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说到基金的起源,基金起源于荷兰,发展于英国。基金就是将众多投资者的钱集中起来,交给专业人士进行投资管理,投资人享受投资收益,也承担着亏损的风险。今天我们来聊聊基金的种类。
基金的种类
基金按照投资种类,可以分为产业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向非上市企业,投资期限通常在3-7年之间,并且会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资金投向以中小企业为主。
证券投资基金:主要投向上市公司的股票、债券。根据基金转让赎回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可随时向基金公司购买或赎回,其价格反映了基金净资产。封闭式基金单位数在发行后就不再变化,投资者可在证券市场根据当时市场价格购买或赎回基金,会存在溢价或折价现象。根据投资对象不同,可分为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等。股票型基金中,根据投资风格不同,可分为主动型基金与被动型基金。主动型基金的理念认为:市场存在通过选择投资时机,选择好的品种,可以取得超过平均收益的机会。通俗的理解就是主动型基金管理人认为自己比大多数人都强。被动型基金的理念认为大部分投资者难以取得超过平均收益的业绩,所以通过按照市场股票权重构建组合,跟踪股市的平均收益,将是一个相对好的投资方案。就是说被动型基金认为高于平均收益的那少部分基金也许是运气成分更大,并且难以长期跑赢平均收益,所以不如跟踪市场的平均收益,这样收益就能比大多数人的收益都高了。为什么大部分主动基金都无法取得超越平均的收益呢?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美国大盘股基金一年内、三年内、5年内跑输基准的比例是60%, 85%, 87%。中盘股基金这个比例分别是58%,77%和88%。小盘股基金的比例为73%,92%和88%。
首先是成本,包含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主动型基金想要跑赢基准,需要的收益需要高于基准收益+管理费成本+交易成本,主动型基金的管理费远高于被动型基金,交易次数通常比被动型基金更多,更频繁,交易成本中还包含着流动性成本,如果想成交不活跃的小股票,经常会出现想买买不够,想卖卖不完的情况。这就大幅增加了跑赢基准的难度。另一个角度看,基准的收益率代表市场的平均收益,但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不平均,类似于二八法则,通常是少数的公司能在未来创造大量的利润和增值空间。市场中在上千家的公司中,能够选到这种公司的人自然是少数人。也就造成了大部分主动型基金无法跑赢基准的情况。基于此,被动跟踪基准的指数型基金就应运而生了。
令人欣喜的是,在中国的基金中,主动型基金能够取得高于基准收益的比例明显高于美国!看到这个消息,你的表情可能是这样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中国的基金经理比美国的基金经理更厉害吗?这其中有几个原因。说起来,被动型的指数基金起源于美国,美国资本市场经历200多年发展,从最初的混乱阶段到现在的有序阶段,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完成了去散户的过程。现在的美股投资者结构中,大部分由专业投资机构组成。基金经理们学的同一门课,看的同一类书,彼此之间投资能力的差异相对较小。同时,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在经历了混乱的阶段后,已经相当严格,财务造假、操控股价、内幕交易等犯罪行为会被重罚。上市公司出现一次,也许会直接被罚到破产、犯罪分子进监狱。而不成熟的监管环境中,出现类似事件后,大多是“严厉批评,刮个鼻子,罚酒三杯,下不为例!”监管的严格,就形成了相对公平信息流通环境。所以,美国主动型基金经理们更难长期取得高于基准的收益了。
对比中国市场,85%以上投资者由中小散户构成。投资者之间专业能力差异极大。在普通行情时,凭感觉操作;到了熊市或牛市,极易形成群体效应后无意识投资。这就提高了主动型投资经理们取得高于基准收益的机会。而未来的中国市场,随着投资者整体的逐渐成熟,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比例也会逐渐提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