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A股股民时常会被机构研究报告中的艰涩术语弄得晕头转向,同时又不得不心存敬畏。但看了泰达宏利基金经理王咏辉贴出的一份基金经理投研术语对照表后,瞬间觉得自己“瞎了”。
这份“犀利”的术语对照表提到,分析师所说的“股价回归理性”,意思是“跌得只剩裤衩了”。其实不只是国内分析师的“黑话”让人晕头转向,海外分析师也会在报告中写些只有内行才能看得懂的话。
高盛资产管理量化投资策略团队首席投资官Armen Avanessians在一个采访中的讲话,或许能让我们了解分析师在报告中所写的话,真正含义是什么?
以下是采访内容,华尔街见闻略作删减:
Armen Avanessians:我们会读分析师报告中措辞的改变,我的意思是,我们知道那些分析师,在他们调整对一家公司的评级之前(这是个非常正式的过程),你会发现他们开始变得略微紧张,并开始使用更平衡的术语。
问:所以你实际上会看形容词?
Armen Avanessians:我们会注意分析师的语气。我们能利用计算机来关注分析师报告的语气,就像人说话的语气一样。我们同时会注意分析师谈论的主题。举个例子,当一个分析师在电话会议上提问题,答案的重要性可能不如问题本身。你知道,他们在问多个不同公司的相关问题,这些是我们应该记下的重要主题。
这里的背景是,定量基金(quant funds)过去会用计算机来分析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和评级调整,比如买入、卖出或维持推荐。现在的分析更进一步,会利用算法发现语气的变化,后者可能暗示一个分析师对一家公司的前景感到紧张。
当然人也能通过读报告发现类似的变化。但人工的效率不及计算机。Avanessians说:
人追踪的公司和主题数量,以及个中关联度总是有一定局限,而计算机能在全球每个公司中寻找联系。
不过Avanessians认为,我们尚处于运用大数据投资的早期阶段。
“我认为我们刚到七轮比赛中的第三局,比赛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再一起回顾一下泰达宏利基金经理王咏辉2012年在其微博上贴出的一份通俗版术语参考表,你们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