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明
影响美联储加息决策的最重要因素——通胀和就业的数据不尽如人意,这或许导致美国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加息。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4月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同比回升至1.1%,核心PCE(即不包括食物和能源开支)回升至1.6%,这仍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值。相对地,核心CPI虽然回归到2%以上水平,但显然美联储更看重PCE的预测功能。
一般来说,衡量通胀水平使用的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但美国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从2000年开始以PCE来做通胀展望。相比之下PCE的支出组成更能反映消费者的实际行为,权重涉及面也更广。
就业方面,美国5月份的非农就业增长3.8万,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创下5年多来的低值,引发了市场对经济放缓的担忧。但有分析认为,非农新增就业波动性一直很大,如果不是趋势性下跌,并不会对美联储加息决策产生太大影响。
另外,美国近年来劳动生产率逐渐走低。从历史数据看,美国企业用于信息处理设备的投资与5年后的美国劳动生产率呈正相关,而目前市场的预测是,未来5年企业的资本支出低位徘徊,这或许意味着美国劳动生产率也将维持较低水平,将伤及美国经济增长动力。
不过,有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美国消费者持有的自由现金流,即可支配收入中除去食品、能源和债务支出的部分占可支配总收入的比例接近75%,创下历史新高。从理论上讲,这会提振美国的消费和通胀预期,给予美联储加息更多支持。
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依旧为0.25%~0.5%,而根据泰勒法则所测算的政策利率应达到3.7%,两者之间的差值创下近三十年最大值。泰勒法则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联邦基金名义利率的变动趋势。
有加拿大皇家银行(RBC)经济学家分析,目前美联储加息周期被英国脱欧的黑天鹅事件打乱,预计美联储今年将继续按兵不动,但2017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将会两次加息。在此之前,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的争论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