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访问随便吧,本站有各种流行工具,站长查询工具,便民查询工具等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现货>正文

深剖清算中心的特点与发展研讨

时间:2016-08-16 14:42:07来源: 和讯网

  8月9日,福建交易场所清算中心召开创立大会,标志着该清算中心正式亮相清算市场。据悉该中心由恒生电子(600570,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和兴业信托全资子公司兴业国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近期各地区清算中心相继成立,备受行业关注。

  从2015年开始,清算中心开始登上国内大宗商品市场舞台,三方支付清算作为交易场所资金监管的创新模式,补充构建了交易所资金生态体系。现阶段成立的省级区域交易清算中心,大多都是由省级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批准成立,为各类大宗商品及权益类交易场所提供登记与结算服务的专业性机构。通过对接各类大宗商品及权益类交易场所和各银行机构,有利于提高场外市场的运行效率,有效提升市场整体流动性,使得交易更加公开透明,有效保障资金安全,从而实现整个交易市场的动态良性循环。

  一、清算中心成立的影响

  1、交易结算-提出清算新模式

  实行“多点接入,统一清算”模式,作为三方机构,根据各交易所的相关规则分别向交易方资金实行独立清算,改变原有交易所直连银行间清算模式。

  2、金融监管-控制风险新思路

  由清算中心独立实行统一的登记计算工作,投资者统一登记、保证金统一存管、交易统一结算,实现三方对交易监管安全的风险控制。

  3、市场公信-增强公信力新举措

  通过独立的清算系统联通,完成各类交易所场所的信息实现全面登记、提升其应急处置能力,并实现三方公示交易过程和结果,通过规范运作,从而进一步增强市场公信力。

  二、清算中心发展面临的问题

  1、法律监管风险引导问题

  要发挥第三方清算机构的强大风险控制作用,需要监管机构及职能部门的引导,还要保障要保障各现货交易市场的业务有序衔接。需要法律规章明确清算机构的权利地位,保障清算机构在运作时能有用自主性和能动性。

  2、协调机制风险管理问题

  清算中心将面临着接入多样化的交易系统,需要建立协调机制来解决技术、管理和服务等事项。未来将面临着银行与监管部门之间协调就接入系统交易所参与者的风险管理、纠纷解决等协调服务问题。清算中心应建立相应制度保障和法律基础,并做好对回归测试、压力测试、会员资信评估、市场流动性评估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清算中心作为对手方承担了其所有会员单位违约的信用风险,还面临着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业务经营风险、投资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管理风险。

  3、会员单位准入风险问题

  确定清算中心成员资格对于有效的风险控制和违约管理至关重要。清算中心成员单位应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其他金融资源、健全的业务操作能力,且须具备参与清算机构违约管理的能力和适当的风险管理能力。清算中心应持续监控其成员的财务状况、资产风险和信用状况等,定期审查其成员是否符合清算机构成员的要求,还应明确何种情形下有权终止某一会员单位资格。

  三、未来清算中心的核心工作

  1、完善制度

  明确清算中心的管理主体地位。直接参与者管理重点对参与者准入退出、资金头寸、业务人员、业务处理、场地设施、事项报告、信息安全、应急准备、运维保障、违规处罚等方面明确管理方式和方法;间接参与者管理重点对参与者业务处理、资料报送、活动组织、事项报告、事项协调等方面做出规定,切实保障管理的效果。

  2、完善风险管理

  清算中心通过建立日常监督管理和风险评价机制,对市场交易运行实施全程监督。完善市场风险保障基金制度,定期对会员单位进行风险评价,提高风险预警能力,时刻防范市场突发风险。

  3、加强区域整合,实现效益最大化

  清算中心旨是为区域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登记、资金清算及交收服务。未来结算中心业务可以多元化发展,从而打破区域限制,解决监管盲区,引导市场之间良性竞争,有效的资源整合,实现各方效益最大化。

  第三方清算机构的设立,有助于减轻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的风险负担,交易结算的透明化,有利于打破大宗商品现货监管盲区,防范现货交易市场违规操作发生的结算风险,引导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之间进行的良性竞争,实现维护区域交易市场秩序,有效促进各类交易场所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储晓燕 HF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