资管新规对于产品的限制以及基金管理人自身策略准备不足。例如,资管新规中明确规定要下调各类资管计划的资金杠杆,期货端的杠杆由原来的3-4被下调至1:1或1:2,混合策略的资金杠杆也不能超过1:1,这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由于上半年期货市场的赚钱效应,不少并不擅长做这类策略的管理人也蜂拥进场,但事实上策略准备不足,对变化莫测的行情无法从品种、市场、频率上进行策略组合从而匹配市场,导致这类管理人遭遇较大回撤。
格上理财研究员徐丽也分析称,上月量化CTA策略基金出现大的回撤,原因主要在于受国际行情及郑商所提高菜粕品种交易手续费等因素影响,农产品(000061,股吧)(000061,股吧)品种出现急涨急跌行情。拿菜粕期货来说,7月4日大举上涨,突破每吨3000元的关口,但7月5日开始连续回调至7月11日的2540元,7月12日再次连续三日冲高,但7月15日又开始下挫至1554元,这种行情对不少做趋势化策略的资金十分不利。与程序化期货相比,上月主观期货平均收益相对要高一些,约为1.75%,但主观期货业绩分化明显,收尾相差超50%。
相比之下,收益靠前的则是在该类策略上已有较多经验和技术积累的中大型私募基金,如富善投资、幻方科技、艾叶投资、淘利资产等。据格上理财数据统计,这类机构7月收益约在2%-3%左右。
难抵资金蜂拥热情
不过,从刚刚公布的上半年数据来看,市场中涌入管理期货型基金的资金热情不减。
据格上理财统计,今年上半年阳光私募行业平均收益为-6.60%,但管理期货策略私募基金平均收益11.71%,前1/4平均收益41.35%,居各大策略榜首。其中,主观期货策略与程序化期货策略分别获得了12.22%与10.60%的平均收益率,领跑整个行业。这也直接引发该类基金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明显增加。2016年上半年共发行管理期货型私募基金600多只,已超过去年全年发行总量,并在五六月达到发行高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