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访问随便吧,本站有各种流行工具,站长查询工具,便民查询工具等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现货>正文

《2016中国战略性大宗商品发展报告》出炉

时间:2016-08-19 09:11:06来源: 期货日报

  8月15日,期货日报记者收到由中国证监会研究员黄运成、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孙海鸣分别作序的《2016中国战略性大宗商品发展报告》。这份报告是邀请国内相关大宗商品顶尖专家共同编撰的鸿篇巨制,它是由孙海鸣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仰炬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面上的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经历艰难转型

  报告认为,去年9月,美国众议院通过解除在美实行40年之久的石油出口禁令法案,这对改变世界经济、金融格局意义重大。美元的商品属性将得到强化,或有类似澳元、加拿大元市场特性,即成为有资源出口支撑、相对坚挺的高息货币。在全球防通缩的大背景下,预示着通胀或已不再遥远。在原油出口及再工业化双轮驱动下,美国经济将开启新一轮腾飞,美联储将连续加息,迅速收紧流动性,这对目前惯于宽松的欧盟、日本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或许是萧条和灾难的开始。这个套路就是业界俗称的“剪羊毛”。

  报告分析,美国从能源进口国转为出口国,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都会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正经历着艰难但必要的改革和转型,这将极大地改变产能过剩,并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国际原油价继续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已不存在,随着石油价格的见底,大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在经历长期大幅下跌后,继续大幅向下的空间已经不大。相应地,可以得出黑色、有色、矿产资源类大宗商品价格筑底的判断。

  专家们对今后的判断是,工业品的全球产能过剩尚没有根本改变,而基础金属隐形库存巨大,因此,在全球经济减速大背景下,先推高农产品(000061,股吧)就成为必然选择。随着农产品价格推高,全球通缩得到缓解,此时CPI会上升并引发滞胀,这可能是2016年、2017年底大家最关注的经济问题。如果此时,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通过企业整合得到缓解,中国的制造业将重新获得动力,并重新提振经济,作为重要风向标的大宗商品价格,尤甚是经历长期下跌的基础金属和工业品价格,应该已脱离底部。

  外部环境亟待改善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国内外市场、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我国8万余家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报告在系统总结了我国现货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取得的积极进展和巨大成绩的同时,特别指出了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缺乏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大多根据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设立的,该规范只是一个行业标准,其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给蓄意违规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公司法人治理方面,现存法规缺乏公司治理制衡机制。在已发生的恶性事件中,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这也是未来立法需要明确的地方。

  宏观政策引导有待加强。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整体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地域发展不均衡和市场同质化现象,不利于商品的高效流通,不利于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盲目追求交易场所数量增长,导致市场重复建设问题凸显,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浪费了大量资源,使得我国在争夺商品国际定价权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市场之间无序竞争,甚至不惜采用许多违规手段,如降低保证金、提高返佣比例等,也使得市场的风险程度日益增加。

  发展报告呼吁健全市场监管体制。由于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责任不清,导致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在低效的政府监管之下危险运行。政府监管重形式、轻实质也是导致监管不力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制定公开透明的统一法令法规,严格依法执行,建立规范的市场执法行为,对于执法信息公开监管,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落实相关责任,确保依法执法、公正执法。

  内部问题亟待破解

  国家清理整顿提出明确要求,“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一律不得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但是整顿之后问题依然存在。“一刀切”式整改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经营规范、真正服务实体的市场“管死”。如何转型、转到什么程度,如何寻求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是摆在企业和有关政府部门面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中物联大宗分会副会长周旭参与这份报告的中国现货电子交易市场部分起草任务,他对市场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读。

  周旭着重提出行业标准规范亟待建立。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业务流程复杂,业务模式多样,因此,其安全稳定运行需要一套具有完整性、完备性和合规性的业务规则和服务规范作为保障。需要建立包括入市、交易、交收、结算、风险控制、违规违约处理、投资者保护,以及市场内控制度、信息披露、服务规范等在内,覆盖市场运作所有业务环节的规则和制度体系,以确保交易公开、公平和公正。

  国外交易场所的交易规则与制度往往是,交易所自己制定后,通过国家或监管机构审批来保证其合法性以及权威性。国内市场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上,则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自主性,在保证金比例、涨跌停板等核心交易规则中,既有违市场“三公原则”,同时也增大了金融风险。

  此外,国内缺乏统一的针对市场结算制度的强制性规定,导致客户资金被挪用、侵占,市场与交易商合谋操纵市场等现象时有发生,客户资金安全和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结算环节是保证资金安全的重要环节,能够对资金流动进行监测,是资金安全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纵观国内外交易所,统一的结算制度是市场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国内亟须建立统一的强制性结算制度,加强资金安全管理。

(责任编辑:张功成 HN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