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虽然目前英国退欧已成定局,但其溢出效应仍带来不确定性,不排除央行降准甚至降息的可能
■本报记者 傅苏颖
《证券日报》记者从央行获悉,7月8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同日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由此单日实现净回笼300亿元,为本周连续第5个交易日净回笼,至此本周公开市场累计净回笼资金规模已达6450亿元,单周净回笼规模创4个月新高。
对此,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央行收紧流动性进行净回笼的公开市场操作表明市场流动性状况的本身比较充裕,因此,进行适当的回笼实属正常。今年总体来看,我国的物价有所回落,市场的流动性比较宽松,而央行的这种调整不能视作公开市场操作就此转向,后续走向仍待进一步观察。
此外,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利率和汇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人民币汇率近期存在一定的贬值压力,为了打击做空势力,稳定汇率,也就出现了央行由于市场利率下降过快,而改变过去增加货币供应转为回笼货币的情况。
“但由于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大多数企业对资金仍然非常‘渴求’,在此背景下,央行的货币政策仍然是逐步释放流动性,并且以稳健这一基调为主。因此,也表明不会出现大规模放水的情况,短期的资金回笼是正常现象。” 赵亚?表示。
申万宏源(000166,股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央行短期的净回笼资金实属正常,前期英国意外脱欧和年中因素均增加了资金面的压力,因此,前期央行投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进行对冲,成功缓解了利率上行的风险。目前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也表明我国仍然坚持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李慧勇表示,虽然目前英国退欧已成定局,但其溢出效应仍带来不确定性,全球风险偏好维持低位,新兴市场货币压力仍然较大。因此,除了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等常规手段以外,一旦利率上行压力加大,资金流出压力增强,不排除央行降准甚至降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