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反弹,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一周年总结画出一个漂亮的句号;由此回顾一年来的汇改,无疑是为汇率体系转型提供经验和信心的一年。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1日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6255,较上一交易日大涨275个基点。此次涨幅达0.41%,创6月23日以来七周最大涨幅,而在经历连续三天的中间价上调后,6.6255也为8月3日以来的最高值。
11日是去年中国“8·1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满一周年之日。自去年8月11日起,中国央行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力度。2016年春节以来,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特征更加清晰。
汇率是中国经济对外的“总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的压力和难度显而易见。过去的一年,人民币实现了提高中间价市场化程度和基准地位的改革目标,抵御了资本流动逆转的冲击,可谓初战告捷。自去年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超百点的上下波动屡屡出现,但过程升贬交替,单向贬值压力逐渐释放。
回顾此轮汇改,可谓是压力环境中向着市场化目标稳步前行的过程。
在“新汇改”后近半年时间里,无论外部市场,还是国内专业人士,对于新汇改时点的选择以及中国是否存在贬值动机不乏怀疑之声。而一年来汇率变化,尤其是三次较大幅度贬值,都给能否坚持改革带来了压力。
2016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美元预期加息、英国退欧等重大事件接连出现,而我国在外汇市场改革的脚步并没有因全球环境的变化而踯躅不前。
例如,5月6日,央行意外公布了一直以来颇为“神秘”的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从此市场对于判断每日中间价走势变得更加有迹可循,避免因中间价偏离市场预期而出现大幅波动。此外,我国关于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的多项举措已箭在弦上,例如推进商业银行有序参与离岸外汇市场问题(意味着为国内外汇市场更好地与国际市场对接做铺垫)、推进组建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等等。
央行在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上的一系列改革,也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新汇改至今一年来,无论是业内对于每日中间价更有把握的预期,抑或是央行与市场及时透明的沟通机制,都有明显好转。
因此,中间价改革一年来,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贬值约7%,市场情绪反而趋向稳定。今年春节以后,随着“收盘价+一篮子汇率”机制透明度增加,外汇市场逐渐告别了去年8月及今年1月对人民币贬值的恐慌,在今夏的贬值行情中,资本外流、外汇储备下降压力明显改观。从质疑到接受再到认可,是内外部市场对于人民币“新汇改”态度的转变。有市场人士总结,人民币汇率已经从“强当局+弱市场”的组合逐渐过渡到“强当局+强市场”阶段,即首先是中间价和即期汇率已从不可预知变为可预知,模糊地带大为减少;其次汇率的双向波动原则已初步确立。
总结汇率改革一周年,上述重要成果既是市场化改革方向的胜利,也是复杂环境中的改革艺术的胜利,这些都有利于汇率体系的下一步完善。
价格方面,随着今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日期的临近,“后SDR时代”将有更多利好消息支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稳定的外部环境无疑是上佳的改革窗口期。
当然,目前人民币距离自由浮动或清洁浮动(cleanfloat)差距尚远。从远期看,人民币中间价作用如何逐步淡化甚至取消,资本管制如何逐步放松,都是十分艰巨且不容回避的任务。汇改这一年,为我们跨越更多的汇率体系转型难关提供了经验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