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辉 应习文 刘杰
预计2016年内,人民币兑美元存在一定贬值压力,但下行空间不大。从中长期看,决定汇率走势的根本因素仍是货币的购买力。购买力平价(PPP)汇率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不断趋近是长期主导因素。这意味着5-10年内,购买力平价因素将起主导作用。
建议确立“以实体经济立国,相对强势的货币有利于强国富民”的理念,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与落地,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增长动力,为人民币的强势地位提供支撑;其次,以“一带一路”和加入SDR为契机,催生出更广泛的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增强海外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第三,维持中美利差的基本稳定,避免“大水漫灌”式的总量型宽松政策,同时保持外汇储备规模合理稳定,更加注重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配置。
随着英国意外“脱欧”和美联储加息进程的摇摆不定,全球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同时,我国经济正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国际收支结束了“双顺差”格局,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实现难度加大。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弹性显著增加。如今,“8·11”汇改已一周年,我们回顾了这一年中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尝试从经济增长、中美利差及货币政策、购买力平价、汇率预期、地缘政治及汇率制度等六项决定因素构建分析框架,预判人民币兑美元的短期及中长期走势。
“8·11”汇改以来
人民币兑美元总体呈现贬值态势
“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呈现贬值态势。截至2016年8月9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跌5432bp(约贬值8.16%),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下跌4522bp(约贬值6.79%),人民币兑美元离岸汇率下跌4527bp(约贬值6.79%)。分段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一次性调整。8月11日,央行公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2298,较前日中间价下跌1.82%。随后两天央行分别再次下调中间价1008bp和704bp,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贬值达4.45%,形成了一个清晰陡峭的直线式“悬崖”。
第二阶段:市场贬值预期增强,央行出手干预以维持汇率稳定。随着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开始显现,在岸与离岸汇差一度扩大至1130bp。为此,央行通过国有银行于在岸和离岸市场抛售美元以干预汇率。2015年8月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逐步稳定,并保持到10月末,在岸与离岸汇差逐渐收窄。央行干预导致8-10月期间我国外汇储备累计消耗了1258亿美元。
第三阶段: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次持续下跌,央行多方面稳定预期,外汇储备加速消耗。随着IMF宣布人民币加入SDR利好的兑现以及美联储启动加息,人民币汇率再次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中旬,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即期汇率和离岸汇率分别下跌2483bp、2494bp和2685bp,在岸与离岸汇差显著加大,一度高达1384bp。为此,央行一是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引导和管理好市场汇率预期;二是大幅紧缩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提升套利成本;三是对部分境内银行进行窗口指导,减少短期内人民币跨境集中流出;四是通过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引导市场改变过去关注人民币兑美元的习惯,从而缓解贬值预期。在多项政策的支撑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回升,截至春节前夕,在岸与离岸汇差大幅收窄至400bp。期间央行的干预成本也达到顶峰,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的三个月中,外汇储备累计消耗了2946亿美元。
第四阶段:春节后美元指数开始疲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双向浮动态势,波动幅度明显加大。2016年3月以来,美元指数不断走弱为人民币汇率的企稳赢得了难得窗口。在此期间,央行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更加注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透明化,通过及时与市场沟通来增强预期管理能力。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呈现双向浮动态势,在岸与离岸汇差不断收窄,基本稳定在150bp以内。同时,我国外汇储备出现月度正增长,央行开始公布以SDR计价的外汇储备数据。
第五阶段:2016年5月至6月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震荡贬值。受避险情绪以及美联储夏季加息预期重新升温的影响,美元大幅反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呈现震荡下行态势。而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后,美元指数大幅上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应声下跌。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特点:其一,除英国脱欧公投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主要呈现小幅缓慢贬值走势,而非快速大幅贬值;其二,在岸与离岸汇差尽管较上一阶段有所加大,但与之前两次贬值阶段相比,已大幅缩小,即使在英国脱欧公投期间,最大汇差也仅略高于400bp;其三,外汇储备损失较小,5、6两月仅消耗145亿美元。
第六阶段:7月初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小幅回升。7月6日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6.68-6.70区间内小幅震荡,之后于7月19日开始出现回升,目前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大约在6.66附近,最新公布的7月外汇储备仅小幅下降41亿美元。
在对一篮子货币方面,“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持续缓慢贬值。一是“8·11”汇改至2015年底人民币有效汇率走势基本平稳,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增强,人民币名义与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从10月起出现小幅反弹,但从2016年初开始持续走弱;二是CFETS以及参考BIS和SDR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延续缓慢震荡下行态势,分别由2015年11月末的102.93、103.50和101.56降至2016年8月初的94.72、95.37和95.72,分别贬值了7.98%、7.86%和5.75%。
短期看人民币汇率
将呈现双向波动态势
一是从国际收支来看,我国已进入经常项目顺差与金融资本项目逆差的整体平衡格局。从2015年开始,我国金融资本项目转为净流出,国际收支由以往的“双顺差”转变为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逆差。最新公布的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987亿美元,其中货物顺差2290亿美元,服务逆差1169亿元,初次及二次收入逆差134亿元。金融项目(不包含储备)逆差2172亿美元,其中二季度逆差939亿美元,已较“8·11”汇改以来的头两个季度(2015年三、四季度分别出现逆差1626亿美元、1659亿美元)显著缩小,反映出金融项目的逆差正在缩小。上半年储备资产减少了1578亿美元,其中二季度仅减少345亿美元。从趋势上来看,随着人民币贬值压力的释放和贬值预期的减弱,金融项目逆差大于经常项目顺差的情况正在好转,我国国际收支正在趋向平衡。
二是中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下降,美联储年内加息概率不高,中美利差收窄空间有限。2016年上半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运行平稳,中央高层和央行均强调要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大水漫灌”式的总量型宽松恐难再现。美国二季度GDP虽不及预期,但消费、工业、房地产等经济指标表现良好,就业市场波动较大。货币政策方面,英国脱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美联储年内加息概率依然较低。综合来看,未来中美利差可能小幅收窄,但空间有限。
三是人民币贬值预期大幅减弱,恐慌情绪较年初得到缓解。5月以来,人民币汇率经过前期的持续震荡下行,目前已阶段性见底,并呈现小幅回升态势。考虑到美联储9月加息基本无望,加之即将举行G20峰会以及人民币于10月正式加入SDR,在此之前人民币汇率将基本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四是英国脱欧“黑天鹅”余波未平,欧洲银行业危机不断发酵,全球金融市场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对人民币汇率而言,英国脱欧所带来的后续影响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包括全球主要国家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特蕾莎·梅执政后的英国国内政策走向、何时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脱欧后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中英、中欧贸易发展等。下半年国际金融市场预计仍将持续动荡,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可能进一步提升。同时,欧洲银行业危机的影响在未来可能会持续发酵,所产生的外溢效应将冲击欧元区经济和全球经济的稳定性,随之产生的新一轮恐慌可能会助推避险情绪升温,进而引发全球资产配置的调整,也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影响。
五是人民币中间价规则性和透明度显著提高,央行减少干预并加大汇率弹性是大势所趋。2016年春节以后,央行减少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人民币中间价变化遵循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定价机制,规则性和透明度显著提高,在提高央行汇率政策可信度、稳定市场预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预计2016年内人民币兑美元存在一定贬值压力,但下行空间不大,将维持在6.6-6.8区间内,兑一篮子货币将整体保持稳定。
中长期来看人民币仍将重回升势
从中长期来看,决定汇率走势的根本因素仍是货币的购买力。购买力平价(PPP)来源于“等价交换”的朴素真理,是评判货币价值及汇率的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体现了货币最根本的职能,即价值尺度和交换职能。当然,狭义的购买力平价(仅考虑普通商品和服务)在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已不能全面反映汇率因素。因此,用纳入投资品(房地产、金融资产等)全面估值的广义货币购买力平价体系,应是分析中长期汇率趋势的基础。
通过对世界银行主导的ICP(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项目测算的购买力平价汇率分析,以及考虑中美两国投资品(主要为房产)的估值,我们认为,PPP汇率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不断趋近是长期主导因素。这意味着5-10年内,购买力平价因素将起主导作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迈入5-6区间。
当然,以上预测基于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经济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间,能分别保持6.5%、6%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因为经济增长是国家竞争力(决定了货物和服务的质量,以及投资品的收益率)和货币竞争力(决定了购买力)的根本保障;二是人民币国际化和我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循序渐进,这意味着短期内经常项目仍将起到主导作用,汇率难以受到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出冲击的影响;三是全球贸易恢复温和增长,强美元周期结束,美元输出继续为全球提供流动性。从“特里芬两难”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开始,美元就通过长期逆差下的不断贬值为国际贸易增长提供流动性。从历史看,当前的美元高位和国际流动性收缩将不会是长期趋势。
政策建议
一是要确立“以实体经济立国,相对强势的货币有利于强国富民”的理念,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与落地,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增长动力,为人民币的强势地位提供支撑。
二是以“一带一路”和加入SDR为契机,催生出更广泛的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增强海外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三是参考德国模式,一方面,进一步增强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保持经常项目顺差;另一方面,加快“一带一路”战略和企业“走出去”步伐,通过资本输出平衡经常项目顺差。
四是维持中美利差的基本稳定,避免“大水漫灌”式的总量型宽松政策,同时保持外汇储备规模合理稳定,更加注重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配置。
五是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处理好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开放的关系,把握好资本项目开放节奏。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