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屡创五年内新低,市场上看空人民币的声音再起。人民币贬值压力来自5月18日美联储公布的4月会议纪要意外透露出6月加息的可能性。紧接着,又有多位美联储官员在不同场合发表讲话,重申一旦美国经济如预期般改善,或将在6月加息。他们认为,美国经济今年能够承受2-3次加息,这刺激了美元指数的上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随之下行。
除非实施固定汇率制度,一个国家货币汇率贬值或者升值应该是市场正常现象。人民币现在已经加入SDR货币篮子并正在迈向资本项目可兑换,越来越像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一样,会因为国际收支、宏观经济以及市场操作等因素出现波动。
但是,中国汇率制度正处于迈向市场化的进程之中,而经济增长、资产价格、杠杆率等指标又处于市场敏感时期,存在一定的资本外流与货币贬值压力,因此,市场认为,人民币汇率一旦有风吹草动,就是一种单向的趋势,是非常态化的波动。这种认知导致人民币汇率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弹性。
比如,去年8·11汇改后,人民币经历了两波恐慌式贬值,刺激资本大量流出;同时,市场上做空的力量也在非理性聚集,这些行动反过来又施压人民币贬值。人民币一旦出现较大幅度贬值,又会引起新兴市场国家汇市的连锁反应,并最终冲击世界主要货币、大宗商品市场以及整个国际经济。
正因为人民币贬值在全球范围内存在这样的负反馈问题,导致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中国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美货币联盟”,只有两国货币当局合作,才能稳定全球金融形势。今年初在中国举行的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上,各方暂时达成了一个默契,即美联储暂缓加息,给予新兴市场国家调整的时间。
现在,美联储不断抬高6月加息预期,必然会冲击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在过去数年,为了稳定本国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采取了极端量化宽松政策。但去年年底,美联储首次加息,开始进入紧缩周期。美联储具有世界央行般的地位,在过去几十年,美元信用周期每一次转换都会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冲击,因为当美联储执行宽松政策时,大量廉价美元会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以及资本市场进行投机,制造泡沫;而当其政策收缩时,则会吸引大量资本回流美国,刺破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泡沫。
尽管中国可以通过加强资本管制来应对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冲击,防止资本大量无序外流,并通过中间价机制以及在人民币离岸市场进行维稳。但是,美联储加息行动本身会构成市场较为一致的预期,中国的维稳政策可能暂时起到作用,但是难以抵抗长期的压力。如果中国央行想要保持汇率稳定,必然要跟随美联储加息,而这又会冲击中国的资产价格与债务安全。
所以,我们认为,只要人民币不出现恐慌式贬值制造羊群效应以及刺激更多投机力量,只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相对稳定,兑美元出现一定程度贬值是正常的,不用过多干预。这也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市场弹性的时机。在全球其他货币都因美元加息预期承受贬值压力的情况下,人民币刻意维持强势反而不正常。如果人民币在合理的范围内兑美元出现贬值,引起新兴市场国家汇率恐慌式连锁反应,那么,源头也不是中国而是美联储,美联储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其溢出效应以及自身的责任与风险,尤其是主动与中国做好信息沟通工作,双方共同合作,防范全球金融风险。
日前,中国境内美元流动性出现紧张,这与美国加息预期加强有关。在中间价不断下调的同时,发改委5月25日要求中国企业境外发债应密切关注国际资本市场动态和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国际收支状况等,强化外债风险意识。这似乎显示中国在为美联储加息做好准备,中国应该未雨绸缪,做好风险控制,并在这个过程中允许人民币承受更大的市场弹性,而不是过早地介入。事实上,经历两次恐慌式贬值后,中国已经加强了市场维稳与风险控制能力,外汇市场也熟知中国有能力维持汇率稳定,相信这一次中国能够有序地消化美联储加息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