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内棉花的四大特征:
1.产量和消费量自2010年后大幅下降
棉花自2010年由15000元/吨大幅上涨至2011年初34800后.由于受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及经济不景气等影响,纺织业逐步向国外转移。集中向印度及东南亚一些低成本国转移。致使中国的消费量和产品大幅下降。
2.种植区域由三大棉区向新疆单产区集中(国内种植面积下降)
2014年新疆做为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我国棉花三大产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逐步向新疆倾斜。新疆的规模化、产量比重越来越大,由原来的产区30%已达到80%。纺织业也有内地转向新疆。新疆棉价决定我国棉花的价格。也影响到国际市场棉价。
3.进口贸易量下降
棉花的价格不仅受本身的基本面影响,还有外围很多因素:宏观、政治、经济、产业等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贸易都有很大的影响。
年初的人民币贬值,对进口棉纱的价格影响较大,前4年进口棉纱价格低于国产棉纱。今年年初价格倒挂,1月份以来进口棉纱进口大幅下滑,同比减少18%,相当于棉花的需求量增加20万吨。
值得关注的一个棉纱进口问题,棉纱的进口不受配额政策限制,关税大约3.5%-5%。进口棉纱不在国内棉花供需产销存的平衡表数据计算之内。近三年内棉纱进口的数据越来越大,每年的进口量200万吨左右。此数据相当于替代棉花230万吨左右。可以作为缺口的有效补充。数据量不容忽视。替代了部分棉花的进口。
4.高库存(过度集中在国储)
自2010年的棉花大涨后,由于国家制定棉花收储政策,致使大量国际的棉花涌入国内市场。2016年初国储库存高达1100多万吨。2016年全球棉价产量2289万吨,消费量2393万吨。相当于全球半年的消费量和产量。国内的消费量700多万吨,庞大的库存可消费一年半时间。致使春节前后消费淡季棉价破1万元。
二 棉花政策市,轮出政策决定棉加走向
自1999年国内的棉花一直供不应求,主要靠进口棉补供应缺口。目前棉花实行进口配额政策, 1%关税内配额89.4万吨,其余滑准税配额政策。滑准税根据国际棉价和缺口来调整。由于国内库存过高,为消化国内的库存关税之外不再发放滑准税配额。
1.常态化机制
旧政策:以往国储抛棉政策每年制定,市场预期不确定。加大了市场的波动性。
新政策:近5年内每年3-8月份之间抛储, 5年内消化1100万吨库存。3-8月份是下半年度棉花年度,与9月份的新棉上市刚好接轨。时间确定从而稳定了市场的预期。
2.价格联动:
旧政策:国储的抛售价格是固定价格。
新政策:抛出价格是根据国内、国际价格综合核算。指数"捆绑"并每周调整一次,真正实现了内外棉花价格联接、联动、联合,这样有利于缩小国内外棉花价差,可以有效的稳定市场价格。减少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维持棉价稳定,可提高棉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和我国棉花产业"市场化"程度。
3.公检:
旧政策:只做入库公检,出库不做公检。
新政策:不仅入库检测。出库检测更严。出库质量包包抽检,重量指标批批检测.有效的保证了出库棉花的等级和质量。高信用、高品质增加了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成交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将优先安排进口棉的轮出。纺织用棉企业可以从国储棉中,购买到质量好的高等级棉花。轮出正策符合纺企心意。
三 储备棉轮出造成价格上涨是否合理?
由于当年的棉花库存年初在80万吨左右,消化殆尽,3月份的需求远远不够,缺口靠储备棉补充。年初国储政策不确定造成3月到5月存在缺口。去年到今年3月份国内棉价一直高于国际棉价。价差由1500多元不断缩小到年初最低200元/吨左右,4月份国内现货带动期货价格开始上涨,由于抛储价格的联动性,这波国内同时上涨带动了国际棉的上涨。涨幅高于国际棉价,价差又不断扩大至1000元左右。期货的预期性推动了4月份快速拉升。4月下旬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期货现货相互推动作用下,期现价差差距不大。
由于前期价格的下跌,市场悲观情绪使企业随买随用的情况下,企业库存普遍较低。国储轮出拍卖政策5月3号开始,6月份是出货阶段高峰期。市场在买涨不买跌的推动下, 国储拍卖前市场的价格已提前启动。为拍卖提前热身。拍卖过程中,由于今年的公检增加了多个工序,人员设备等条件限制致使棉花出库率低,只见棉价涨不见棉花货。资源越是紧张越是抢购,流通企业参与度较高,占40%左右,更人为的加大恐慌的心理。
价格暴涨还有一个原因,国储的此处轮出棉质量保障有一定的诱惑力,企业可以通过国储拍卖拿到高等级、高品质的市场上缺少的优质棉。因此价格上涨有一定的合理性。
四 棉花的价格是否可持续?
1.原料传导上下游同步联动
4月到7月底棉花产业上下游价格的传导很有效。在此期间棉花的价格上涨了近2950元/吨, 国内32支纯普棉纱价格上涨了3790元/吨,同类进口纱的价格上涨了4000元,高于国内涨幅。进口棉纱失去了竞争力。
棉纱到下游坯布的传导时间较上游的传导时间周期要长约2个月左右。需要时间的传导。坯布的价格也有所上涨,涨幅较棉、纱较小。对棉纱的需求有一定的限制。
2. 国际市场采购积极性较高
由于纺织产业向印度及东南亚国家的转移。全球的需求量变化不大,印度需求量大幅替代了中国需求的减少。由于中国过高的库存,2015年度抛出中国库存,全球库存严重不足。印度国内更是供不应求,加大了对美棉的采购,全球市场供应紧张。美棉的出口数据非常好。推动了ICE盘面棉价的上涨。新的USDA数据下调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产量,上调美国产量,但总体产量下调。
3.新旧棉衔接
2015/2016年度国储棉轮出时间为5月3日~8月31日,轮出总量不超过200万吨,目前已国储拍卖已170万吨。经过5月开始的抢拍,贸易商手中囤积了储存棉较大。约占40%左右,60多万吨。由于临近新棉上市,且棉价经过了一波的大幅拉升,大部分贸易商已停止抢拍。等待观望新棉上市前是否存在缺口。
新棉在10月份集中上市,短期供应充足。2016年度国内新棉产量预计447万吨,消费量730吨,进口90万吨,缺口近200万吨的缺口靠储备棉 。447万吨的消费量只是半年的使用量。后半年度3到8月份主要由国储棉补缺口,整体供应平衡。因此棉花价格不会大幅下跌。新旧年度棉花供应上应该可以平稳衔接,顺利接轨。随着新棉的上市,供应增加,企业风险意识不断增减,应该不存在抢购企业会谨慎采购。棉价短时间内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国际市场库存偏低。2016年度新棉国际市场是8月1号开始 产量增加100万吨, 消费增加30万吨,全球缺口 200万吨 ,中国缺口300万吨 。国际市场抛出中国需求,国际市场还是充裕的 ,国际市场供需基本平稳,价格应该是稳定的 。
新疆地产棉的成本价在15000元左右,新疆兵团棉成本在18000元。未来中心价格在14000附近,应该不会回到12000以下水平。储备棉的投放和价格将决定9月份新棉的上市价格,由于国储抛售时间由8月延长到9月新旧面衔接期,郑棉价格自7月中旬开始回落,紧张的预期得到了释放。目前的价格在14000附近盘整。盘面的价格波动更多时候受限于技术面和资金的影响。新棉上市可能会高开低走,下跌空间不大, 看天气的影响和政策的影响 新棉上市在 14000的价格理论上是合理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