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出现汛期以来最强连续降雨过程,对沿途几个主要省市的农业造成冲击。洪涝对宏观经济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农作物上,由此引发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如果考虑到本次洪涝的程度和特点,其对通胀的影响仅是短期扰动,并不会构成大幅推升作用。
本轮洪涝灾害和1998年可比性最强。从洪峰流量、水站水位来看,此次洪涝灾害程度不亚于1998年,并且宏观经济层面均面临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压力,通缩担忧持续存在,所以1998年洪涝对通胀的影响路径及冲击程度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洪涝对通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食品价格供需关系和抬升成本。首先,洪涝导致夏粮减产最为明显,比如1998年和2010年夏粮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0%和-1%,而其他正常年份比值均为正数。粮食减产,导致供给端下降,食品供需失衡推升CPI。其次,洪灾导致交通中断,粮食、蔬菜物流运输成本抬升,地区间供需平衡难以协调,导致价格抬升拉高CPI。
从历史洪水时期的通胀数据来看,洪水确实会对CPI产生影响,主要是鲜菜价格,对鲜果的影响不大,但是蔬菜种植周期偏短,影响相对可控。洪水推动鲜菜价格上涨,会在通胀上行时期加剧通胀,会在下行时期减缓通胀回落的斜率,换言之,洪水并不改变通胀的趋势。洪水对粮食的影响并不全是负面,粮食价格与通胀整体的波动更为接近。对农作物而言,农作物受旱灾的影响大于涝灾。有研究表明,如果发生涝灾,受旱灾影响的农作物面积就会减少,从而导致农作物整体受灾程度减轻。1998年东北发生大洪水,以吉林省为例,当年受灾面积174.1万公顷,其中水灾109.7万公顷,旱灾为7.5万公顷,当年全省粮食产量反而创历史新高。
此外,与1998年不同,当年受南北气压影响,雨带没有南北漂移,雨带一直沿长江上下游移动。1998年CPI并未大幅回升,目前洪灾对食品价格影响明显小于年初全国寒潮天气,不会改变CPI趋弱的走势。
7月、8月是洪水因素对蔬菜价格影响最大的时期,去年同期的基数也相对较高,预计通胀三季度是全年低点,四季度小幅回升,四季度通胀高点难以超过上半年。不过,如果洪水受灾程度持续加剧,最低点可能从8月提前至7月。整体而言,本次洪灾对通胀的影响有限,大的经济背景仍然是供给收缩导致的中长期通缩压力。 (作者单位:安信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