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值得期待
访昆仑银行战略投资与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军
人民币国际化正式启动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遥远的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广阔,但道路并不会都一帆风顺。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昆仑银行战略投资与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军。在他看来,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要内外兼修,与我国实体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同时,只有保持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才能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与此前相比,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是否有新的特点?
李建军: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显著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有几个重大突破。
一是人民币成为SDR篮子货币。世界主要货币都是SDR货币篮子的成员,进入篮子货币标志着人民币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官方组织的认可。而且,人民币在SDR的权重超越了英镑和日元,是SDR篮子货币中第三大权重货币,这是对中国全球政治经济地位提高的一种肯定,也为人民币未来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更广泛使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CIPS)上线。纵观任何一种国际化货币,都有一套自己的清算系统来提供支付清算便利。人民币目前已成为全球主要的支付货币之一,只有解决好境内外支付清算对接问题,才能更加便利人民币跨境贸易和资本流动。因此,可以说,CIPS系统的建成运行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进一步整合了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将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交易规模。
同时,还要认识到,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还能够监测全球人民币的流向和规模,真正在宏观上对境内外人民币做到统一调控和货币政策精准实施,确保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稳定。这也是国际货币大国所应承担的国际责任,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声誉。
三是人民币的金融投资交易渠道逐步打开。过去,人民币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贸易结算方面,这也是一种新兴货币国际化的必经之路。不过,随着海外人民币越来越多,对冲汇率风险、提升交易频率、提高投资收益的需求必然会增加,这就要求人民币可投资、可交易的产品品种更加丰富。去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有所加快,比如,在英国伦敦,央行发行央票就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也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在更多领域持续开展。
记者:谈及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未来,在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纵深发展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李建军: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经济增速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前景可期。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也预示着人民币国际化必然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今年6月,在第八轮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期间,中国政府表示将向美国提供25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且双方同意在适当时机把人民币清算行设立在美国。此举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强烈的积极信号,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得到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一致认可。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实践时间尚短,目前,中国虽是世界贸易大国,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支付中的规模较大,但人民币还不是完全自由兑换货币。此外,海外人民币离岸中心已经有很多,但是人民币可投资的产品仍然有限,这些因素都制约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
从一般意义上讲,一种货币的国际化需要这种货币能够实现在全球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自由流动,成为贸易和金融投资的计价交易货币,进而成为储备货币。根据这样的逻辑,我认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布局和取得突破。
一是继续扩大海外贸易和直接投资中的使用规模。贸易支付和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当前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资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应广泛使用人民币,帮助当地企业投资建厂,金融机构要提供必要的跨境人民币贷款。同时,对适销对路的产品要放开国内市场,形成“对外投资—资金融通—产品销售”为一体的跨境人民币圈,把产业投融资和双边贸易统一起来,推进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本地化进程。
二是真正发挥货币互换在贸易投资中的作用。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但是真正使用的还不多。未来应该激活货币互换协议,为市场提供人民币流动性,促进人民币在相关的双边贸易投资中真正使用起来。
三是推进金融改革,特别是要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让人民币流动起来。国际经验表明,国际化的货币既能够“流得出去”,也应“流得回来”,真正在全球市场形成循环。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短板在于国内市场条件不适应和相关人民币投资产品较少。未来应在确保宏观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持续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建设,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投资国内金融市场,让人民币真正在全球市场流动起来。
四是发挥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融资功能,在国际贷款和债券市场促进人民币的使用。以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的信贷为先导,以大型的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为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提供包括区域内人民币债券、贷款等在内的配套融资工具,在增加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基础上,促进区域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和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开发交易,促使区域经济体增加人民币储备需求。
记者:展望2016年,您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最值得期待的事情是什么?
李建军:2016年10月,人民币将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如何打好SDR这张牌,撬动全球金融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值得我们期待。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发行SDR债券的建议,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点,这既能提升SDR的活跃度,也会提升人民币的知名度。特别是对那些缺乏资金的新兴经济体来说,SDR债券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的价值也会充分体现出来。
人民币海外离岸市场的平衡发展也值得期待。人民币离岸市场最早在中国香港起步,目前已遍及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但是发展还不够平衡。特别是在英国“脱欧”之后,如何平衡发展主要金融中心的人民币业务更加凸显。一方面,在欧洲大陆是否需要培育一个新的、与伦敦相匹敌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从现在来看是值得考虑的。另一方面,在亚太地区,比如新加坡、悉尼、首尔等人民币离岸市场如何发挥特色,和中国香港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也值得关注和思考。
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角色和作用值得期待。中国是这两个国际机构的主要发起者,人民币理应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在投融资环节,如何设计出能够让人民币参与其中的金融产品以及提供人民币流动性值得期待。
记者:可以预见,未来人民币跨境使用会在跨境贸易、投融资和资产负债等方面迎来新的发展和机遇。其中,有哪些风险是我们需要注意并防范的?参考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的历史,可以从中借鉴哪些经验教训?
李建军:货币的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必然意味着义务和责任,会带来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对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更是如此。当前,我国的金融改革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并没有彻底完成,金融行业发展也不够成熟,面对突发的国际金融风险,还不能够充分地自如应对。从这个角度来看,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越来越深入,有关风险也会增多,需要审慎对待。
一方面是资本流动会更加频繁和难以预测。例如,如何加强对资本流动方向和规模的监测和预判,并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防止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稳定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如何持续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应对不断扩大的金融交易规模,管理金融创新产品的潜在风险;如何实施有效的监管和完善法律制度,限制投机和洗钱等违规违法行为等,都是必须面对的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是人民币汇率的频繁波动。一般来说,只有强势货币才能够成为国际货币。日元国际化之所以失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日元汇率大幅波动且持续贬值冲击了国际投资者的信心。过去几年,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当然,人民币持续升值不能持续,也不符合现实,更不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基础。同样,人民币持续贬值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也是没有好处的。其中的核心举措在于,要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减少干预,使人民币汇率更多地由市场决定,真正实现双边波动,打破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单边预期,形成有买有卖的健康发展的市场,这就需要央行把维稳汇率作为政策目标之一,将汇率管理作为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抓手,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人民币外汇交易当中,使人民币成为全球外汇市场的主要交易币种,更好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