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晟、张明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中写到:从本质上而言,人民币仍是新兴市场货币,而非避险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风险较高时,跨境资本会从风险较高的货币资产转向流动性较高的货币资产。因此,美元和日元是典型的避险货币。中国经济虽然总量较大,但是金融市场并不发达,特别是外汇市场和国债市场容量较小,无法容纳海外资本大量流入。因此,至少从目前来看,人民币在更大程度上是新兴市场货币。
从历史走势来看,人民币与其他新兴市场货币的走势基本一致。从2005年7月至今人民币与11个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相对美元的走势(均以2005年7月22日为基期)。不难看出,在2005年至2008年期间,人民币与其他新兴市场货币均对美元升值。升值速度和幅度基本一致,三年累计升值了10%-15%左右。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人民币汇率重新盯住美元。而在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人民币和新兴市场货币均对美元升值。
然而,在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其他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出现较大偏离,新兴市场货币大幅贬值,人民币对美元不降反升。这也是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的发酵期。
2014年7月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要比其他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汇率更加稳定。从2014年7月至今,美元指数升值了17%,新兴市场货币贬值了35%,人民币对美元却仅仅贬值了7%。在“8.11”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速度略有提高,但仍远低于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的贬值速度。
在中国央行于2016年1月引入“收盘价+篮子货币”定价机制后,人民币贬值压力仍然无法快速释放。在2016年3至4月新兴市场货币相对美元升值时,人民币升值动力非常微弱。而在2016年6月英国脱欧引发英镑贬值时,尽管当时中国的资本外流在迅速放缓,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也不支持加速贬值,篮子货币仍然带动人民币汇率加速贬值。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副研究员与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