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比照20多年前的设计看,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理论发展和交易方式的创新速度赶不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期货业协会原副会长常清在2016(第四届)中国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论坛上不无遗憾地说。
在7月16日举行的此次论坛上,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创新成了一大热门话题。常清等与会的学者和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进而使自身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目前,创新的外部环境日益优化,相关交易市场还需抢抓机遇。
根据中物联大宗分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数量已达1021家。另据期货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国内新注册商品电子交易平台数量逾50家。平台数量的激增虽然大大增加了市场的总体交易规模,但也造成交易品种、交易模式同质化加剧,各平台发展冷热不均等后果,不少交易平台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
摩根士丹利定价分析部前助理副总裁金斌介绍,在发达市场,为了获取更高利润以及赢得市场垄断地位,相关机构会不断创造出新的交易产品,但产品的设计总是基于实体经济的需求。一旦利润下降,相关机构就会重新设计产品,以不断满足市场需求。这也是发达国家的场外市场不断创新、保持活跃的客观原因。
在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已对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创新提出了现实要求。“我国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大宗商品市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期货证券研究室原主任廖英敏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对象是重工业,大宗商品市场要为产业去产能、调结构、降成本、增效益,最终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提供服务。大宗商品市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她说,目前我国大宗商品市场虽然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但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在交易方式和服务功能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因此大宗商品市场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为目的,借鉴国际经验,在改革开放试验区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和服务功能创新。
廖英敏提出,应以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为目的,创新有利于价格合理形成的竞价模式。合理价格形成的条件一是必须大范围、及时、准确反映商品的供求信息:二是大量的交易者同时在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中公平竞价;三是交易形成的价格最好反映出未来的运行趋势。而目前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竞价模式远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同时,应为去产能服务,创新交易品种。可考虑推出类似于碳排放权交易的形式,配合各级政府,对各地需要压缩的产能定出配额,到大宗商品市场进行交易。另外,借鉴国际经验,创新有利于商品规格串换的实物交收模式、有利于产能预售的交易模式等。
常清建议,市场的创新要根据中国实体经济的现状以及自己所在地区的现实情况开展,对于外国经验,只能用于借鉴、举一反三,而不能盲目模仿,“你得考虑生产商、流通商、加工商甚至投资资本为什么到你这儿来,你能提供什么其他人提供不了的服务,这要成为大家思考创新问题的基本点”。
目前,国内一些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通过开展创新业务,为实体企业客户提供了更多增值服务。例如,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旗下的寿光蔬菜网,作为集团“互联网+农业+金融”战略布局的一环,服务于农产品(000061,股吧)的线上批发销售和零售业务,并通过嫁接仓单融资、供应链金融等手段更好地服务于生产者、贸易商和消费者。
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冯耕中表示,“互联网+金融”为大宗商品市场提供了“新血液”,特别是去年以来,面向产业应用的供应链金融和物流金融,以及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创新成了一个新的趋势,这些对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开展模式创新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廖英敏也表示,大宗商品市场本身就具有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应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起来,以大数据引领商流、物流、资金流,推动电子交易平台、第三方物流、互联网金融等业务协同创新和互动发展,形成新型经济运行平台。同时,应整合线上线下活动、创新配套服务模式,促进大宗商品市场的进一步的转型升级,由单一的流通服务向全方位的供应链服务转换,进一步提升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这也是该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她同时建议,当前应着力营造适合大宗商品市场创新的制度环境,主要是形成有利于市场发挥作用的体制和政策条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使创新要素在更充分的市场竞争中流动,全面提高创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