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访问随便吧,本站有各种流行工具,站长查询工具,便民查询工具等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外汇新闻>市场资讯>正文

央行官员:互联网金融监管应实行“穿透性”原则

时间:2016-08-19 16:41:10来源: 环球外汇网

  环球外汇8月19日讯--周四(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巡视员兼金融服务一部主任季家友在第二届中国(上海)互联网金融峰会上作出上述表态,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不能“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是应该实行“穿透性”原则,对整个行业进行监管,逐步改变“谁的孩子谁养”的传统观念,避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监管自由主义,实行功能监管。

央行官员:互联网金融监管应实行“穿透性”原则

  季家友表示:“对跨市场、交叉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从单个业务阶段来说是合规的,风险不大,但是整个串联起来则可能存在风险。”

  从“谁家孩子谁抱走”到“穿透式”监管

  其实从近期监管层的口径中也能反映监管思路的变化。2015年7月18日,央行会同有关部委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确立了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责分工,落实了监管责任,明确了业务边界,即互联网支付业务由人民银行负责监管;网络借贷业务、互联网信托业务、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互联网基金销售、股权众筹融资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互联网保险业务由保监会负责监管。

  这样的分业监管模式被称为“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在该指导思想下,4月14日,国务院组织14个部委召开电视会议,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一年的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分别发布网络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和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的专项整治细则。

  而互联网金融的“穿透式监管”最早是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提出的。他在3月25日举行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大会上表示,要透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表面形态看清业务实质,将资金来源、中间环节与最终投向穿透联接起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甄别业务性质,根据业务功能和法律属性明确监管规则。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伍旭川直接指出,“谁的孩子谁抱走”的传统监管理念既可能导致体制内金融压抑——“少生孩子”,也会导致体制外风险失控——“野孩子不管”。

  跨部门监管协调成本较高 机制有待完善

  季家友表示,对跨界互联网金融产品和金融活动,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协调成本还比较高,部门协作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正像周小川行长在年初的答记者问中指出的,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涵盖了很多业务类型,需要不同业务类型的风险做具体判断,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对于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基金销售等已经有比较成熟监管模式的业务类型,应不断完善现有监管框架,为这些业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其服务社会公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作用,对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等新兴业态,要在明确底线的基础上,为行业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

  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周文杰提供了银行业的监管经验。他表示,监管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发展。从长远看,除了行业协会,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监督也很重要。例如第三方存管机制,实现资金分散管理保证安全,防止侵占挪用,保障消费者权益是大势所趋。互联网金融应该依靠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互金企业只有本分做事、合规经营、治理规范,行业秩序才可以建立,互联网金融才能真正成为助力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上海保监局副局长李峰认为,互联网促进了保险行业的模式转变和保险业新的业态领域形成。目前互联网保险还存在边界模糊、监管不足的问题。这一领域需要创新与风险防范并重,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进监管创新,加强跨部门联动,努力开创互联网保险发展新格局。

  互联网金融平台还存在四大突出问题

  季家友指出,互联网金融平台除了客户资金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外,还存在四大突出问题:一是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充分,夸大项目投资收益,误导投资者;二是部分网贷平台的融资成本远高于金融机构放贷的成本,没有真正发挥弥补小微企业融资缺口的作用;三是在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分析报告方面存在问题;四是信息安全水平不高,存在泄漏客户个人隐私风险。

(责任编辑: HN666)
  

市场资讯推荐

今日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