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规划:
本报讯 上海市政府近日印发的《“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千亿、万亿级交易市场(平台),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和价格指数成为重要国际风向标。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推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保税交易和非保税交易、一般贸易和转口贸易联动发展。
《规划》称,过去5年,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在服务国家和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已经基本形成。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流通和交易模式创新发展,2015年实现交易额16125亿元,亿元级以上平台32个,平台交易撮合、金融服务、价格发现等功能持续增强。大宗商品“上海价格”基本形成,钢铁价格指数、有色金属现货价格指数等被国际市场采纳,石油天然气、矿产、棉花等大宗商品国际交易中心相继成立,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量占全国期货市场1/3以上。
《规划》明确,要建设面向国际、服务全国的大市场。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推动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支持市场功能向集成交易、物流、金融、数据等服务拓展,努力实现全要素、全天候交易和全过程、全方位服务。聚焦有色金属、钢铁、化工、医药、汽车等传统领域,以及数据服务和专业服务等新兴领域,打造一批百亿、千亿、万亿级强辐射、高能级的市场和平台。建设对接国际的大宗商品交易规则制度,以有色金属市场建设为突破口,在自贸试验区内推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保税交易和非保税交易、一般贸易和转口贸易联动发展,持续提升“上海价格”和“上海指数”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在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方面,《规划》提出,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普陀区、长宁区、宝山区等区域,建设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集群式发展;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继续推进金属、矿产、能源、化工、农产品等领域大宗商品保税交易平台建设,发展红酒、咖啡、茶叶等消费类进口商品交易平台。探索商品交易市场制度创新。 (鲍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