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证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7月13日,两部门就此试点工作召开了推进会,部署落实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和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姜洋出席了会议,并分别就全面推进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试点工作作了重要讲话。
姜洋讲话指出,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和证监会出台的《通知》,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证券期货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制度成果,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和机制创新,主要包括:
一是建立了法院认可证券期货试点调解组织制度,增强了证券期货试点调解组织的权威性;
二是规定了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符合条件的调解协议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是明确了保障落实调解协议的督促程序功能,符合法定条件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四是建立了专门的示范判决机制,符合条件的纠纷可进行集中调解,人民法院将通过司法判决宣示法律规则、统一法律适用,为调解同类纠纷提供参考;
五是明确了在线调解等多种灵活便民调解方式的有效性等。
姜洋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是亿万投资者共同参与的交易市场,要进一步发挥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作用,必须保护好、维护好广大中小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必须通过全面、系统、权威的法律制度规范,将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除了通过事前、事中有效的制度安排和保障措施把法律赋予投资者的知情权、参与权、收益分配权真正落到实处,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有力和有效的事后救济措施,在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经济利益遭受损失时,给予投资者专门的帮助和支持,使投资者获得及时、充分的权利救济和经济补偿。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期货新产品和新业务涉及的交易关系愈加复杂,中小投资者的风险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矛盾纠纷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15年,证监会12386热线接受投资者诉求近10万件,证监会全年处理举报1.7万件,纠纷处理的压力很大。
他称,妥善化解处理资本市场涉及投资者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面临数量巨大的压力,而且必须充分关注其不同于一般民商事纠纷的特殊性。一是涉众性强;二是利益巨大;三是专业性强;四是需要及时稳定市场预期。
从境外成熟市场实践看,解决资本市场的特殊矛盾和纠纷,各国普遍建立有一整套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主要做法包括:在普通民事诉讼制度的基础上,美国、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分别建立了集团诉讼、示范诉讼和团体诉讼等专门诉讼制度;依托行业协会或设立专门的投资者保护机构,建立专门化的投资者纠纷调解组织,如德国银行业协会的调解专员、英国金融申诉专员公司、台湾证券投资人与期货交易人保护中心等都承担着调解投资者纠纷的职责。特别重要的是,成熟市场在解决投资者矛盾纠纷时,尤其注重发挥监管机构的专业、权威作用,通过专门的法律制度安排赋予监管机构介入处理投资者民事权益纠纷的权力,体现出鲜明的行政主导特色,如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的责令回购、责令停止交易、行政和解、公平赔偿基金等制度安排。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就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健全中小投资者赔偿机制等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举措。去年底,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探索新形势下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途径,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
上述会议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杜万华同志主持,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主席助理黄炜同志宣读了试点调解组织名单。中央政法委、司法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最高人民法院、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出席会议。全国法院系统和证券期货监管系统负责同志、相关调解组织、调解员代表和证券期货市场经营主体代表700余人通过视频形式参加会议。
附《通知》全文如下:
《关于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
法【2016】1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各派出机构、各证券期货交易所、各下属单位、各证券期货行业协会: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全面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证券期货监管机构、行业组织等在预防和化解证券期货矛盾纠纷方面的积极作用,依法、公正、高效化解证券期货纠纷,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在全国部分地区联合开展建立健全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试点工作(试点地区法院和试点调解组织名单附后)。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民的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秩序,促进资本市场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2.依法公正原则。要充分尊重投资者的程序选择权,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调解工作的开展不得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合法权益。
3.灵活便民原则。要着眼于纠纷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纠纷化解的方式、时间和地点,尽可能方便投资者,降低当事人解决纠纷的成本;调解工作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提高工作效率,不得久调不决。
4.注重预防原则。要发挥调解的矛盾预防和源头治理功能,推动健康投资文化、投资理念、投资知识的传播;试点地区法院、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及调解组织要加强信息共享,防止矛盾纠纷积累、激化。
三、试点工作主要内容(一)试点调解机构的认可和管理
5.建立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确定试点调解组织制度。证券期货监管机构、行业组织等发起设立、实际管理的调解组织,可以成为试点调解组织。试点调解组织应当符合具有规范的组织形式、固定的办公场所和调解场地、专业的调解人员、健全的调解工作制度等基本条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试点调解组织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并商最高人民法院后公布。
6.建立证券期货纠纷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名册制度。试点地区法院应当将公布的试点调解组织及其调解员纳入名册,做好动态更新和维护,并向证券期货纠纷当事人提供完整、准确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信息,供当事人自愿选择。
7.试点调解组织受理中小投资者的纠纷调解申请,不收取任何费用。
8.证券期货监管机构负责监督指导各试点调解组织工作。监督试点调解组织完善内部制度并规范运行。
9.试点调解组织应建立专职或专家调解员制度。依法开展调解工作,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管理,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健全诉调对接工作机制
10.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试点范围。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因证券、期货、基金等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业务产生的合同和侵权责任纠纷,均属试点范围;证券期货监管机构、试点调解组织的非诉讼调解、先行赔付等,均可与司法诉讼对接。
11.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经试点调解组织主持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经调解员和调解组织签字盖章后,当事人可以申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确认其效力。当事人申请确认调解协议的案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五章第六节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
经人民法院确认有效的具有明确给付主体和给付内容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2.落实委派调解或者委托调解机制。试点地区法院在受理和审理证券期货纠纷的过程中,应当依法充分行使释明权,经双方当事人同意,采取立案前委派、立案后委托、诉中邀请等方式,引导当事人通过试点调解组织解决纠纷。
经人民法院委派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由委派调解的法院依法受理。
13.建立示范判决机制。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在清理处置大规模群体性纠纷的过程中,可以将涉及投资者权利保护的相关事宜委托试点调解组织进行集中调解。对因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所引发的民事赔偿纠纷,需要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判决宣示法律规则、统一法律适用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作出判决。
14.充分运用在线纠纷解决方式开展工作。试点调解组织应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把面对面与网络对话、即时化解等方式有机结合,并总结推广电视调解、视频调解等做法。试点地区法院要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接受相关申请、远程审查和确认、快捷专业服务渠道、电子督促、电子送达等方法方便当事人参与多元化解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保障落实
15.充分发挥督促程序功能。符合法定条件的调解协议,可以作为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的依据。
16.对调解协议所涉纠纷的司法审理范围。当事人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就调解协议问题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按照合同纠纷进行审理。当事人一方以原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方当事人以调解协议抗辩并提供调解协议书的,应当就调解协议的内容进行审理。
17.加大对多元化解机制的监管支持力度。投资者申请采用调解方式解决纠纷的,证券期货市场经营主体应当积极配合参与调解。对于无正当理由而拒不履行调解、和解协议的证券期货市场经营主体,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应当依法对其相关行为进行核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查处,并记入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
18.加强执法联动,严厉打击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试点地区法院和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应当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对损毁证据、转移财产等可能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对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予以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司法机关处理。
19.加强经费保障和人员培训。证券期货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等应当为建立健全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和物质保障,加大对调解员培训力度;有条件的试点地区法院应提供专门处理证券期货纠纷的调解室,供特邀调解组织、调解员开展工作。
四、工作要求
20.建立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协调机制。试点地区法院和证券期货监管机构、试点调解组织应各自指定联系部门和联系人,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协调;强化沟通联系和信息共享,构建完善的证券期货纠纷排查预警机制,防止矛盾纠纷积累激化。
21.加强宣传和投资者教育工作。试点地区法院和证券期货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投资者保护专门机构、试点调解组织应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总结和宣传典型案例,发挥示范教育作用;加大对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宣传力度,增进各方对多元化解机制的认识,引导中小投资者转变观念、理性维权。
22.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管理。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资者保护局成立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对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试点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各试点地区法院所在辖区的高级人民法院应指导、督促、检查其辖区法院的试点工作。试点地区法院和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应将试点工作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23.本通知下发后,各省、区、市高级法院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各派出机构共同商定辖区内开展试点工作的中级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名单后各自层报,不再另行签订合作协议。
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6年5月25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