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应周小川“货币政策稳健略偏宽松”提法 央行今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分析称主要出于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绝非高位放水”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降准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市场期待多时的降准终于在2月最后一天到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这是去年10月24日以来,央行首度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
华泰证券(601688,股吧)银行业分析师罗毅认为,本次降准将预计释放流动性7000亿元左右,对股市形成正面维稳作用,尤其对金融蓝筹是长远利好。
而从2014年11月降息并启动本轮宽松政策以来,这是央行第五次降准。此前,央行曾经在去年2月、4月、8月和10月先后四次普降存款准备金率,幅度在0.5个百分点至1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刚刚结束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上,央行首次明确,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
郭田勇认为,尽管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不会基于外部经济或者资本流动来制动宏观经济政策。但当前,日本、欧元区等主要经济体都在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也释放实行负利率的信号,央行此次降准多少也透露出“稳健中偏向宽松”的信号。
对冲外汇占款下降
“绝非高位放水”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昨日表示,此次降准的原因是银行间资金面偏紧张、公开市场大量到期、外汇占款大量流出、股市大幅下跌,因此降准“对冲”的成分较大。
其实,1月份货币信贷增加2.51万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创出史上单月新高。信贷增长如此之快,为何还要释放流动性?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此番降准主要是出于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绝非高位放水。”
近段时间,外汇占款连跌,资本外流仍在持续。据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6445亿元人民币,至24.2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第二大降幅,仅次于上月(2015年12月)7082亿元的降幅。
连平指出,“尽管年前,央行已经通过施展一系列中短期流动性操作来补充流动性,但毕竟MLF、SLF等仅能解决中短期流动性问题,仍旧无法完全替代准备金率,且成本较高。因此为解决长期流动性问题、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稳定国内需求,此时降准很有必要。”
恒丰银行研究院常务院长胡海峰表示,从央行数据来看,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已经连降三月,且规模巨大,三个月合计达1.6万亿元,这意味着在宏观环境下,我国的基础货币有同样规模的缺口。本次降准,实为对基础货币的补充。
民生证券分析师李奇霖则指出,此次降准预计释放流动性约5000亿-6000亿元,仅能勉强抵补基础货币缺口,因为外汇占款持续收缩,本周公开市场操作到期则有9300亿元。超预期的降准有“宽松”的信号意义。
广发证券(00077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刘熠辉表示,春节前央行投放的大量短期流动性已基本到期,以致节后资金回笼较多,流动性承受较大压力。所以此次降准可以有效对冲短期流动性压力。
邓海清表示,近期人民币相对强势,是央行降准的前提。此前央行反复强调,“过度降准不利于稳定资本流动和汇率”,而此次央行降准幅度如此之大,可见央行对于汇率和资本外逃的担忧减弱。但需要警惕,一旦出现“过度降准不利于稳定资本流动和汇率”,央行应当做好预案。
汇率相对稳定
为降准提供时间窗
近期人民币逐步企稳,降准是否又会加剧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对此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我们认为美联储在年中重启加息的概率依然较大,因此今年上半年除了是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窗口期,也为‘稳增长’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李奇霖也表示,美联储加息预期大幅降低,汇率相对稳定,为降准提供时间窗口。“当前稳定大于一切。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政策转向防风险,防风险的核心需要企业增收和维系企业流动性周转。稳定银行信用派生意愿需要短端利率持续稳定,稳定信用派生一方面是为了配合经济稳增长,另一方面维系高债务存量资产运转需要信用投放的支持。”
他分析称,汇率压力制约货币宽松的逻辑是:降准——汇率贬值预期——资本外流更严重——更大规模的降准,但如果货币宽松配合稳增长,可以通过货币宽松+财政扩张制造人民币资产赚钱效应短期将资本留在国内,缓解汇率压力(以后压力可能更大)。因此降准后,后续可能会看到更大规模的稳增长措施加码。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昨日在提及降准的目的时强调“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胡海峰分析指出,从经济形势上来看,2月我国进出口数据均显著低于预期,PPI长期处于低位,表明通缩压力较大,而领先指标——官方制造业PMI已经连续6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且创下40个月以来最低,都表明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下行压力,本次降准将有助于刺激需求,稳定经济增长。
从“去杠杆”的目标上来看,根据国际经验,历史上成功去杠杆的国家,均保持了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此次降准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助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为结构性改革营造宽松的环境。
目前我国正积极放开市场准入,推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高新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这需要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支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在平稳的经济环境和良好的货币环境下才能推动,如果需求侧得不到合理适度的发展,供给侧改革也难以推行。”郭田勇说。
宽松政策重回视野
降息“不会太远”
昨日晚间,在降准“靴子”落地之后,市场已经把焦点转向了未来的降准甚至降息的次数。
“本次降准标志着宽松政策已经重回视野”,“既然开始了降准,那么降准就不会就此停止”,不少机构在降准后发布的点评中称。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布的公报显示,G20各国将各自和共同采取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来提振增长。从公报的内容来看,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双松”正在靠近。
在降准之后,分析机构对未来货币政策保持宽松也颇为乐观。其中申万宏源(000166,股吧)大胆预计,全年降准5次,降息1-2次,也就是说,未来有可能还将看到4次降准。
“本次降准大概释放6000亿元,只能部分对冲节后到期的资金。考虑到外汇占款下降仍是常态,为保持货币真正宽松,社会融资成本真正下降,货币宽松力度还需加大。”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预计。
Wind数据显示,本周(2月29日-3月6日),共有1.16万亿元逆回购到期。剔除昨日央行在公开市场投放的2300亿元和全面降准市场的60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资金缺口依旧不容小觑。
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则称,本次降准标志着宽松政策已经重回视野,预计年内仍有3次以上降准,且理论上降息不会太远,但假如央行更希望通过利率走廊来调节利率,那么应关注逆回购等公开市场工具利率是否会出现调整。
不仅是资金面的压力,经过1月信贷数据狂飙突进后,后续的信贷适度增长也需要降准护航。
“鉴于外汇占款持续大幅减少对货币供应增长不利,为保持信贷和社融合理增长,在当前准备金率水平依然较高的情况下,预计年内仍有1-3次的降准,每次0.5个百分点。考虑到目前基准利率水平已达历史最低、降息会加剧汇率贬值预期以及进一步降息的效果递减等因素,维持谨慎使用降息工具的判断。”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金融分析师鄂永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