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英国举行就其欧盟身份的公投,一日后宣布多数选民决定退出欧盟。这一重磅事件在全球掀起轩然大波。直至今日(7月22日),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作为风暴中心的英国现状如何,让我们来一窥一二。
金融市场
首先受到退欧公投冲击的领域即为金融市场。在退欧公投前,众多经济学和金融界权威人士站出发声,力劝英国选民投票留在欧盟。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如果英国退出欧盟,金融市场就将受到剧烈冲击。因在1992年成功狙击英镑而一战成名的索罗斯更警告称,如若退欧,英镑将陷入比当年的“黑色星期三”更为惨烈的境地。
这些权威人士的预言如今已部分成真。英镑兑美元由6月23日的1.50美元每英镑跌至目前的1.30美元每英镑附近,跌幅约达1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镑从未到达如此低位。
英镑兑欧元也在退欧公投后暴跌,由6月23日的1.30欧元每英镑跌至1.19欧元每英镑附近。
彭博在7月8日发布报告称英镑已取代阿根廷比索成为2016年表现最差的货币。
英镑与其它世界主要货币涨/跌对比
但这一消息也并非完全负面。英镑贬值可令英国出口商更富竞争力,而一些分析师在公投前已经指出英镑被过高估值。
在退欧公投后富时100指数的先跌后涨就部分源自于此。因富时100指数成分股中,有很大一部分公司为跨国企业,英镑的下跌致使它们在海外的利润升值。
而作为更加本土化的富时250指数就没有如此幸运了,它在退欧公投后直接受挫于企业和消费者信心的下降。直至本周三(7月20日)公布好于预期的就业数据,同时英国央行发布“没有明显证据证明经济大幅放缓”的报告,该指数才回升至接近公投前的高位,几近收复失地。
整体经济
而就在英国央行发布被市场解读为正面的调查报告之后仅仅两天,其所谓的“不足证据”就被加码。周五(7月22日)Markit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英国经济在季度内已经收缩0.4%,其正以自2009年以来最大的幅度放缓。
报告指出,服务业和制造业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总体来看,英国Markit采购经理人指数(PMI)7月份跌至47.7,为2009年4月份以来最低。6月份为52.1。
Market首席经济学家Chris Williamson表示:“可见7月份经济的严重恶化,企业活跃度以金融危机以来最快的速度下降。订单取消、新订单减少、项目延迟,各个方面的企业活动的放缓都与英国退欧不无相关。”
央行举措
这一明显指向经济恶化的数据的公布令市场再次将目光放在英国央行身上。Pantheon Economics的Sam Tombs称:“悲惨的PMI指向央行应在8月份将利率砍至0,但鉴于飙升的通胀,利率更有可能降至0.25%。”自退欧公投以来,英国央行行长就一直在充当“救市主”的角色。由于当时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公投结果宣布当日就宣布即将辞职,英国政府处在了尴尬的“真空期”。而卡尼在此时于金融市场的急风骤雨中迅即做出反应——宣布将在必要时注资救市、决定放宽资本控制政策,一系列讲话掷地有声,成功起到了安抚市场的作用。
他同时还在7月份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前夕的讲话中暗示将会降息。就在市场热烈讨论英国央行的降息幅度为何,是降至0.25%还是直接降至0时,英国央行却于上周四(7月14日)意外宣布维持现有利率不变。这令市场大跌眼镜,纷纷大呼“不靠谱男友”归来。
然而英国央行此举也事出有因,英国基准利率已低至0.5%长达7年之久,令央行手中的“弹药”有限,因此不得不在经济走向衰退实质化之前保留火力。英国政府
上述提及的自退欧公投以来英国政府的“真空期”也意外在公投之后三周即告结束。原本英国政府计划花费至少3个月的时间更换新的首相及其麾下政府。然而有力竞争对手先后出人意料的宣布退选,特雷莎·梅在7月13日戏剧化的提前正式当选为新任英国首相。
而政局的提前稳定以及不确定性的减少也令市场得到大幅提振。
梅就任后迅即更换内阁成员,更为英国退欧事宜增设“退欧大臣”一职。她在上任伊始就强硬宣称:“退欧即退欧。”让民众看到其誓令英国成功退欧的决心。
财政部
在梅新更换的内阁成员中,重中之重即为被称为首相左膀右臂的财政大臣。原任外交大臣哈蒙德替代了之前的奥斯本。
奥斯本在就任期间曾实施多年的财政紧缩政策,将“2020年之前实现财政盈余”视为其最引以为傲的首要目标。但在遭遇民众意料之外的退欧决定后,他不得不宣布放弃了这一计划。实际上,本周的数据显示,在他离任前的最后一个月中,英国政府的借款额创9年来最低。如果没有退欧,想必这将使奥斯本看到实现抱负的曙光。然而现实如此,这位英国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年轻的外交大臣也不得不饮恨而退。
如今的新任财政大臣哈德蒙至今仍按兵不动,但已于近日宣布将“重整财政政策”。
梅在其首次议会首相答问时间中也曾强调:“并未放弃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目标,但目标的达成将推迟至2020年之后”。这是否暗示着英国财政部多年的“节衣缩食”政策会有所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