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神了吗?今天,六月的最后一天,2016年已经过去一半了,你在上半年收获了哪些,失去了哪些,对下半年又有哪些期待,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与展望一下吧。
关键词:英国公投
经过15个小时投票,9小时计票,北京时间6月24日14点,382个投票区公布结果,脱欧派获胜,英国将脱离欧盟。尽管民调多数时候是留欧派领先,尽管留欧阵营女议员的死也一度激起了民众对脱欧派的反感,而且就算公投结果出来后依然有许多人要求进行所谓“二次公投”,但此次公投的结果已然尘埃落定。“用生命劝说民众留欧”的英国首相卡梅伦也“脱”了,已不适合担任领导这艘巨轮驶往下一个目的地的船长,他在公投结果出来后马上宣布了辞职,也许这次的公投结果令他始料未及,也许他对这样的结果也是心有不甘,但无论如何他也将于3个月后正式离开英国首相的岗位。
金融市场翻天覆地,无一幸免,黑天鹅飞起,更胜“瑞郎黑风暴”。欧盟领导人以及各大央行行长第一时间向市场喊话,试图灭火,但是在这场“任性”公投面前,金融市场当天也启动了“任性”波动模式,“欧洲市场有可能经历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欧元兑美元暴跌逾500点,跌破1.10关口,创3个多月新低
最糟糕的是,这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
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倒下之后,有8个欧盟国家也同样想要跟进举行脱欧公投。
下图来自彭博,蓝色代表希望有公投机会的比率;红色代表会投票支持脱欧的比率。
另外英国脱欧事宜,从法律程序上看,仍是未解之局。2009年的《里斯本》协定第50条款规定了欧盟成员国退出的程序。但这一条款还从未被触发。卡梅伦此前曾表示,会立即启动第50条款。但很可能英国首相人选及英国在谈判中的立场首先要明朗。
一旦这些不确定性再次被放大,金融市场还会迎来共振模式。
二、北美篇
关键词:美国加息
继2015年美国启动近10年来首次加息,结束了长达7年的接近零利率政策后,2016年美国加息的节奏继续成为全世界的关注焦点。
但事实上美联储恐怕要让一部分人失望了,年初时还信誓旦旦力争加息4次、保守加息2次的预期逐步被各种糟糕的数据及英国公投的风险给淹没,目前年内加息的概率已经跌至“冰点”,甚至还出现了如果海外经济放缓波及美国、美联储可能还会降息的声音。利率期货显示,美联储年底加息的概率仅为15%,较6月23日英国公投前的50%急剧下滑。
美联储加息概率已经崩溃:
这种预期上的巨大转变,正值英国脱欧公投以后全球股市与大宗商品大跌而国债与美元窜升。美国金融状况由此变得更为紧张,通胀预期出现下行,经济增长前景也蒙上阴影。
事实上,对美联储最终会实施负利率政策(NIRP)的“押注”已经飙升至纪录新高,预计会进一步攀升:
三、亚太篇
关键词:MSCI
6月15日凌晨5点,MSCI公布了2016年度市场分类审核结果,宣布延迟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但A股将继续保留在2017年评估系列之中。
下图为A股三次申请纳入MSCI进程:
虽然前有证监会围绕MSCI于2015年提出的三点障碍进行逐一攻破,后有管理层放话,没有A股的指数至少不是完整的指数,但MSCI还是在今年放了A股鸽子。
MSCI表示,将继续保留中国A股在2017年纳入新兴市场的审核名单。假若中国A股市场准入状况在2017年6月之前出现显著的积极进展,MSCI不排除在年度市场分类评审的例行周期之外提前公布纳入A股的可能性。从A股自身角度来看,目前的市场制度仍需在资本流动限制以及金融监管方式等方面做出改进。资本流动限制方面,虽然QFII已经在额度申请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从修订的新规来看,投资额度仍存在一定限制令资本账户面临进一步放开。
而从金融监管方式层面来看,目前信息披露的不完全是令A股透明度不高且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不断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未来监管部门将逐渐从事前监管转向事后监管,并以此促进注册制度的加快。
若能加快进度并实现效果,同时伴随深港通的落地,A股纳入MSCI指日可待。
四、中东篇
关键词:OPEC
半年一度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会议6月2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各国未能达成新的供应协议,也未就新的石油产量目标达成一致。油价承压徘徊于50美元/桶大关。值得庆幸的是,作为OPEC会议一直以来最大的冲突来源,沙特和伊朗的石油部长均在会议上表示,要加强“协作”和“团结”。
油市实现真正反弹的关键是产油国间平衡供需,自2016年初原油价格触及里程碑式的每桶30美元以下的水平以来,油价已大幅回升。
但需要担心的是,若油价在一段时间内持稳于50美元/桶以上,美国页岩油钻井活动将触底回暖且原油产量将保持稳定,单就此原因,OPEC也会继续高产量的策略;不过目前油价导致许多OPEC成员国遭受石油收入减少的冲击,减产、冻产和产量上限等呼吁均暗示许多成员国依然在承受油价带来的压力。
其他关键词:
美国大选
2016年是美国的大选年,现任总统奥巴马将完成其两任八年任期。目前两个党派的候选人已经产生,分别是特朗普和希拉里。两者之间的差距现在看来是非常微弱的,说不上谁比谁优势。
G20峰会
去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工作午宴上发出邀请。届时,G20峰会将首次在中国举办。这将是继2014年11月举办APEC会议后,中国迎来的又一重量级主场外交。此次峰会的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结语: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结果往往是“万万没想到”,保持良好的心态与健康的理念才是投资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