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暂停加息是中国推动结构调整的“时间窗口” 可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
美联储日前发布声明称,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25%-0.50%不变。美联储预计,经济将继续温和增长,劳动力市场也会走强,通胀可能向希望的方向发展。未来将根据劳动力市场条件、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指标、金融和全球市场状况做出决定。
但美联储在季度经济预测中下调了今明两年GDP增速预期,使市场预计,7月加息的概率大幅降低。而且,17位官员利率预测中位值显示年内可能有两次加息,有6名成员预期年内仅一次加息。
除了美国自身的非农就业数据意外下滑之外,影响美联储做出不加息决定的很多因素来自外部,如英国退欧风险加大。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英国退欧公投是美联储决定维持利率不变的考虑因素之一,如果英国退欧,会对美国经济前景产生影响。再比如,中美货币政策的协调,美联储加息可能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冲击,并波及到全球汇率市场,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性。此外,美国目前如火如荼的大选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经济数据还不足以显示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的情况下,继续观望可能是美联储唯一的选择。
对于美联储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华尔街主流观点认为,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已经结束。现在似乎没有任何证据支撑美联储加息,市场也没有做好准备。事实上,美国市场早就因避险情绪上升而动荡不安,完全没有信心应对加息。基于这一主流观点,市场得出的结论是美联储会暂停加息。而这将加大新兴市场国家推出新一轮宽松政策的空间。在美联储做出决定后,印尼央行6月16日宣布将隔夜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6.50%。本月初,韩国、俄罗斯央行早已下调了基准利率。而日本央行在16日宣布维持货币政策不变,并未推出进一步的宽松措施,导致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原来希望美联储加息抑制日元不断升值。
在过去一个多月,因美联储加息预期较强,人民币出现连续贬值压力,中间价不断下跌。16日,因美联储会议后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跳涨逾260点,当天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盘较上一交易日上涨43点。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并未得到更好的支撑。有德国商业银行的专家表示,由于美联储的鸽派论调,预计中国央行本月将把基准贷款利率调低25个基点,也有声音认为,中国可能优先降准,以刺激正在下滑的经济。
但是,我们认为,中国货币政策不应该重启宽松,而要保持稳健的状态。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不同,在前几个月的信用扩张之后,中国资产价格膨胀到了新高度,企业加杠杆的速度也在飙升。中国应当利用美联储暂停加息带来的“时间窗口”,抓紧控制中国的债务与资产价格,而不是继续走宽松政策的道路。
美联储不可能永远推迟加息的决定。将来美联储每一次加息,对中国的汇率与资产价格都会是一次重压,中国必须在美国进入新的加息周期之前,尽量稳定资产价格以及债务水平,调整结构,而不是继续采取信用扩张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所以,时间对于中国央行而言是最宝贵的。
如果中国现在采取降息降准等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构成有利的条件和支撑。上半年的货币政策表明,释放出的低成本资金,大多流向了楼市以及虚拟经济领域,而制造业以及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相反,中国降息降准将让人民币汇率承受巨大的压力,刺激资本外流,与此同时,还吹大了楼市泡沫。这是制造危机的迹象。
过去数年,全球央行都通过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各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耗尽,而资本市场泡沫与债务水平有所提高,货币政策存在失灵的风险。也就是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情况不坏不好,大家处于同样的风险水平。这会产生全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需求以及更加保守的政策取向,可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国抓紧时间推动结构调整。这个时间窗口与稳定环境不应该浪费,因为这样的机会以后将难以出现。(编辑 欧阳觅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