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英国脱欧影响(5)■徐伟
6月23日,英国就脱离欧盟举行全民公投。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英国人赞成脱欧。这个结果和之前多数媒体预测的留欧结局大相径庭,不但英国、欧盟迅即调整航向,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也纷纷紧急应对。
英国意外脱欧,全球市场剧烈震荡,对远在亚洲的中国的影响虽说一时尚不能用震荡形容,但也有很大的波及,其中最首要的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
去全球化力量似正抬头
英国脱欧公投,不但撕裂了英国,也撕裂了欧盟,甚至撕裂了全球,一体化和去全球化的争执再趋激烈。这一结果表明,“独善其身”和“去全球化”的力量正在上升。二战以后,欧盟的成立是一场最引人瞩目的区域一体化实践,但此次英国脱欧公投与1975年脱欧公投的结果却完全不同。都是脱欧公投,出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其根源在于今日欧盟与当年欧共体的气象已大不相同。今天的欧盟,经济长期停滞,社会矛盾凸显,完全看不到彼时欧共体蓬勃向上的势头,而不断涌入的难民成为促使英国掉头离去的那根稻草。英国脱欧开启了欧盟分裂的潘多拉盒子,不仅仅在欧盟内部,全球化的退潮正暗流汹涌。在这种局面下,期待通过伦敦全球金融中心地位逐步扩大影响力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面临的不确定性正悄然上升。
从2012年开始,中英两国就着力推进伦敦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经过3年多的发展,伦敦金融城已成为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5月2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4月伦敦占离岸人民币结算市场份额的6.3%,超越新加坡成为仅次于香港的全球第二大离岸人民币中心。
英国发行的30亿元人民币主权债券、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和中国财政部发行的30亿元人民币国债,都是近期在伦敦发生的人民币国际化里程碑事件。伦敦是全球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外汇和衍生品交易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均超过40%。正是因为伦敦在离岸中心的竞争中具备天然优势,中国在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对伦敦寄予厚望,把英国当成进军欧盟的桥头堡。如今,英国选择退出欧盟,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将受到冲击,随着欧元业务的迁移,伦敦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竞争力也将大幅削弱,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下一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心如何调整成为中国央行面临的一个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在调整中前行
2005年,中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始迈出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2010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全面推行,中国企业获准用人民币进行进出口结算;2015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上线运行,为境内外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和结算服务。自走上国际化之路,人民币五年一个台阶稳步前进。据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协会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72343.6亿元,同比增长41.6%。全国共办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结算金额7361.7亿元,同比增长2.3倍。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进出口业务中的第二大货币,中国30%的对外贸易以人民币结算,而2012年这个比例是12%。
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中的使用规模稳步提升,是中国经济实力上升的反映。今年10月1日,新的SDR货币篮子将正式生效,IMF将在其COFER的季度调查中单独列出人民币。随着人民币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双边贸易和投资对人民币的需求将持续攀升。
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还要练好内功。目前,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品种较少,规模不大,人民币在各国官方储备中的比例偏低。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统计显示,今年4月份人民币支付总额比3月下降7.73%,跌幅大于4月份整体跌幅(4.6%),当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所占比重为1.82%,低于美元(41.9%)和欧元(30.7%)等货币,排名第五。这说明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规模和比重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中国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则认为4月份人民币跨境使用活跃度较3月小幅回落的原因,是由于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下降导致4月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同比和环比小幅下降,但人民币在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直接投资等领域中的使用仍保持向上趋势,成为支撑人民币跨境使用活跃度总体稳定、长期趋升的重要因素。中行的报告还指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在不断向新领域拓展,境外央行、主权类机构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在不断提升。
人民币使用率下降凸显了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不利因素,虽然这是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大以及汇率波动上升等短期因素造成的,但是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出现诸多不适症状,尤其是在英国公投确定脱欧以后,人民币进军欧盟市场的国际化战略亟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