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据消息人士称,即使伊朗不参加,此次多哈会议仍有可能达成“软性”冻产协议;即使伊朗不算,本次多哈会议的参会各国日均总产量仍占全世界的近一半。本次除伊朗和利比亚外,其他OPEC各成员国悉数到齐。
尽管伊朗的产量和出口量上升是造成全球原油供应过剩的最大因素,但产油国仍有能力限制或削减可观产量。虽然目前的原油产量以接近历史最高位。但此次会议至少可能会促成的是,伊朗之外的产油国的输出量不再上升。
此外,美国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各产油国很清楚的是,目前美国的日均石油产量下降了数十万桶,已经跌落至900万桶/日之下;美国的减产降低了伊朗的议价能力,因而对多哈会议影响积极。由于西方世界的制裁,伊朗此前长期脱离国际市场,因而在制裁解除后,该国试图尽可能多增产。
更进一步说,此次会议本身就是新闻:会议突出的主题是,OPEC国家,以及俄罗斯和挪威等国都意识到,应当采取措施提振油价。虽然按照计算,即使油价低于50美元/桶时,OPEC国家仍有利可图,但这种计算仅仅依据的是生产成本,而未考虑这些国家巨大的社会福利所需的支出。
沙特和俄罗斯已经达成一项协议称,将原油产量冻结在今年2月的水平上,但有人认为,此次会议可能含有另外一个目的:寻求对冻产更广泛的支持,以迫使伊朗冻结原油产量。多哈消息人士称,如果此次达成协议提纲无望的话,卡塔尔可能不会组织此次会议。
有分析称,综合各方面因素,本次会议最终的成果可能至少是以下其中之一:
1 “软性”冻产可能会将伊朗排除在外,但至少会在近期提振油价。
2 会议可能不会达成正式协议,但可能会达成一份“君子协定”,为6月的OPEC会议做铺垫;这可能对油价造成下行压力,但由于交易者已经对6月做出展望,因而这也有可能助其止损。
3 与会各方都同意降低产量——这虽然不太可能做到,却可能导致油价蹿升。
4 没有达成任何协议,而这将使得这场会议备受指责,并可能使得亚洲交投时段开始后,油价重新陷入下跌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