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访问随便吧,本站有各种流行工具,站长查询工具,便民查询工具等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外汇新闻>市场资讯>正文

商务部:1-7月全国吸收外资总体保持增长

时间:2016-08-17 17:15:08来源: 环球外汇网

  环球外汇8月17日讯--周三(8月17日),中国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做了相关发言介绍了今年1-7月以及7月当月我国商务运行总体情况。内容涉及中国对外出口投资,对外贸易等。

  一、关于市场运行情况

  今年7月份,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当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1-7月累计同比增长10.3%,与上半年持平。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企业零售额增速较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消费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网络零售保持较高增长。1-7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1%,较上半年小幅放缓0.5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6%,与上半年持平。7月当月,商务部重点监测企业网络零售同比增长24.8%,增速比百货店、超市、购物中心分别高22.7、17.9和17.2个百分点。

  二是居住、穿着和出行类商品增速较快。7月份全国限额以上单位销售类值中,受房地产销售增长加快拉动,住房相关消费增长较快,建材、家具销售额分别增长15%和13.6%,较6月份分别加快0.8和0.2个百分点。服装类销售额增长9.4%,较6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汽车市场延续向好态势,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9.2%,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62%。

  三是绿色智能家电销售旺盛。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11.5%。商务部重点监测企业一级能耗空调和变频空调销售量同比分别增长9.4%和9%,比空调类销售增速分别高0.8和0.4个百分点;超高清4K电视销量同比增长8.7%,增速比电视类销量高6.6个百分点。

  四是消费价格基本平稳。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8%,涨幅已连续3个月小幅回落。商务部监测的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同比上涨1.2%,比上月缩小3.1个百分点。其中,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25.3元/公斤,环比下降4.4%,同比上涨15.7%,涨幅比6月份回落16.1个百分点;受强降雨及高温天气影响,蔬菜价格有所上涨,7月末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3.51元/公斤,比6月末上涨3.8%。

  二、关于对外贸易情况

  据海关统计, 1-7月,全国进出口13.21万亿元,同比下降3%。其中,出口7.6万亿元,下降1.6%;进口5.61万亿元,下降4.8%;顺差1.99万亿元,增长8.7%。(以美元计,1-7月,全国进出口20278亿美元,下降8.7%。其中,出口11676亿美元,下降7.4%;进口8601亿美元,下降10.5%;顺差3075亿美元,增长2.6%。)从1-7月外贸运行情况看,我国外贸继续保持回稳向好的态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从外贸发展态势看,外贸出口累计降幅已连续5个月收窄。3月份以来,我国外贸出口累计降幅已连续5个月收窄,外贸出口好于美、日、韩、俄、印等世界主要经济体。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

  二是从企业主体看,民营企业仍然是出口主力军。1-7月,民营企业出口增长3.6%,占全国外贸出口的46.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超过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出口主体地位。国有和外资企业出口分别下降6.8%和5.6%。

  三是从国际市场看,对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出口好于总体水平。1-7月,我对菲律宾、俄罗斯、泰国和印度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分别增长26.1%、14.5%、9.4%和7.3%。对欧盟出口增长1.7%,对日本出口下降0.2%,分别快于出口整体增速3.3和1.4个百分点。

  四是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占比不断提升。1-7月,一般贸易出口增长0.8%,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7%,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下降7.8%,已连续17个月下降,拉低整体出口增速2.7个百分点。

  五是从商品结构看,大型成套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保持正增长。1-7月,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下降1.9%和1.6%,但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3%,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长2.9%。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0.2%,其中,玩具、塑料制品、纺织品分别增长14.5%、4.4%和3.9%。

  六是从区域布局看,东部地区进出口好于全国。1-7月,东部地区进出口11.33万亿元,下降2.4%。中部地区进出口9392亿元,下降4.5%。西部地区进出口9427亿元,下降7.8%。

  七是从进口看,部分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保持增长。1-7月,原油、铁矿砂、铜精矿等10种大宗商品量增价跌,数量增长3.1%-36.2%,价格下降9.6%-33.9%,合计减少付汇57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00亿元),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关于吸收外资情况

  全国吸收外资总体保持增长。1-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802家,比去年同期增长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15.1亿元人民币(折合771.3亿美元),同比增长4.3%(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7月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0家,同比下降3.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7.6亿元人民币(折合77.1亿美元),同比下降1.6%。

  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吸收外资双增长,高技术服务业增幅较大。1-7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44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70.1%。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0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2%。在高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实际使用外资涨幅较高,同比分别增长303.5%、57.7%和37.5%。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39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28.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4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在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幅较高,同比增长分别为91.4%和80.5%。

  主要来源地投资保持稳定增长。1-7月,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实际投入外资总额4652.1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4.6%,同比增长5.6%。其中,美国、英国、德国增幅分别为129.8%、96.8%和96.6%,增长较快的主要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同期,东盟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4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6%。“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55.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6%。

  7月当月,东盟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8%。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2%。“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9%。

  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增幅较高,东部地区保持稳定,中部地区降幅较大。1-7月,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428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26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1%。长江经济带区域实际使用外资218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

  7月当月,长江经济带区域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19.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1%。

  新设立及增资的大型企业数量较多。1-7月,新设立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外商投资企业443家,增资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255家。投资额较大的企业所属行业既有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电池、飞机零部件、医疗仪器、集成电路和芯片等研发生产的制造业,也包括医疗、养老、电子商务、云计算、生物燃料研发、物联网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服务业。

  通过外资并购方式实际使用外资继续增长。1-7月,以并购方式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95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05.7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4.1%和17.8%,占比分别为5%和20.5%。

  四、关于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

  对外直接投资。1-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46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额6732.4亿元人民币(折合1027.5亿美元),同比增长61.8%;7月当月对外直接投资910.1亿元人民币(折合138.9亿美元),截至7月底,我国累计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9657.9亿美元)。

  对外承包工程。1-7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5050.4亿元人民币(折合770.8亿美元),同比下降2.4%,新签合同额7468.2亿元人民币(折合1139.8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其中7月当月完成营业额722.7亿元人民币(折合 110.3亿美元),新签合同额936.3亿元人民币(折合142.9亿美元)。

  对外劳务合作。1-7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7.1万人,其中7月当月派出4.9万人,7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5万人。

  1-7月我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对外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增速趋于稳定。今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对外投资额已超利用外资额,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同时,对外投资增速趋于稳定,7月当月对外直接投资额138.9亿美元,环比下降9.5%,这是今年4月单月对外投资额达到199.9亿美元的峰值后,连续第三个月单月投资额相对4月峰值走低。

  二是投资区域相对集中,发达国家和地区增长迅速。1-7月,我国内地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达750.9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3.1%。对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投资流量增长迅速,增幅分别达到210%、200.6%和74.3%。

  三是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大型并购项目多。1-7月,我国企业共实施海外并购项目459个,涉及63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及制造业等15个行业,实际交易金额543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52.8%。1-7月并购实际交易金额已超过2015年全年总额,实际并购金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达12个,主要有收购巴西朱比亚水电站和伊利亚水电站30年经营权等。

  四是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增长潜力大。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年7月,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累计已达511亿美元,占同期我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与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1.25万份,累计合同额2790亿美元;我国企业在相关国家建设的经贸合作区达52个,累计投资156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9亿美元的税收和近7万个就业岗位。

  五、关于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情况

  服务贸易情况。1-6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服务进出口额实现快速增长。据统计,1-6月服务进出口总额达2533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5%。其中,我国服务出口8902.2亿元,同比增长7.5%;服务进口16463.9亿元,同比增长29.9%。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进出口规模持续提升。1-6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为18.6%,较去年同期提升了4.1个百分点。

  二是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加快。1-6月,我国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81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3%;技术服务出口44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2%。维护和维修服务、广告服务、金融服务出口同比增长分别达65.9%、38.3%、35%。

  三是服务进口高速增长。1-6月,我国服务进口增速接近30%。其中旅行(含旅游、留学)服务进口达1074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是带动服务进口扩大的主要因素。此外,保险服务进口4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4%。

  服务外包情况。1-7月,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5608.3亿元人民币,执行金额349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1%和9.8%。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3874.4亿元,执行金额224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6%和6.2%。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在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呈较快增长态势。随着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许多企业将业务重心转向国内市场,推动在岸服务外包加快发展。前7个月,我国在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1249.9亿元,同比增长16.9%,高于离岸服务外包10.7个百分点。

  二是东部沿海省市占据产业发展主导优势。前7个月,东部沿海省市承接离岸外包执行金额2121.4亿元,占全国承接离岸外包执行总额的94.5%,同比增长7.7%。中西部地区的在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达159.2亿元,同比增长60.4%,高于东部地区在岸外包业务增速。东部沿海省市与中西部地区在服务外包领域的产业分工日益清晰。

  三是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新签合同额快速增长。前7个月,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金额679.6亿元,同比增长24.1%,涉及信息技术服务、工程设计、工业涉及、供应链管理服务等领域。其中,与东南亚国家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金额521.4亿元,同比增长72.3%;与中东欧国家新签合同金额15.1亿元,同比增长41.1%。

  四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前7个月,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服务外包执行金额2278亿元,占全国服务外包执行总额的65.2%;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1330.7亿元,占全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总额的59.2%。长江经济带以长三角地区为龙头,带动中上游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和示范效应更加显著。1-7月共新增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1328家,从业人员29.7万人。

  六、关于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有关情况

  7月28-29日,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论坛52个非方成员的104位部长级及以上官员与会。习近平主席专门向会议发来贺信,指出此次会议既是中非双方推动落实中非领导人共识和论坛峰会成果所采取的一次重要行动,也是助力中非合作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商务部和外交部是论坛中方后续委的双主席单位和此次会议中方筹委会的双主任单位。会议期间,高虎城部长就习近平主席在去年底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倡议实施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经贸新举措落实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考虑作了工作报告,得到非方的高度评价;商务部会同外交部举办了中方金融机构负责人同非方峰会成果落实协调人对话会,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非发展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等6家中国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同非方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商务部还同有关非洲国家签署了20份政府间经贸合作协议,涉及职业教育、医疗、文化、防灾减灾等诸多领域。

  这是中非双方首次举办针对论坛成果落实的高级别会议,可谓正当其时,既为双方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提供了重要契机,也充分体现了中方重信守诺、真诚支持非洲发展的责任担当。今后,中方将继续秉承“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按照“科学、务实、高效”原则,全面落实好“十大合作计划”,夯实中非关系的经济支柱,打造中非经贸合作的“升级版”,让看得见、摸得着的合作成果更早、更好惠及中非人民。

  七、关于商务部携手行业组织发起“共建追溯体系 服务放心消费”倡议活动有关情况

  近期,商务部组织部分批发、零售等流通行业和肉类、蔬菜、乳制品、酒类、中医药、建材等与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关系密切的行业协会召开了追溯体系建设座谈会,发起了行业组织 “共建追溯体系 服务放心消费”倡议活动。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肉类协会、中国医药(600056,股吧)商业协会、中国建材流通协会等20余家行业组织积极响应,一致同意主动发挥行业自律和引领作用,增强行业企业主体意识和责任感,推进行业追溯体系建设。

  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倡导、鼓励和支持更多的行业组织加入到共建追溯体系活动中来,共同构建诚信、安全、和谐的市场环境,为服务放心消费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 HN666)
  

市场资讯推荐

今日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