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深化,煤炭、钢铁等黑色产业链价格快速反弹,企业利润情况有所好转。
在昨日举行的“中国煤焦矿产业大会”上,证券时报记者获悉,更多黑色产业链企业通过近几年市场的切身经历而加强了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产融结合成为黑色产业链企业提质增效的大趋势。
焦化企业加快金融战略
“焦化企业要合理利用期货工具对冲风险。”国内大型煤焦化企业——河北旭阳集团副总裁王凤山说,当前黑色产业链各环节均处于产能过剩状态,预计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主要品种供需均将逐步走向平衡。而煤炭、钢铁受供给侧改革影响较大,处于中间环节的焦炭较为被动、处在相对不利位置,加之环保限产频繁冲击市场,拉高焦炭成本的同时抑制焦炭供给,企业资金压力较大。尤其在供给侧改革下,价格波幅较大,企业生存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和不确定性。
对此,旭阳集团近些年推行了“实业+贸易+金融”战略,以金融事业部为核心,组建了由相应焦炭、焦煤、化工板块业务经理组成的相关套保团队,参与期货市场辅助经营。现在旭阳集团已经有一个20人的专业团队,并发行了专业的管理基金。
中国五矿集团焦炭外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焦炭出口面临激烈竞争,价格会出现持续倒挂,企业要积极利用期货工具进行配合套期保值操作,通过期货市场,令企业的利润和风险锁定在可控范围内,实现稳定的经营利润。“虽不一定能赚太多,但会避免大部分损失”。
钢企定价
向资本定价转移
“国内黑色系期货品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产品定价也从市场交易定价向资本定价转移。”南京钢铁股份公司董事会秘书兼证券部部长徐林表示,这既增加了企业经营难度,也使行业竞争趋于金融化的态势。境内焦炭、焦煤、铁矿石、螺纹钢、热卷等黑色产业链期货、掉期品种陆续上市,交易日渐活跃,已具备套保的容量,为钢企提供了转移风险的期货工具。
徐林说,对于钢铁企业而言,成本端方面,进口铁矿石依存度高,四大矿山占据全球铁矿石市场一半份额,形成寡头垄断。而需求端方面,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对于钢材消费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钢材消费强度下降明显。在这种背景下,钢铁企业经营风险加大,而传统的经营模式存在弊端,原料采购价和产品销售价时间不同步,严重吞噬利润。如果钢铁企业不做期货、不做风险管控,反而风险很大。
日照钢铁集团期货部经理侯典银表示,钢铁产品的买卖双方可以通过期货市场改变原来的对立关系,通过期货基差交易而拥有主动定价的权利。对卖方来说,锁定了销售量。从买方来说,通过对市场的把握,取得了博弈价格的权利。由此,买卖双方达到一个合作共赢状态。
金融业
创新服务手段增多
深圳市凯丰投资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王若愚表示,按照过去传统的“明天会涨价就赶紧存货”等经营模式,企业在生产销售时会很被动。而随着期货工具出现,企业生存经营会凭此工具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简单化,企业只需考虑两件事,即时间和库存。
“简单说,就是根据期货品种和对应的基差来锁定远期价格,不断调节企业的库存,同时也可根据期货标准品的价格信号来调节企业生产的各个产品数量,以提升经营水平和能力。”王若愚称,产融结合就是实体企业与金融企业一道合作,使企业经营能力再上一个台阶。“企业本身有它的实力在,如果加入宏微观价格配合研究,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就会大大提升。”目前,从大商所推出的“保险+期货”以及多个品种对应的场外期权等实施效果看,衍生品创新确实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新的、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