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王辉
6月下旬以来,在英国脱欧公投事件的冲击下,国际外汇市场出现了罕见的异常波动。在英镑、欧元等部分主要非美货币汇价重挫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虽然出现阶段性走软,但对于国内资本流动及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却明显好于预期。
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本次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部震动影响相对较小,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预期管理及政策沟通的改善,有效缓解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忧虑。这也正是未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所需要继续坚持的一个正确方向。
在货币当局此前持续向外界释放有关“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机制下运行、呈现双向浮动特征”的政策信号后,央行于去年12月发布了参考一篮子货币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尽管之前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造成今年上半年人民币CFETS汇率指数也小幅走软,但就本次英国脱欧公投以来国际外汇市场的整体运行来看,近半个多月人民币与全球大多数主要非美货币汇率相比,仍堪称坚挺。在本轮由外部因素触发的短期下跌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只是被动走软,并没有出现主动性贬值或由市场利空预期引发的失控性下跌。这在反映市场供求定价的同时,也显示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水平的整体稳定。
进一步从金融市场的反应来看,也正是投资者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性的接纳程度及对人民币汇率双向宽幅波动,已经有了更好的预期。近半个多月来,国内股市、债市、大宗商品市场表现相对平稳。
外汇市场上的投资者,对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主导的基础定价作用也有了更好理解。例如,在中间价上,目前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较以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按照“前收盘价+夜盘一篮子货币变动”的新规则形成,其所隐含的政策引导信息已经大幅减少。从英国脱欧之后国际汇市震荡的情况看,投资者对此也已经有了更好认识,期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下跌,并未引起市场对人民币持续性贬值或主动贬值的预期明显升温。
此外,从跨境资本流动的角度看,以往金融市场许多投资者习惯于担心人民币贬值可能引发资本外逃。最新公布的6月外汇储备和FDI(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之前的汇率政策沟通和预期管理已产生一定效果,短期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有所“脱钩”。
整体而言,如果后期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在政策沟通和预期管理上能够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则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其他金融市场以及各类企业、个人部门购汇需求的“传染效应”会大幅降低。这也将使得汇率波动风险可能对金融体系、货币政策以及实体经济部门的不利影响进一步下降,从而更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