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期货与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 常清
金鹏期货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晓磊
近日,郑商所开始进行“价格保险+场外期权+场内期货”试点,选择从棉花和白糖入手作为试点品种,是一项立足我国国情的期货交易方式的创新活动,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中的一项大事,因为这项活动定位准确:为了服务实体产业而根据我国的国情创新期货交易方式。
我国的期货市场自2001年恢复发展以来,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纪公司都在不断的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服务实体经济。在期货市场成立初期,我们借鉴国内外经验,利用其价格发现的功能,来解决价格双轨制问题,实现大类商品价格统一由市场形成的目标,完成了商品价格改革的历史任务,期货市场的历史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最初的试点从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始,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村改革开始,实现粮油价格改革必须由期货市场形成真实反映供求关系的统一市场价格,来调节资源的合理配置。郑州商品交易所应该有先行先试的历史传承基因。
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我国的一些期货品种功能发挥相当显著,代表性品种如豆类、黑色类、有色金属等从市场规模到交易活跃度上都长期占据前三名的位置。随着期货市场功能的完善和实体企业对于期货工具认识逐渐深入,期货市场参与者日益成熟,配套的市场制度日益完善,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越发突显。现在,国内多家企业已能充分利用市场保值功能,优化生产,升级经营。伴随着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升级,国内期货市场避险的功能和作用也得到进一步发挥,多种创新模式有了施展的空间和可能。例如国内多家有色企业已经在期货市场上熟练应用套期保值工具,在全球的行业竞争中,取得了成本优势,规避了行业大周期的波动风险,有望打造成百年老店。
在实体企业取得基础保值效果后,期货业内也就如何提高服务实体的问题展开新的探索和研究,前期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尝试。如期货点价方式,国内有色企业已经进行尝试并在行业内得到推广,铜的生产加工企业在贸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协定好升贴水,到期按照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格进行定价,借助期货价格的优势,即公开透明又提高了效率,现阶段,国内的主要涉铜企业已经充分的利用点价方式进行定价,成为国内主流的贸易定价方式。
再如期货加选择权保险的功能,东北涉粮企业和期货公司合作试水,有农户或合作社作和期货公司签订保价合同,将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转移给期货公司,同时期货公司将承担价格风险通过期货市场转移出去,最终保证农户的固定收益。山东钢铁(600022,股吧)企业也和期货公司进行类似合作模式,由期货构建现货选择权,钢铁生产企业向期货公司买入保价期权,再由期货公司借助期货市场转移风险。这样的尝试发挥了现货企业的生产优势与期货公司的专业化风险管理优势,在行业内初步取得成效。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期货市场已经在基础的买卖保值功能上,结合企业实际问题,向新的结构化产品化方面迈进,服务的层次深度都有了专业性的进展,期货公司的角色也从简单的通道提供商向产品设计者、风险规避专家的角色转变,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期货从业人员真正的成为品种专家、保值专家,为企业量身定制保值方案,甚至设计专业的产品。由期货公司作为企业的风险管家,制定方案规避风险,使得企业可以放心、专心的从事生产经营,价格和风险的问题交由期货专家来管理和规划,最终打造成专家型的期货服务团队,提供企业风险咨询、管理和规避的服务。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一定要立足于我国国情,为我国的三农服务,这是在我国期货市场设计初期直到现在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
由于我国的三农问题是发达国家不曾碰到过的问题,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改革者用智慧来解决问题,例如我国的农业生产是非规模化的,农产品的流通也非常具有中国的特色,因此农产品期货如何为农业产业服务一直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农产品价格周期性特征突出,专业避险需求与供给缺口巨大。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标的主要有农产品、金属和化工产品,其中,农产品的价格主要受供应因素影响较大,金属和化工类产品主要受需求因素影响大。在实际保值的方法和需求上存在显著差异。就金属和化工类产品来说,价格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相关现货产供销企业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和反应较快,及时调整生产和库存,以及利用期货保值工具,可以快速有效地规避风险。而农产品价格受天气和种植周期影响,可预测和把握的难度较大。
我国农业发展相对不均衡,生产者对于保值理念的认知和保值工具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就我国现在情况来看,实际参与农业生产的组织和个人要想掌握期货工具,还有很长的时间和道路要走。我们多年实际走访调研农户及相关涉农企业,对此问题深有感触,总结来看,农业生产利润相对低、参与者议价与保价能力低,行业价格周期波动特点鲜明。在如此艰难的行业发展困境中,社会各方出谋划策努力解决相应问题,希望从根本上发挥农业大国优势,打造农业强国梦想。期货市场提供的专业价格规避工具恰好满足了这样的行业需求特点,但是,相对薄弱的行业人才积淀导致了至今农业参与期货市场度不高的现状。
今年,笔者组织再次深入东北大豆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为当地企业提出了多项建议和对策,其中,利用价格发现功能给农户提供远期价格指导,配置资源安排生产,避免谷贱伤农现象的出现,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户的认可。同时,我们也提出由期货公司发挥行业专家的优势,为农户提供专业的保值培训,甚至,可以通过整体全面的调研为其提供保值方案和服务等内容,各取所长,互补短板,争取为农业相关产业客户的保值避险需求落到实处。
郑州商品交易所在仔细研究、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价格保险+场外期权+场内期货”的交易方式,吸收了目前国内期货交易创新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根据白糖和棉花产业的特点进行了精准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交易方式创新。
郑商所提出的“价格保险+场外期权+场内期货”模式的主要操作流程为:以郑商所发布的有关品种期货价格数据为基础,保险公司及期货公司对价格保险及场外期权产品进行设计研发。农户或合作社向保险公司购买价格保险,保险公司利用保费向期货公司购买看跌期权,期货公司在期货市场对冲。价格下跌时,保险公司向农户或合作社赔付,期货公司向保险公司赔付。试点项目上游参与主体必须是普通农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现代化生产讲求分工合作,提升效率的同时优化结果。针对农户和合作社面临的实际问题,郑商所作为主要农产品上市品种所在交易所,率先进行棉花和白糖为品种的尝试,也反映出其多次调研听取农户问题的情况:需要规避风险的工具,但是对于期货的认知和使用尚不成熟,有困难和技术不匹配的问题。郑商所同时拥有大量的期货会员单位,其中保值专家人才济济,对于期货市场的认知和保值工具的应用驾轻就熟。面对巨大的需求市场和充足的市场供给,郑商所看到了两方结合的需求与各自的优势。期货专家需要深入现货行业了解实际需求,现货行业人员需要期货专家的保值咨询和指导,两方的结合本身就具有双赢的基础,加之保险公司的引入,由其在风险评估和产品设计上第三方专业介入,使得对接更加顺畅自然。三位一体的合作提高了分工效率的同时,也体现出各自专业性的优势,在传统的期货现货合作基础上,再进了一步,细化了风险管控和参与规则。并且,由郑商所牵头,对两个成熟的品种进行试点,在多方共同努力和促进下,合作模式有望稳健推进。
期货市场设立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立足国情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思想。国外的经验只适用于借鉴,不能完全照搬,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中一个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交易方式20年不变,缺乏创新,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害怕失败不敢创新,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不足;另一个是舆论压力过大,一些一知半解的观点往往形成舆论压力,束缚了创新者的手脚。
交易方式的创新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各种交易方式是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的,我们应该包容交易创新的失败,支持立足国情的交易方式的创新,使期货市场更好地发挥功能,服务实体经济,做强实体经济,从而为我国建设经济强国的目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