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不断加码宽松。据统计,此次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央行共已降息637次,目前全球已有4.89亿人口生活在负利率国家。但当决策层和市场都发现,量宽是“糖”也是“毒”,且有效期越来越短时,更多经济学家近年来开始注意到“负利率”之后的又一“极端”概念——“直升机撒钱”。
而在上周末瑞士公投中,近八成公民反对全民补助计划,无异于拒绝将这个全球第二富裕的国家作为直升机撒钱的试验田。
资本主义的梦魇如何带来免费午餐的“福音”
瑞士在6月5日举行的全民补助计划公投中,约78%投票者投了反对票,投票结果和4月份民调结果差异不大。
全民补助计划是指政府向每个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每月无条件分别支付2500瑞郎(约人民币1.6万元;汇率比为6.74)和625瑞郎(约人民币4205元)
如果通过该方案,瑞士将成为全球首个全民无论就业与否都可每月领取收入的超级福利国家——一个有“政府直升机”撒钱的国家。
据IMF统计数据,2015年瑞士人均GDP为全球第二,达到8万多美元,而同期,中国的人均GDP统计数据为近8千美元。为什么如此高收入的国家还需要政府补贴呢?因为高收入并没有带来高消费增速。
金融危机之后,除美国进入利率正常化通道,不少发达经济体依然深陷负利率“陷阱”,瑞士也是如此。2014年12月18日,瑞士国家银行就宣布从2015年开始实施负利率政策。但从该国物价指数增长情况看,刺激力度显然不尽如人意。
瑞士政府曾于今年3月下调2016年经济成长预估10个基点至1.4%。另据6月最新数据,受政府支出下降拖累,瑞士今年第一季经济环比增幅放缓至0.1%,瑞士政府今年一季度消费减少0.8%。
对于此次瑞士类似“直升机撒钱”的策略,前希腊前财长、经济学教授Yannis Varoufakis的讲话虽然从产业革命的角度切入,但也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消费不足。
他表示:“机器人取代人类进行劳动的进程早已开始,但机器人却不会消费。数字化进程、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而这能够通过无条件基本收入制度来解决。瑞士是一个特别富有的国家,是进行这场试验的理想之地。”
不过,“直升机撒钱”并不是“负利率”诞生之后才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早在1969年就提出了这一勇气可嘉的策略。
腾讯财经的专栏作家今年稍早撰文称,全球经济已经遇到了一个奇点,这个奇点是300以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导致,它已经不是一个政策能够解决。
全球经济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每当出现经济危机时,政府就发行货币,或者刺激经济流通,企图提升消费需求。但这些手段并不能跳出经济的恶性循环,只能使循环加速。
随着科技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垄断变得更容易,财富不断向资本家集中;而工人作为消费主体,享有极其有限的财富,导致消费不足,进一步造成产能过剩。
危机的根源在于财富的单向流动。政府的货币宽松企图将货币抛向消费端,但关键问题是,由于资本对资源的掌控性,以及资本天生的扩张和增值性,政府宽松的货币并不能流到需要的地方去,流到普通百姓腰包里更难,反而被资本利用,都流入了最容易升值的空间,比如房产、股市、以及资本市场。于是,泡沫出现并被不断吹大。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一件事:用货币来调节危机是对的,但一定要让货币流入最需要它的地方。
看来,瑞士的无条件生活保障计划是全球市场距离真正的“直升机撒钱”最近的一次。但作为一个特别富有的国家,瑞士真的是进行这场试验的理想之地吗?公投的结果恰恰反映了该国公民、学者、政党对这一问题尚无法达成共识。再看两个备受争议的矛盾点:
财政负担或转为税收负担
据瑞士政府估算,如果方案获得通过,瑞士每年将为此支出2080亿瑞郎。其中,1530亿瑞郎将直接来自税收,另外550亿瑞郎来自社会保险、社会辅助支出等账户。而瑞士2016年财政预算仅为666亿瑞郎。
德国之声报道称,按照倡议者此前的初步构想,如果公投获得通过,将立法确定无条件基本收入的高低,但现有的养老金、失业金以及其他社会福利补助金将被取消。
不过,根据瑞士圣加仑大学的一项研究,算上取消养老金、失业金以及其他社会福利补助金,剩余的财政缺口还将达到每年1500亿瑞郎之巨。研究人员担心,这一缺口最终要靠增税来填补,而增税幅度或达50%。
不过,支持者认为这项研究并不严谨,强调财政缺口可以通过"更为聪明的社会财富分配"来填补,无须增税。
瑞士或丧失就业动力
有了无条件基本收入的保障,一个非常直观的结果是,不少人可能将不再愿意工作,从而导致社会生产值下滑。这是瑞士政府以及主要政党担心的因素之一。
对此,支持者反驳称,获得保障的公民不会成为懒汉。公投前的民意调查也显示,绝大多数的瑞士人愿意在基本需求得到无条件保障的情况下继续工作,而选择不工作的人只占2%。
据报道,由于瑞士的超高消费水平,2500瑞郎仅能保证一个成年人的基本月度开支。因此,无需担心人们会失去就业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