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投宏观的中国经济学家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大量分析人士怀疑中国数据的准确性,并因此着眼观察日本、韩国和台湾的经济指标,来间接分析中国大陆的经济状况。他们认为。若中国数据正如公布的那样,那中国一些大型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数据本应比现在乐观。
普里查德称,特别是韩国出口,这是衡量中国经济表现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主要是考虑到韩国向中国出口大量的半成品。自2013年以来,韩国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中国占韩国出口市场份额约25%,周三(6月1日)韩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韩国出口同比收缩了6%,为连续近一年下滑。对中国出口同比下降了9.1%,为连续第11个月下降。
普里查德认为,这一指标表明,在国内消费疲软以及企业信心不足的背景下,中国进口需求正逐渐减弱。
日本出口同样黯淡。官方数据显示,4月日本出口同比下滑10.1%,创三月来最快降幅,对中国出口同比萎缩7.6%。中国占日本出口市场份额17.5%。
将中国大陆视为最大出口市场的台湾地区,在4月的出口年率也萎缩了11.4%,对中国大陆出口同比下滑10.9%。
普里查德补充说,不仅仅是亚洲的贸易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放缓,这些国家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能说明这一点。
这些PMI指数与对中国出口表现相映衬,主要是因为亚洲工厂得到更多的新订单的同时,也意味着对中国出口商品总量在增加。
但5月亚洲地区工厂活动明显下降。日本5月制造业PMI为47.7,录得过去三年来最快降速,韩国5月制造业PMI由4月的50微升至50.1,台湾5月制造业PMI降至48.5,创7个月新低。
法国外贸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庞女士(Iris Pang)表示,尽管总体趋势疲软,但仍存一亮点。亚洲地区消费者财富水平的增加,特别是越南和菲律宾,可能对中国产生积极的影响。
东南亚新兴市场消费强劲,且因为这些国家的服务业仍需一定量的制成品,这种需求可能会对中国有利。
尽管亚洲经济数据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但庞女士和普里查德先生均认为,最好的外部参考指标还来自美国和欧元区。根据官方数据,2015年中国对美进口占国内总进口额21.5%,对欧元区进口额达20.3%。
但最近的报告指出,美国和欧盟出口也不乐观。3月美国出口下滑了0.9%,3月欧洲出口下跌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