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球似乎掀起了一阵美国国债的抛售潮,其中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抛售力度最大,一度把美国头号债主的地位“让”给了日本,然而今年以来,这一趋势似乎开始减缓,根据数据显示,今年全球央行对美国国债突然开始大幅增持,与去年的行为来了个180°大转变,而中国央行,在这词的增持美债大潮中,增持的力度也是最大,成为美债的最大买家,这背后中国央行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为何去年大幅坚持,今年又要大幅增持呢?
2016年外国央行通过美联储的托管账户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量下降1400亿美元,让市场担忧外国央行是否将再掀一波美国国债抛售风潮。
中国在2016年也将美国国债持仓削减了1880亿美元。去年10月份,由于中国此前连续第5个月减持美债,规模创下2010年7月来新低,日本反超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债主”。
对于当时中国央行抛售美债的原因,Real Investment Advice网站作者Lance Roberts曾指出,为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持续抛售美债,这正是当时美国国债收益率走高的主因。Horseman Capital分析师Russell Clark也在报告中称,特朗普胜选后人民币面临更大压力,中国央行就通过抛售美债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但是这样做却会陷入两难:中国央行抛售的美债越多,美债收益率上涨的可能性就越大。
美联储截至5月17日当周的最新数据显示,外国央行今年持有的美债数量上升610亿美元,至2.92万亿美元,为2016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花旗集团上周三曾指出,经汇价调整后,海外资本在3月购买的美债资产规模达到970亿美元,较2月的570亿美元有所增长。
另据美联储5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一季度,中国将美债持有量增加290亿美元,至1.088万亿美元。
对于中国央行重新购买美债的做法,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Brad Setser向华尔街日报表示,趋势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考虑到中国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的压力已缓解。
为何会突然出现如此剧烈的转变呢?认为,很有可能是美元走势逆转助推了各国央行购买美债的行为。2014年年中至去年年底期间美元汇率走强在新兴市场产生了恶性循环,资本流出发展中经济体,继而引发当地货币大跌,卖出美债是各国央行支持本币的普遍做法。但今年,美元持续走软已帮助各国货币企稳,降低了各央行卖出美债并使用所得款项干预汇市的需求。
其实这两年中国央行对持有美国国债两种态度,都无关美国国策,而是更多关乎中国对自身债务和货币政策的管理。之前中国央行坚持美国国债,是为了减少资本外流,如今这一势头已经得到了控制,一段时间来的经济增长也更加平稳。那就说明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去支撑人民币汇率了。
美国国债市场为何会在政治紧张局势升级的情况下依然展现出令人不安的平静,这就是原因之一,最大的投资者重点考率的是自身的情况和自身的需求,而不是试图去预测未来大事。因此下次中国再大举抛售美国国债时,最好的做法就是更多将其视为他们融资需求的反映,而不是将其当成国际上针对特朗普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