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外汇集中运营资格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耿为涛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我们的境内子公司可以根据收付汇的情况相互调剂现汇,每个企业单独到银行结购汇的次数少了,手续费少了,而且我们可以按照自己意愿自主结汇,所面临的汇兑风险也小了。”
据了解,2014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全国推行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山东济宁市中心支局早早引进政策东风,成为全省内最早开展试点的地市。目前该局辖区已有3家跨国公司共33家成员企业享受到政策便利,可借入外债额度4.46亿美元,对外放款额度223亿元人民币,企业累计调拨资金超过8亿美元,直接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超千万元人民币。
“筑堤蓄水”
资金归集互通有无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通过设立国内主账户和国际主账户,创新了外汇账户体系,境内成员企业的外汇资金可以归集到国内主账户集中使用,境外成员企业的外汇资金可以归集到国际主账户集中使用,从而形成内外两个“蓄水池”。与此同时,两个“蓄水池”之间还开通了一条“沟渠”,境内外资金也可以有限贯通。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凭借这套账户体系,解决了企业多年来外汇资金互相调拨使用的难题。统计数字显示,试点以来,企业每年节约汇兑成本960万元,节约资金调配成本1100万元。
记者在济宁市另一家试点企业——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公司更是将境外子公司资金归集使用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据介绍,该公司在加拿大、香港、澳大利亚等地拥有多个子公司,通过跨国公司外币资金池,可以对境外成员单位资金进行归集、清算和运营管理,由集团公司实施统一调配,降低了财务成本,获取了更高资金收益。而且,可以在境内对海外资金监控、查询和管理,实现了对外汇资金的可视、可控、适度集中。
人行济宁市中支行长郑现中向记者介绍,为了尽早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的便利,该局除及时向企业传递政策、开展业务辅导外,还简化业务审批流程,制定银行业务操作规程,通过专人联络、集体审议、资料直报、特事特办等方式,体现人性化服务和柔性监管,在政策出台后3个月内就完成首家企业的备案工作,成为山东省内最早获得试点资格、开展业务的地市。
“开源引水”
解决企业融资难境外低成本资金一直是境内企业缓解融资压力的重要渠道,但中资企业借外债存在较大的政策障碍。据了解,目前,国家对外资企业外债实行“投注差”管理,即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的差额部分就是可借入的外债额度,中资企业借外债则需要层层审批,管理较严格,这无形中增加了中资企业的融资难度。
“现在好了,企业通过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可以将成员企业的外债归集使用,不能借入外债的成员企业也可以享受到境外低成本资金。”兖州煤业(600188,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副部长李军说:“我们集团公司本身并不能按照"投注差"借入外债,但通过归集成员企业中垠融资租赁公司2.85亿美元的外债额度,集团内可集中调配使用的融资额度一下子变大了,未来的融资成本就下降了。”
2015年8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在跨国公司外汇资金运营管理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外债比例自律管理,允许中外资企业统一按照净资产的一定比例借入外债,实行宏观审慎管理,彻底解决中资企业借外债难的问题。
对此,外汇局济宁市中心支局在政策出台后,积极指导山东山推工程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申请加入跨国公司外汇资金运营管理试点,不仅取得试点资格,还获得了1亿美元的外债集中额度,在当前机械行业“寒冬”期,为企业谋求发展“加了一把火”。
“汇水成川”
打造地方总部经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不仅是服务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项便利化举措,更是发挥金融资源聚合效应,打造地方总部经济的重要手段。”外汇局济宁市中心支局副局长颜道胜说。
记者了解到,试点政策出台以来,该局牢牢把握大企业集团对地区涉外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在坚持“一企一策”服务宗旨的同时,先后组织相关合作银行到北京、济南等地参加专业培训。随着业务逐渐开展,银行与大企业的合作关系更加牢固,政策带来的金融资源聚合效应也突破了长期单纯将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火车头”的做法,吸引了跨国公司在本地设立“资金中心”和“管理中心”,打造地方“总部经济”,形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又“一极”。
据统计,目前,济宁市辖区3家参与试点的跨国企业年均国际收支结算量占到全市近三成,成为带动全市涉外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龙头”。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享受到资金集约化运营管理带来的效益,为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