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访问随便吧,本站有各种流行工具,站长查询工具,便民查询工具等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外汇新闻>央行动态>正文

塬上春来早——记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武家塬村第一书记栾春许

时间:2016-05-11 10:03:10来源: 金融时报

  关中4月,农家的窑洞里住进了南方飞来的燕子。燕子衔泥筑巢,农民不捣,这是常事。不仅如此,王金亮家还在燕巢下面支起了硬纸板加固。

  自从2015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选派到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武家塬村担任第一书记,栾春许不知道这已经是第多少次走进王金亮家中。

  王金亮今年42岁,去年和村上的王健龙搭伙收玉米时,手臂绞进打粒机而致残,法院判了王健龙赔偿王金亮25万元。一场事故造成了两个贫困户。

  前几天,王金亮的儿子王龙龙向栾春许说起想要学着表兄赶集卖凉皮赚钱的事,但苦于没钱买凉皮机。栾春许就是为这事来的。

  “弄凉皮这事你会吗?表兄搞这个赚钱没有?”栾春许问道,这才知道王金亮手臂手术一共要花20多万元,可他家去年收成的2万多斤玉米一共才卖了1万多元,另外还欠着1.5万元贷款没还。

  “虽然没过期,但在贷款没还清的情况下,再申请小额贴息贷款恐怕有难度。”栾春许有些头疼。

  “面朝黄土背朝天”

  让栾春许头疼的事还远不止一件。

  武家塬全村134户,530人,人均年收入低于2950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4户,82人。这个坐落于渭北高原上的小村庄距离宜君县城20公里,家家户户靠种植玉米或苹果维生。

  “民贫地瘠,输纳维艰。”清雍正十年所著宜君县志中记载的贫困状况至今依然困扰着这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们。据了解,2015年宜君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23亿元,甚至不及东部地区一个街道的财政收入规模。

  从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局选派至武家塬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半年多来,栾春许脑子里装的都是村里的事。到任的第一天,他就组织召开了村里的党支部成员会、贫困户代表会和村两委会议,与村民深入交流,了解村里的情况和困难,发现村民反映最强烈的是三件事:吃水、巷道和路灯。

  渭北高原,山脉横贯,河流切割,有山有川有塬。河流出山,川道宽了,山脊下落,延伸成塬。塬上平坦开阔,土地宽绰。人们在塬上盖窑、耕作,确属靠天吃饭。

  塬上平时吃窖水,以前村民要到3里地外挑水,单程就得45分钟。现在有的农户院内修有水窖,积雨水用于日常饮用。虽然方便了些,但卫生不好保证,而且由于降水少,窖水甚至不够日常生活使用,灌溉也很不方便,春秋季节干旱常会导致农作物欠收。

  “还有就是巷道嘛!土路一下雨就没法走了。”村民们都这样反映。武家塬的主干道是村里唯一的水泥路,村内巷道仍是原始的泥土路,坑洼不平,车辆通行困难,影响农产品(000061,股吧)生产和运输。之前村民曾自发筹资铺了沙石路,但一下雨又恢复了原样。

  栾春许思前想后,觉得路灯倒还不算迫切,首要任务是改善村民基本的生活环境,先把吃水、巷道这两个主要问题给解决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

  深度机井、蓄水池、管网建设……村里这项造价约60万元的水井项目到底怎么做,栾春许的脑子起初是一片空白。

  住定后,栾春许了解到,像武家塬这样吃水困难的村子在宜君县并不多见,给各村修建水井已经列入了宜君县的“十三五”规划,政府有部分专项资金支持。为这事,他已经跑了好几趟水务局争取资金。

  “别人会说你等"十三五"规划嘛!我说我知道,可我们这项目排在最后,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所以一定要多去跑跑!”27岁,刚刚研究生毕业,基层的协调工作对于栾春许来说并不熟悉,他心想着自己一定要比别人更勤快、更吃透政策才行。

  今年1月,栾春许联系人民银行机关党委捐资32万余元,武家塬村的饮水工程正式开工。由于村子地处塬上,机井深度达到了378米,打井就打了20天。现在蓄水池和变电室已经修建完工,但盖水塔和布管网的配套资金还没有到位。栾春许心想着还是得再多去水务局跑一跑、问一问、催一催。

  县里的很多部门都在县政府楼里办公。栾春许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进县政府的时候还有些紧张,不过慢慢地,他把楼里每层的办公室都跑遍了,和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混熟了。

  “李局没在?我想问问我们村巷道硬化资金的事。”栾春许测算过,武家塬村需要硬化的巷道总计2公里,大约需要70万元资金。2015年年底,经过栾春许一次又一次地到县里反映困难和问题,表达群众需求,扶贫局局长李松答应优先拨付武家塬村1公里的巷道硬化资金。

  “我们今年从1000万元扶贫资金里拿出100多万元专门做巷道硬化,打算分给9个计划2016年脱贫的村。”宜君县扶贫局副局长刘东宏这样告诉栾春许。

  但武家塬村是计划在2018年脱贫的。资金没有落定,栾春许心里还是不踏实。“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最基层的小乡村工作这段时间来,栾春许的经验告诉自己,只要坚持住,多反映多争取,事情肯定有办法。

  “没放空”

  “凡事全靠自己的一张嘴和两条腿。”半年多来,栾春许就是这样坚持下来的。几乎有近一半的时间,他都在镇上和县上跑项目、筹资金,其余时间,他就会到村里去。

  2015年9月栾春许刚到任时赶上玉米收成,在村里找不见人,他就跟着村支书下地收玉米。日出而作,一日两餐,日落而息,塬上的人们至今仍保持着农耕时代的作息习惯。慢慢的,栾春许也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节奏,把自己当成了武家塬的一分子。

  起初村里大爷不认识栾春许,他就介绍自己是“驻队干部”:“知青下乡的时候也这么说,大爷们能理解。”后来栾春许没事就会到村民家里唠家常,当地称为“谝闲话”,也叮嘱有困难的村民可以随时去找他“谝一谝”。

  开展贫困户入户调查时,栾春许会问村民,“咱们村里你最羡慕谁家?”也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敢想敢干,“别太"粘"了,要硬气一点”。

  “多说点他们的话,多用他们的交流方式,他们就会慢慢接受我。”在山东长大、在北京求学的栾春许如今说着一口的关中话,现在大家也都知道他是村里的第一书记。

  在很多村民眼里,这个第一书记还是个孩子:“我们的栾书记啊,那可是个好娃,说的话没放空!水是第一个实现的!”在关中话中,“没放空”的意思就是没有说空话。

  武家塬民风淳朴,但邻里之间也免不了鸡毛蒜皮和磕磕碰碰。不久前,打井工程队施工时碰折了村民王振鹏地里的苹果树。“这种矛盾有时很难下定论,损失不大不好计算。”栾春许心里清楚,不过还是协调村上赔偿王振鹏家一些苹果树苗,消除怨气,化解矛盾。

  “扶贫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娃最近回来没?”栾春许走进村里的特困户武三虎家,向武三虎父母问道,“最近身体咋样?在忙啥?”

  “种苞谷。”武三虎常年在西安打工,留在家里的父母年迈患病。

  “农村就是这样,家里有人患病就完了,既丧失了劳动能力,又增加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一家人一年的低保也就六、七千元。”在宜君县,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占60%。按照宜君县扶贫局的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动工建设特困户安置房,并争取在2017年完成搬迁。

  “父母这个情况,娃就应该回家来把地种上,再看看能干点啥,关键是得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栾春许是这样想的,但跑了好几趟,一直都没见武三虎。

  看见第一书记,隔壁邻居武新民提意见了,说武三虎家窑洞梁背渗水,如果塌了可能会连累他家的窑,需要做硬化,之前跟武三虎提过几次。栾春许明白,家里经济极度困难,只等搬迁进政府的安置房,武三虎没能力做这事。但他还是耐心地了解了窑背的具体情况后安慰武新民说:“等他家娃回来我跟他说,让他加点瓦片。如果他不做村上也会想办法找人弄上。”

  说着,栾春许又走进了武海平家。40多岁,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自己一个人生活,缺乏自理能力,武海平的这种状态让栾春许很不放心。所以他隔三差五都会过来看看武海平身体状况怎么样,有没有犯病,有没有按时吃饭。

  “这种情况,我觉得如果我不做点什么,自己良心都会过意不去。”关于扶贫,栾春许说出了他心里最朴素的想法。

  对于武三虎和武海平两户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特困户,财政兜底是最好的办法。对于更多的贫困户,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帮扶措施,才能真正落实精准扶贫?要想把简单“输血”转为培育“造血”能力,带动整体脱贫,怎样的产业项目是适合村子发展的?对于这些问题,栾春许一直在思考。

  “我们村”的苹果和玉米

  刚到村里时,栾春许有很多产业发展的思路,但后来经过逐一了解和论证后,发现没有想的那么简单。最初他想利用村里大量种植玉米和土地空间足的优势办村民合作养猪场,可村民积极性不高,因为当时猪肉价格不行,基本赚不到钱。后来他想到搞大棚种植,但用水却是大问题。

  “后来我逐渐发现,村里的产业发展成现有的结构(玉米和苹果种植)是有其自身的道理的,实际上最符合当地的资源特点。”去年玉米卖不上价钱,以一户人家20亩地年产3万斤计算,2014年能卖23000元,2015年只卖了13000元。玉米价格和产量低,单位面积收益低,而苹果管理规范,价格和产量相对高,单位面积收益是玉米的10倍左右,所以最符合实际的脱贫致富方法就是鼓励村民多种苹果,发展苹果种植规模。

  “农民都不算自己的人力成本,在这一点上村里人和城里人很不一样。”栾春许感慨。他给村民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亩地产1500斤玉米,利润挣不到1000元,但种苹果一亩就能挣1.2万多元!不过苹果树5年才能挂果,管理技术复杂,占用精力大,栾春许就拉着示范户鼓励村民,还联系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范崇辉到村里来做讲座,给村民培训果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苹果产量上来了,价格年波动大又是个问题。武家塬村的苹果一直采取一层层代办的方式向外销售,价格总是上不去,再加上去年7月宜君全县遭受冰雹,村里苹果减产近40%。栾春许便想联系苹果批发商直接来村里收购苹果,建立直接稳定的销售渠道,缩短中间环节,提高收购价格。

  从2015年9月开始,联系果商,发照片,讨论苹果的大小、色泽、价格……栾春许几乎成了武家塬的“苹果推销员”。他先后联系了山东和北京的果商到当地考察苹果收购,并最终在2015年10月联系到了北京新发地的一家果品批发公司来村里,达成了建立长期的苹果收购基地的意向。

  “直径75mm以上没有伤痕的一级果,前年能卖5块,去年我来的时候只能卖到2块,最后1块多卖的。”栾春许无奈地说。

  外出考察产业发展机会时,栾春许的所思所想也都围绕着武家塬。

  “这颗樱桃树几年能挂果?这一个棚建筑成本多少钱?品种从哪里引来的?你们主要是在网上卖还是在园里卖?我们宜君适不适合种樱桃?如果宜君土地好流转,能不能去我们那搞一个分公司?我们村挨着210国道,周边有很多景点,可以把旅游和采摘结合起来。”在铜川的一家樱桃园参观考察时,栾春许不停地向负责人询问。

  同其他村的村干部交流时,栾春许也会邀请他们到武家塬转一转,“以后多多信息共享”。

  “哥,贷款的事咋样了?”

  脱离了城市的环境,每天待在村里,栾春许已经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在哪里,“整天帮村民想事儿。”

  栾春许总结过,村子要脱贫可以依赖的力量有以下几个方面:村子自身、第一书记、帮扶单位以及县、镇政府的规划。这都要求第一书记作为村里的领路人要对政策有一定的敏感性。

  村上有几户农民想要申请贷款搞养殖和经营,栾春许了解到陕西省在2016年下发了文件,开展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贷款和扶贫小额贷款贴息,他决定再去扶贫局打听打听县上有没有更多的优惠政策。

  “贫困农户贷款的话,咱们可以贴息是吗?可是现在并不是所有贫困户拿着一卡通去信用联社都能贷出款。一般都是先搞信用村建设,整体授信,我看其他县拿财政资金在信用社用作担保,咱们现在是不是也这样?”武家塬村曾经是信用不良村,栾春许心里有点打鼓。

  “今年财政会给每个村安排互助资金,1000人以上的村30万元,1000人以下的村25万元。这个互助资金也可以用作担保资金,杠杆能加3到5倍。”刘东宏的一番介绍让栾春许有了信心。

  不过贷款发放的决定权还在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口径不好把握,栾春许又到了县里的信用联社:“满足什么条件的贫困户能申请扶贫小额贷款贴息?”

  “有贷款意愿、有一定产业发展能力、征信记录良好的贫困户就行。”宜君信用联社主任王军孝还告诉了栾春许一个新政策:信用联社为了推广农户小额贷款,正在开展信用村镇创建、信用户评定活动,目前已经评定了75个信用村,建立农户档案18000多份。

  这对栾春许来说是个好消息:“信用评级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村的情况怎么样?”王军孝介绍,农户的资信状况、土地、经营能力、社会评价都是评级的参考内容,信用联社目前正在武家塬村走访农户,预计5月底前完成预授信。

  “王主任,那还是麻烦您到时把我们村的评级结果告诉我。”栾春许关注了宜君信用联社的微信公众号,准备回去向村民介绍和解释这项新政策。

  他还不忘帮想要买凉皮机的王龙龙问道:“有贷款没还的情况下再申请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有难度吗?”王军孝明确表示,只要以前的贷款没逾期,照样可以申请扶贫小额贷款贴息。

  没过几天,王龙龙打电话来了:“哥,贷款的事咋样了?”

  “没问题了!”栾春许发自内心地替他高兴。来村半年,他已经和王龙龙成了朋友。栾春许觉得,以前在大机关工作,每个人的角色就是一颗螺丝钉;现在在农村,要处理的 也许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却能够直接惠农利民,很有意义。

  “只要跑一跑,就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到贫困户家里一走,看到稍微有一点改善,我也能对自己有所交代。”说这话时,栾春许注视着前方,停顿了一下,又点了点头。

  “要把人组织起来”

  “希望小栾不要走。”

  和很多村民一样,武家塬村党支书王德乾和村委会主任白月芹家里都靠种玉米维持生活。农民不太会说话,就用这最朴实的话语表达他们对栾春许工作的肯定。

  武家塬村党支部共有13名党员。但长期以来,村委会一直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栾春许到任后,村两委班子对他的工作很配合,不过他也认识到,由于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对党的政策和理论的认知不足,对扶贫和发展政策了解不足,村里的发展和村民增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所以,在栾春许给武家塬设计的脱贫攻坚“三步走”工作规划中,第一步就是要抓党建;第二步和第三步则分别是改善民生和产业脱贫。

  在镇党委的帮助下,栾春许联系了县党建经费12万元和农财局一事一议资金10余万元,用于建设村办公场所,目前新党支部活动室和村委会办公室已经基本建成封顶。

  “如果想干成事,就要把村里的班子组织起来,把党员和群众团结起来。”这是栾春许对于基层党建工作的理解。

  致富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不久前,栾春许联系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社会实践团队2016年7月份到武家塬开展暑期支教,“给娃们补补课”。他还特别要求实践团队里要有马哲、党史和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来给村里党员和群众们上上课,提高他们的理论和文化水平,拓展发展思路。

  北师大要来村里支教,栾春许还专门到村民樊艳霞家里告诉她:“实践团里也有化学专业的老师和同学,到时可以让女娃一起过来交流交流,学学东西。”樊艳霞的女儿史樊去年刚考上西安科技大学的化学专业,栾春许就帮她联系到了人民银行铜川中支资助贫困大学生的12000元资金。家里出了大学生,樊艳霞很是骄傲;能够帮到她,栾春许也很欣慰。

  在村里、镇上、县上跑了一天,栾春许的鞋子和裤脚已经沾满了泥土。回望半年多前,宜君县委组织部基层办主任陈晓义还猜想栾春许应该是个挂名书记:“从大都市来小乡村,那得下多大的决心!”2015年9月,他不仅来了,而且还在年底宜君县的77名“第一书记”考核中获得优秀。扎根基层,寄情关中,栾春许的脸上多了一份独属黄土地的厚重,身上多了一份脚踏实地的坚毅,心中多了一方挂念牵盼的百姓。

  现在不管去哪里,栾春许都习惯拿着一本驻村日记,里面记着每天的工作琐事。日记本还是他在北师大读书时用的,第一页就是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把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去掉也挺好,学为人,行为世,我觉得做人做事就是要尽量给身边的世界带来一些改变吧。”栾春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