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虽然二级市场各大指数表现平平,但大宗交易市场交投却环比明显踊跃,成交量出现快速上升,大资金通过机构席位买入现象明显增多。
成交热情快速升温
月内,A股市场沪深两市共有451家公司发生大宗交易1690次,累计成交48.9亿股,成交总金额708.19亿元,成交规模环比6月份暴增了51.91%。统计发现,6月份大宗交易市场,无论发生交易的公司家数、月内成交次数、成交总股数、成交总金额,都相比5月份有明显增多(5月份两市共有388家A股公司发生大宗交易1290次,累计成交30.95亿股,成交总金额466.16亿元)。
长期以来,成交密集、折价率高一直是大宗交易市场的两大特征。观察发现,在6月份的1690次大宗交易中,共发生1390次交易折价交易,整体折价率由5月份的4.76%微升至4.8%,折价卖出意愿有所上升。在发生折价交易的公司中,沪电股份(002463,股吧)、融科环境、方正证券(601901,股吧)、太龙药业(600222,股吧)等公司共459次交易以超过9.9%的折价率成交。相对折价交易而言,6月份仅有300次交易实现了溢价成交,占月内总交易的17.75%,而在今年的4、5月份时,月内出现溢价成交的比例还分别为24.35%、18.76%。
在溢价交易个股中,富临精工(300432,股吧)在6月1日、3日的3笔交易均以溢价10.01%的涨停价格成交,其股价在二级市场也从自6月1日起连续出现6个“一字板”涨停。对于该股,市场人士表示,大资金通过大宗交易集中拿到自认为价格合适的筹码,然后通过该公司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组利好消息刺激,在二级市场上以很低的筹码拉升股价脱离成本区,为后期卖出留出获利空间。
机构借道大宗交易抄底
在6月份,大资金通过机构专用席位参与大宗交易的接盘的,无论从成交金额还是成交次数来看,都较5月份有大幅上升。统计数据显示,通过机构专用席位买入的交易有213次,累计成交135.77亿元,而在5月份同期,机构专用席位买入的交易仅为157次,累计成交规模88.69亿元。
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大资金通过大宗交易抄底的并不在少数,不仅有公募,也有很多私募都在借用大宗交易通道接货抄底,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不仅可以获得足够筹码,且可以获得相当优惠折价。有交易人士透露,近期有券商人士在私募朋友圈发布消息称,寻找愿意大宗交易接盘的私募人士,而就在该消息发布后仅仅几分钟,就有多个私募人士询问合作方式。而在目前点位上,很多个股股价和估值都不高,给了资金适当建仓机会,如果仓位较低的私募在此时通过二级市场大量建仓的话,势必会把股价给抬上去,而通过接盘大宗交易的方式,不仅对二级市场股价影响较少,且有一定的折价,即便是其后几日卖出也有获利的机会。
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大宗交易都是折价成交,折价是卖方对买方就大额交易的流动性不足提供的价格补偿。而对于溢价交易而言,则通常表明买方对该股后市极为看好才愿意给出高于市场的价格来收集筹码。从中长期投资角度来看,当前A股部分个股已经回到相对合理的投资区间,鉴于大宗交易市场普遍低于二级市场价5%~10%低价位传统,以及对二级市场股价直接影响有限的特性,部分机构非常乐于在低位时借道大宗交易平台进行建仓,而这直接导致机构席位上榜次数的明显增加。
券商股集中现身
数据统计发现,6月份广汇汽车(600297,股吧)和美的集团的交易异常活跃,相继发生了77笔和41笔大宗交易,且其中分别有58笔和37笔接盘方为机构专用席位。而历史数据也显示,美的集团自今年3月以来即频频上榜深市大宗交易平台,且接盘主力多来自于机构。尽管在此期间美的集团的股东减持不断,但减持却并没有促使公司股价下跌。美的集团自3月初以来走势坚挺,并不断震荡走高。相关市场人士认为,类似美的集团的大宗交易手法,应该是机构与减持方事先谈好的行径,机构通过大宗交易快速建仓,同时也不会影响二级市场价格走势。
在本月交易中,国泰君安、东方证券、国金证券(600109,股吧)等14家券商股集体现身于大宗交易平台,其中海通证券(600837,股吧)、申万宏源(000166,股吧)均出现了机构接盘的现象。6月24日,虽然上证指数大跌了2.82%,但盘后消息面上却透露有沪港通扩容将与深港通将同时推出的预期,而在此预期下,二级市场上看多力量有所增加。市场人士判断称,目前市场很可能出现2014年沪港通正式推出前的表现,有较大概率出现一波由券商股带动的反弹行情,由此资金提前埋伏在券商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