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岛讯(市场分析师:代明珠):
导语:近年以来,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尤为严重,国内用钢量的持续萎靡促使国内资源以“走出去”的形式来消化。随着出口的日益增加,国际上对我国钢铁的质疑声越来越大,一系列反倾销接踵而至。
产能过剩是当前全球钢铁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材出口量在全球钢铁产品出口量中占比过半,然而,却在近几年刮起的钢铁产品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中屡屡受挫。
钢铁“走出去” 困难重重
进入8月份,钢铁圈被一则7天之内,欧盟对中国钢铁产品的进口两度发难的消息震惊,细数近年来我国钢材已被大大小小多次反倾销抵制,但频率如此快的,还是寥寥无几。近年来中欧贸易摩擦不断,钢铁行业可谓是首当其冲。
2016年欧盟对中国钢材的反倾销调查
| |
2月初
|
欧盟委员会发表谈话,呼吁中方采取措施削减钢铁产能。 |
2月中旬
|
欧委会发布公告,决定对三类原产于中国的钢铁产品同时发起反倾销调查,同时,对冷轧钢板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
3月16日
|
欧委会发布《保持欧洲钢铁产业可持续就业和增长》文件,提出欧盟将在对进口钢铁产品已经采取的37项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贸易救济措施,优先进口监管措施。 |
4月29日
|
欧委会再发公告,决定对进口钢铁产品采取预先监控措施,即来自第三国的钢铁产品在进入欧盟自由流通时,需要出示进口监控文件,进口商要预先向成员国主管部门申报进口,并获取该监控文件。这也意味着进口环节的增加和额外负担的产生。 |
5月12日
|
欧洲议会通过有关“不支持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非立法性决议,建议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仍使用“非标准”办法。 |
5月13日
|
欧委会对原产于中国的热轧卷板发起反补贴调查。 |
7月29日
|
欧委会对原产于中国的螺纹钢产品作出反倾销终裁。 |
8月4日
|
欧委会作出终裁,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冷轧钢板产品实施税率为19.7%-22.1%的反倾销措施,并同时采取追溯征税措施。 |
上图仅为16年欧盟对我国钢材发起的反倾销,一次次的反倾销加上钢材出口数据,揭示着我国钢材出口之路变得十分坎坷,后期钢材出后之路令人堪忧。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国外反倾销不断,处于内忧外患时期的我国钢铁是时候要做点什么了,才能冲破层层蚕茧包围,化为翩翩起舞的蝴蝶。
国内去产能 各显神通
首先,2016年有一系列宏观政策推动国内钢铁去产能,例如,“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战。可以说“一带一路”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支撑,因为其影射范围不止是国内,更是波及海外。除了政策的支持,更是募集基金1100亿元,可引导5000亿左右社会资本进入前瞻性战略性产业,推动创业创新,助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其次,上半年钢企最重大的新闻,无疑是宝武的合并,一旦合并成功,对中国钢企来说,无疑是重大进步。当前钢铁发展举步维艰,当“宝武合并”定调后,可见我国再钢铁去产能的战略层面上,又有了一次新的大布局,并且一旦完成重组,将对以后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起到了很好的师范左右,进而有利于提升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和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在钢材出口屡屡受挫的关口,当前的钢铁行业到了生产关系重新适应生产力的大变革时期,钢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继续立足,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只有经历长风破浪,才会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