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翔 ○编辑 孙忠
央行近期决定,自2016年7月15日起,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考核基数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时点数,调整为考核期内一般存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方法,是金融机构缴纳的存款准备金余额除以需缴纳准备金的基数,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去年9月,央行宣布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由此前的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具体而言是在考核期内,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算术平均值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当时改革的是存准率的“分子”,即金融机构存入的存款准备金余额由考核期末时点数,改为期内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而央行此番改革的是存准率的“分母”,即准备金的考核基数由期末的一般存款时点数,调整为期内一般存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央行称,此举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增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平滑货币市场波动。
在过去的时点法考核下,每月的5、15、25日的时点缴纳存款准备金,根据月末,10日和25日的存款基数,实行原则是多退少补。该制度缺陷可能会放大资金面波动,比如出于月底一般性存款余额往往会多增,那么对应5日就需要补缴一大笔准备金,放大资金面波动。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部的报告指出,考虑2014年9月已执行存款偏离度考核,且不断逐步放松贷存比考核的约束,使得过去月末、季末商业银行冲存款的现象明显下降,旬度与月末的差异已较小。然而,如果把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考核基数(分母)由考核期末时点数调整为考核期内算术平均数,有助于进一步熨平境内资金面波动,有利于银行降低资金备付率、提高超储资金利用效率。
央行同时还宣布,按季缴纳存款准备金的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存放境内代理行人民币存款,其缴存基数也调整为上季度境外参加行人民币存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今年1月18日,央行宣布对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金融机构存放执行正常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不过,当时执行的是时点考核法,缴准基数是按“2015年末”核算。中金固收的报告就指出,由于时点的基数作为考核,导致3月末缴准的时点上,境外银行不愿月底持有人民币,进而导致3月末CNH隔夜拆借利率大跌4.77个百分点至-3.725%。平均法考核有助于将漏洞堵上,考核时离岸人民币季末的头寸不会出现大幅变动,离岸人民币拆借利率也会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