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惹火”交易市场
时间:2016-08-31 17:51:21
来源:
和讯名家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迅视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根据时间表,2017年,我国将启动全国碳市场,随着这一时间点的临近,我国对于全国碳市场的具体安排也悉数出炉。虽然市场尚未启动,但资本的想象空间已经打开。从近期出台的政策和各地方政府积极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所的情况不难看出,碳排放交易权的争夺战已经打响。
近期各地抢建碳交易机构
8月23日,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同意成立“江西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170多家企业纳入交易,江西省所有机场全部纳入。8月5日,甘肃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甘肃省产权交易所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打造集碳排放权、用能权(节能量)、排污权等环境权益类交易于一体的甘肃环境资源交易中心。7月15日 福建省发改委发布消息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启动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初步建成并投入运营。国内省市之所以在强制碳交易尚未推出时就纷纷筹建碳交易平台,目的在于抢占先机。
低碳发展背后的隐患
抢先布局必然带来风险,由于国家层面碳交易规则的缺失,各地方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所出现标准不统一、交易量低迷不振以及买家严重缺失等问题。在规则没有出台前,各区域间在开展碳交易活动时会受限于各地经济结构模式、计量办法、交易规则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发展速度不尽相同,因而也背离了碳交易活动统一化的初衷。同时,地方化的碳交易模式成长空间有限,并不足以支撑整个行业的成长。
建立评价体系 实行第三方核查
碳交易市场想稳步发展,理应建立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这样政府才能制定政策,然后建立中介机构,才可以进一步进行碳交易。同时还应建立第三方的核查和认证机构。欧洲排放交易体系和英国排放交易体系采取的方式是先由企业上报数据,然后由经授权的、有资质的独立第三方进行核查,从而获得真实可信的基础数据。我国在进行碳交易过程中亦可采取这种模式,但一定要培养一批独立、公正的碳减排核查机构和从业人员,这是碳交易市场能否成功的重中之重。
随着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启动,环保节能设备改造和环保服务、碳排放相关领域和供碳捕捉服务或碳汇相关行业也将获得巨大市场良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充分汲取国内外碳市场的经验与教训,创新优化碳市场机制设计,提高碳市场活跃性,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碳市场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迅视财经
(责任编辑:储晓燕 HF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