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计显示,2015年全球期货及其他场内衍生品成交一改往年微弱增长的态势,在亚洲地区成交强劲的带动下,全球成交总量取得较大幅度的增长。
近日,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对全球78家交易所中期货与其他场内衍生品成交量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全球交易所合约成交量相较2014年增长13.48%,达到247.76亿手。在细分成交数据中,期货合约与期权合约成交量均呈增长趋势,其中,去年全球期货成交量增长19.3%至144.80亿手,超过2011年的最高水平。
亚太地区再超北美登榜首
华泰期货报告显示,从全球期货与其他场内衍生品成交量地域分布来看,北美与亚太两个地区争夺异常激烈。自2012年被亚太地区反超之后,2013年北美地区夺回成交冠军的地位,而2015年亚太地区成交量大幅增长33.69%至97.02亿手,再次超越北美而登上榜首。虽然2014年北美地区不出彩,只有4.9%的增长率,但相比而言,在欧洲地区增幅更小、亚太地区成交微弱收缩、拉美地区成交大幅回落的环境下,北美地区依然是全球成交量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不过,此种情况在2015年发生了较大变化,亚太、欧洲成交量实现增长,而北美与南美出现了回落。
华泰期货分析师陈静怡表示,总体来看,亚太市场的高增长覆盖面较广,无论是此前增长的主力——中国内地和印度市场,还是此前表现较为平淡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市场,或是表现较为低迷的日本市场,2015年均有较好表现。据统计,在美国期货业协会跟踪的28家亚太地区衍生品交易所中,有18家实现了成交量的双位数增长,仅有6家成交量出现回落。
交易所排名总体变动不大
从具体的交易所或交易所集团的成交排名来看,前20名内的交易所名单基本没有变化,只有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由2014年的第17名跌至2015年的第21名,而迈阿密国际证券交易所的成交量则大幅增长87.8%,跻身第20名。
陈静怡表示,相比总体排名的稳定,前三甲的争夺较为激烈。韩国交易所的Kospi
200期权在2013年扩大合约乘数之后,成交量锐减,交易所成交排名也从稳居第一滑落至第12名,此后,榜首便由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集团)占据。
从2015年数据看,CME集团旗下3家交易所成交量增减不一,但集团总体实现2.6%的成交增长至35.32亿手。排名第二的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则在2015年成交量实现了61.2%的增幅,至30.32亿手,直逼第一的CME集团,且是唯一一家不以集团排名位列前三甲的交易所。
中国市场主导农产品(000061,股吧)合约
统计显示,2015年全球期货与其他场内衍生品成交情况明显分化。其中,股票指数表现相当亮眼,主要是来自于美国各家期权交易所以及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的贡献。特别是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NSE)的CNX
精选指数期权,2015年成交量上涨81.5%,成交17.7亿手。
同时,外汇市场也扭转了上一年的颓势,表现十分优异,全年成交量增长31.2%,其中,美元/印度卢比期权贡献巨大。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NSE)和孟买证券交易所(BSE)成交量涨幅分别达到118.9%和430.4%;美元/俄罗斯卢布期货增长37.6%至9亿手,稳固了榜首位置。
在商品方面同样表现强势,2015年农产品、金属和能源类别期货和期权成交总量增长22.6%至46亿手,占全球场内衍生品成交量的19%,各自细分类别的成交量也创下新纪录。
陈静怡指出,2015年农产品合约表现强势,且仍由中国市场主导。在农产品成交量排名前20的合约中,一半合约在中国的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且前5名最活跃的合约也出自中国市场。2015年豆粕期货合约成交量大增41.2%至2.89亿手,居于首位;白糖合约成交1.87亿手,上涨91.7%,升至第三位。除中国以外,美国交易所拥有另外一半的活跃农产品合约。能源市场实现反转另外,2015年能源市场也实现了反转,整体成交量增长21.2%。统计表明,莫斯科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期货猛涨1472.7%,成交量达到1.1亿手,凭借着10桶每张的小合约,与原油期货基准NYMEX轻质低硫原油期货(WTI)和ICE的北海布伦特期货(Brent)一起,位列能源类合约的前三甲。
陈静怡表示,在商品类的成交中,划分到“其他”类别的合约成交量增幅惊人,2015年成交量为8.20亿手,相比2014年已不止翻倍,其中,最主要的贡献来自中国交易所的化工类品种。例如,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的PTA合约,在2015年成交量达到2.32亿手,约为2014年成交量的两倍。此外,甲醇合约成交量增加至3.14亿手,是“其他”类合约中成交量最大的品种,也是全球商品市场成交最活跃的合约之一。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PP以及LLDPE合约成交量,分别增长333.9%和169.4%,至1.08亿手和1.20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