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作者 汪婉婷 廖宗魁/文
在经历了年初“股汇双杀”的暴风骤雨后,境内市场杀机暂缓。
3月中旬,美联储放出明确的“鸽声”,美元应声下落。美元指数一度跌破95,欧元兑美元也升至1.13上方。在美元走弱的推动下,不仅大大削弱了之前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人民币汇率还升值到了年内高点。
截至3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升值到6.48,衡量人民币贬值预期的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率价差一度倒挂。
人民币汇率回归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信心的恢复,也有利于货币政策更多地关注于稳增长。这不由让人想起了2015年9月至11月,人民币在“8.11汇改”后回归稳定,中国股市随之迎来了大反弹,现阶段能否复制当时的故事呢?这需要回答一个关键的问题,即目前人民币稳定的局面能持续多久?
经济基本面和资本流动是决定汇率的主要因素,在短期中国和美国经济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未来人民币的走势恐怕更多取决于美元的强弱,而美联储的政策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联储鸽意渐浓
年初以来,全球投资者的情绪发生了过山车式的变化。1月份及2月初,全球股市哀鸿遍野,先是中国股市引发地震,然后是欧洲银行股暴跌引发全球股市下挫,投资者担忧市场的动荡会影响到实体经济,对美联储的加息预期明显回落。当时市场讨论的不是美联储2016年会不会加息,而是会不会仿效欧洲和日本实施负利率,可见情绪悲观到了极点。从2月中旬至今,市场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美国股市也基本收复了2016年的失地,标准普尔500指数连涨五周,从1810点反弹至2050点。
在3月16日结束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释放出更加明确的鸽派信号。美联储官员对2016年美国基准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中值从2015年12月的1.4%下调至0.9%,由于目前的基准利率为0.4%,这意味着美联储对2016年的加息预测从之前的4次下调到了2次。
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的担忧,使美联储下调了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美联储认为,“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依然可能带来风险。”美联储对2016年美国GDP的增长预测由之前的2.4%下调至2.2%;对2016年PCE通胀的预测从之前的1.6%下调至1.2%,明显低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美国ISM制造业PMI已经连续四个月处在50枯荣线以下,2015年四季度美国经济的放缓(环比折年仅增长1%)是否会进一步持续还有待观察。因此,我们认为,美联储需要时间来评估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对美国经济的冲击。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揭示的加息概率显示,4月份加息的概率极低,而6、7月份加息的概率都低于50%。也就是说,市场预期上半年美联储加息的概率较小,2016年第一次加息可能会推迟至9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