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新股发行定价队伍再一次扩容啦!这一次是期货及期货子公司。期货公司默默被忽略了这么多年后,终于获得了参与新股发行的定价权,更为可喜的是终于可以任性进行网下新股申购了。
期货成第七类非推荐类询价机构
熟知新股询价业务的人都知道,目前询价类投资者共有八类,分别为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推荐类机构投资者和推荐类个人投资者,前六类为传统类型的询价机构,后两类是上一轮新股发行改革时扩容才出现。
随着市场的发展,与证券市场紧密相关却从未被纳入询价队伍的机构——期货公司及子公司,日前迎来利好:正式成为第七类非推荐类询价机构。
9月1日起,期货公司及资产管理子公司可以申请参与新股询价了,当然也可以“网下打新”了。
上述消息被多位行业高管人士证实。这项政策对期货公司和期货资管,带来了明显利好。不过,券商中国记者调查中发现,在“资管八条底线”的严格监管下,期货资管正在发生重大转型。
这里券商中国记者需要特别普及的一点是,期货公司及期货子公司在此之前,其实也可以参与新股,但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网上打新,中签就如中彩票;另一种就是成为承销商的推荐类机构询价对象。但推荐类与非推荐类最大的区别就是:如果报价有效,最终获得配售新股的比例不一样。毋庸置疑,非推荐类获配比例肯定会高于推荐类。
在目前新股发行规则下,无论推荐类机构投资者还是推荐类个人投资者,都是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优先配售之后才对其进行配售的。
期货资管迎来“小甜蜜”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向各承销机构下发的一份《关于受理期货资产管理计划参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询价与申购业务的通知》 明确,自9月1日起,中国证券业协会将受理期货公司及其资产管理子公司期货资管计划注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询价与申购业务的申请。期货公司资产管理计划 注册材料参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注册材料执行。
上述通知表示,期货公司及其资产管理子公司可由具有证券承销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向协会推荐注册,证券公司应负责对所推荐网下投资者进行核查,保证所推荐的网下投资者符合规定的基本条件。
由于上述通知的下发对象为“各主承销商”,所以仍有部分期货公司资管部负责人表示并不知情。但多数券商系期货公司或其资管子公司已在券商母公司的督促下,为申报“打新”业务做准备。
北京某大型期货公司下属资管子公司总经理表示,“我们还没有收到任何官方文件,不过已经从侧面了解到这个情况。目前公司有申请打新的打算,但是还需要按规定满足申报条件,仍在准备过程中。”
作为券商系期货公司的海证期货资管部负责人倪成群表示,将考虑新发一些专注打新的资管产品。具体操作可以买入股票同时卖出股指期货套保,再去申请网下打新,这类产品的收益率会比较稳定,但还需要进一步测算套保和资金的成本。
网下打新申请有市值门槛,期货资管有多少产品能达到要求并没有准确数字,理论上达标的产品都应该会考虑申请网下打新,从上半年情况看,这类业务收益率还是比较可观的,应该能够增加期货资管产品的收益。
“我们是肯定会去申请的。”浙江一家大型期货公司资管部人士表示,据他介绍,期货资管申请网下打新的要求和个人相同,也就是1000万市值门槛。“我们算下来3000~5000万产品申请这个业务比较合适,规模太大打新的收益贡献太小。”
或受“八条底线”制约
在券商中国记者调查了解中发现,近期期货公司普遍在忙监管层的专项检查,对于网下打新这项新业务,半数期货公司高管并不“感冒”。
因为过去曾经一段时间内,期货公司或多或少都曾经参与过“打新”。特别是在2008年之前,如果按照平均10%~20%的打新收益率,期货公司动用一个亿的资金,就能够获得1000万~2000万元的无风险收益,这对利润增收乏术的期货公司颇具吸引力,少数期货公司就是靠打新股来维系生存。但是在2008年实施更严格的结算制度要求后,期货公司“打新”热情明显降低。
上述北京期货资管子公司总经理表示,“只是多了一个正常的资格,‘打新’业务也早就有了。而且“打新”业务申请下来,对于期货资管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在“八条底线”实施后,对期货公司资管产品杠杆进行严格限制。杠杆下降后,期货公司通过资管业务去打新并没有优势,也不能起到创收作用。
目前,监管部门正组织针对期货公司的集中专项检查,而期货资管业务是检查重点。此次监管动作主要还是为了落实资管新“八条底线”的精神,检查范围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新办法出台后,期货公司资管都在转型,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通道业务受到了很大影响。
“打新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我们期货资管产品基本都停顿了,申请资格的动作会做,尤其在目前的市值申购情况下。”上海一家大型期货公司资管部人士说。
还有一家期货公司明确表示,公司今年就把主要精力转移至商品期货业务领域,主动管理业务并没有继续拓展,也没有申请“打新”。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