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一德菁英汇。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作者:李晓威
农产品(000061,股吧)研发中心高级分析师
内容摘要
全球糖市供求矛盾明显缓解
未来两榨季供需缺口不断放大
减产成当前牛市最大支撑因素
限制进口、打击走私政策延续
国储库存制约长期价格空间
消费疲软,旺季不旺恐再次上演
全行业充满信心,未来预期乐观,静待糖市曙光来临
核心观点
国际食糖市场经过连续五个榨季的增产,积累了7800-8000万吨库存,预计15/16榨季全球糖市将为6年来首次出现供应缺口,意味着全球糖市将在2015/16进入新的生产不足周期,预计2015/16年度全球糖市供应短缺量将为300-820万吨。16/17榨季,如果全球食糖产销不出现剧烈变化,届时全球市场的供需缺口有望达到800万吨的水准。虽然减产预期强烈,但也只是由增量过剩转换为存量过剩。当前国际糖市的焦点集中于巴西、泰国和印度的食糖生产和出口进展、天气状况、以及美元和雷亚尔走势。
国内食糖本榨季减产格局已定,库存结束积累,但绝对库存数值偏高,由增量过剩过渡至存量过剩阶段,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预计本榨季结束时我国将有近800万吨期末总库存,其中包括680余万吨国储糖,届时,过期且均价超过6100元/吨的国储糖的轮库压力能否有效化解将成为糖市反弹高度的最大的制约因素,而国储抛储的压力将取决于政府政策调控。同时,国内进口加工糖产能超千万吨,进口威胁仍存,新榨季进口糖和走私糖能否有效控制,将成为郑糖能否有效企稳的直接动力,而进口糖控制政策是否延续也将取决于政府调控政策是否放松。另一方面,消费状况将直接决定我国食糖的去库存进展,当前糖厂库存充裕,但中间商的贸易库存偏低,终端消费并不乐观。最终糖市反弹高度还需美糖走势、国内销量、政府政策和天气的配合。
一、国内外糖市走势回顾
1.外糖走势回顾
2015年中随着各主产国榨季生产数据的明朗,国际市场糖源非常充足,不仅当前榨季供应过剩量被上调,下个榨季供需缺口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且市场缺乏利多题材支撑,7月中旬开始,糖价再度开启快速回落的趋势,7月27日美糖10合约盘中最低跌至11.17美分/磅的低点,期间全球股市暴跌,宏观系统性风险加大,10月合约8月24日最低跌至10.13美分/磅,逼近七年低位。此后美糖超跌反弹,资金抄底情绪浓厚,随着雷亚尔的反弹和主产国的天气炒作,美糖逐渐震荡反弹,期间9月下旬在天气和货币因素的影响下一度回调至11.5美分附近,但随着巴西降雨引发食糖供应方面的担忧加剧,各机构纷纷上调新榨季的减产预期,加上巴西国家石油提价和雷亚尔升值等因素的提振,美糖快速反弹,11月初一度站上了15美分关键价位。此后在巴西压榨、雷亚尔升跌和印度出口补贴等因素的干扰下美糖围绕15美分震荡整理至2016年1月下旬。1月28日,震荡三个月的箱体区间被跌破,14美分失守,3月和5月合约价差快速收窄逼近0,大量卖出止损单被触发,期间宏观面极度利空,原糖持续下行,2月18日13美分再度失守。此后开榨初期各个生产国的生产前景和压榨进度遭到市场质疑,加上天气炒作的影响,美糖超跌反弹,3月23日美糖5月合约站上14年10月以来的新高17美分,多头持仓也连创新高,技术性超买压力不断增强,连续多日的快速上涨后部分多头获利离场,加上美元升值机周边市场普跌的影响,24日美糖大跌5%,此后主产国生产前景不断明晰,市场缺乏有力多头的炒作题材,美糖逐渐回调至16美分之下震荡走低,5月合约4月13日止跌于14美分支撑,此后需求端逐渐走强,但在天气影响下,供应端引发减产质疑,加上基金和技术性买盘逐渐入场,投机净多持仓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多头热情持续至今,美糖7月合约6月9日最高冲至19.92美分/磅的12年10月以来的新高。新的榨季国际糖市供需基本面供需矛盾较上个榨季有了明显缓解,糖价的反弹幅度和空间也超过了预期,但整体上全球糖市依然处于由增量过剩转换为存量过剩的阶段,全球糖企的日子依旧艰难,但如果天气等炒作因素配合,糖市依然有望在本榨季迎来明显回暖。
2.郑糖走势回顾
郑糖2006年1月6日上市以来已走过完整的10个年度,期间经历了三次牛熊周期,“三年熊市,三年牛市”周期规律仍在续写。开始上市至2007/08榨季结束,三年熊市郑糖下跌3716点,跌幅60%。2008/09榨季至2010/11榨季末期,三年牛市郑糖大涨5464点,涨幅220%。2011/12榨季至2013/14榨季结束,三年熊市郑糖下跌4116点,跌幅107%;2014/15榨季至今,郑糖目前的高点较上一轮熊市就是上个榨季的低点4163已经上涨了1645点,涨幅39.5%。
2015年9月10日4亿资金入场白糖,郑糖下午触及涨停板,此后中秋国庆消费预期乐观,加上十一期间外糖大幅上涨,郑糖在资金的强势推动下于10月8日开盘最高站上了5798的榨季高点,郑糖走高后大量资金获利离场,新榨季开始,虽然开局红火,但基本面并没有实质性改观,消费状况和前景预期略显悲观,天气状况良好,产区压榨和生产顺利,供应压力预期增加,郑糖弱势整理至11月中下旬,此后南方甘蔗产区陆续开榨,减产预期逐渐兑现且超过预期,现货销量较好,加上进口糖控制政策的延续,郑糖逐步回暖,但波动空间有限,围绕5300-5700的区间整理至6月份,此后外糖迅速反弹,且反弹幅度和空间一再超出市场预期,虽然国内基本面没有实质性缓解,且相对更加偏悲观,但短期在外糖的带动下郑糖突破震荡区间,并一度冲击上方5800一线压力,虽然当前国内产区即收榨在即,但消费端表现非常差,加上进口糖、走私糖和盘面大量仓单的压制,郑糖基本面供需压力不容乐观,但短期外糖的带动依然较为强劲,如果夏季消费高峰去库存进展顺利,郑糖后期走势依然比较乐观。
二、全球糖市连续五个榨季供应过剩
本榨季有望迎来减产周期 1.国际糖市 2014/15榨季全球食糖市场已经连续5年处于供需过剩的格局,积累了7800-8000万吨库存,15/16榨季全球食糖市场的供需矛盾将有明显缓解,有望进入新的生产不足周期,15/16榨季全球糖市供应短缺量预计为300-820万吨。16/17榨季供需缺口有望达到800万吨。整体上,预计2015/16榨季全球食糖市场有望迎来供需平衡甚至供需缺口,而全球食糖市场的牛熊转换也有望在本榨季呈现。
巴西 巴西这个全球最大的食糖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时刻牵动着全球糖市的神经,去年巴西的丰产也成为本榨季国际糖市重返供需平衡希望破灭的重要原因之一。年初巴西遭遇历史罕见大旱,曾一度令市场对今年糖价大涨信心倍增,但最终证实天气对甘蔗影响有限,巴西食糖产量不断超出市场预期,加上巴西货币雷亚尔的持续贬值和其他国家的增产预期,国际糖市重返供需平衡的希望破灭。期间巴西一度推出多项提振糖市的举措,例如提高甘蔗用于生产酒精的比例、将汽油中酒精的比例从25%提升至27%、重征汽柴油税、提升汽油价格等,虽然提振措施在一定阶段提振了糖价的反弹,但政策变化最终无力抵抗全球食糖再度供应过剩的庞大库存压力,也无法避免糖价的持续疲软。
巴西的食糖库存在12/13榨季之前都是维持负数,库存消费比也都是负数,在2013/14榨季开始后库存由负转正,库存消费比也有明显走高,但整体数值较低压力不大,15/16榨季他的国内消费量比较稳定,产量和消费小幅增长,出口预期都有一定的缓慢下调。短期来看巴西货币走势依然左右着全球糖价的神经,中长期内,巴西食糖生产进入滞涨期,增产空间不大,消费维持平稳小幅增长趋势,出口稳中略增,虽然库存小幅增长,但整体压力不大,随着库存的消化和降雨及霜冻的威胁,下个榨季的糖价走势相对较为乐观。
2011年4月21日雷亚尔兑美元达到历史最高的1.5635点,当时ICE原糖价格在23.8美分/磅一线。2015年9月24日,雷亚尔兑美元跌至历史最低点4.19点,当日ICE收于11.28美分/磅。期间ICE原糖下跌了52.6%,雷亚尔贬值了169%,当前雷亚尔对美元维持在3.48一线附近,虽然贬值趋势有一定缓解,但巴西政局动荡,经济疲软依旧,短期难有明显缓解,雷亚尔未来走势并不乐观,疲软的雷亚尔将刺激食糖出口,将对国际市场原糖供需矛盾的化解带来更多不利因素。
印度 印度是全球第一大食糖消费国和第二大食糖生产国,其国内的产销状况直接决定了其在国际市场上是进口国还是出口国,这将对国际市场的供需格局产生较大影响。印度食糖三年周期的规律正在弱化,14/15榨季印度食糖产量大幅超出预期是国际糖市重返供需平衡希望落空的重要因素,其不断推出的各项补贴措施也加剧了国际糖价的跌势。
因干旱的影响,15/16榨季印度产量较预期下降3%至2770万吨,16/17榨季预计产量将下滑至2550万吨,16/17榨季食糖消费将小幅增至2720万吨。虽然减产但印度仍将是一个食糖净出口国,14/15榨季印度出口量接近260万吨,15/16榨季出口预计将出口300万吨食糖,其中180万吨白糖,10万吨原糖,100万吨为进料加工复出口,16/17榨季减产预期强烈,预计出口量低于100万吨,且多数为进料交工复出口。预计15/16榨季印度食糖库存高达970万吨,16/17榨季有望缩减至700万吨,可满足其国内三个月的需求量。
相对于其他主要食糖出口国家印度食糖投入成本较高,基础设施落后,其食糖成本远高于国际水准,市场竞争力较弱,虽然印度政府出台了各项优惠措施鼓励食糖出口,包括实施食糖收储政策、提高汽油中就精比例、重组糖厂债务、直接对农民补贴等方法来消化库存压力促进食糖出口,但受限于内外糖价差和国内的生产能力,加上泰国等出口国的低价糖竞争,减产格局下印度出口到国际市场的数量预计仅可以达到计划量的一半左右,虽然绝对数值不高,但无疑加重了糖价反弹的压力。整体上,新榨季印度食糖市场压力明显放缓,出口预期大幅下调,助推国际糖价逐步反弹,但如果状况逐渐恢复,印度的庞大库存足够国内需求,在下榨季内印度依然是一个食糖净出口国,仍需重点关注其境内的天气和出口政策对国际糖价的影响。
泰国 泰国是全球第二大食糖出口国,14/15榨季泰国食糖产量不减反增成为国际糖市重返供需平衡希望破灭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泰国出口至国际市场的原糖也将对全球食糖贸易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尤其今年原油价格走低,运费成本大幅缩减,加上泰国较巴西距离亚洲国家运输周期更短,成本缩减50%以上,导致泰国食糖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这也是造成国际糖价持续疲软的主要原因之一。
泰国种植面积扩大,但受干旱影响严重,根据泰国2015-2026年甘蔗和食糖10年发展规划,泰国政府已经批准新建12家糖厂,同时批准对现有糖厂进行产能扩充,如果进展顺利,预计泰国日榨能力将增至110万吨的水平。产量方面,预计15/16榨季泰国食糖产量将下降10%至970万吨,16/17榨季产量预计将小幅增长4%至1000万吨的水平。消费方面,15/16榨季泰国食糖消费增长了2-3%至260万吨,16/17榨季民用和工业需求将有所复苏,预计消费将增长2%至260-270万吨。出口方面,15/16榨季泰国预计将增长7%至880万吨,16/17榨季虽然食糖生产将有一定程度复苏,但新厂投产实际产能的发挥效果有限,预计出口增速将放缓至2%至900万吨。整体上,泰国产量小幅缩减,消费维持稳定,但前期积累库存过高,出口量维持高位,这对国际糖价反弹将带来较大冲击。
欧盟 欧盟是全球最大的白糖进口国,第三大生产国,第二大白糖消费国,欧盟食糖市场受政府高度管制,其糖业政策的变动将对其内部和全球食糖贸易产生较大影响。14/15榨季欧盟食糖实现大幅增产,对于全球食糖市场重返平衡带来一定压力,但因其配额制度,2007年以来对国际糖市的影响有限,15/16榨季欧盟食糖减产预期强烈,食糖进口也将继续缩减,但其内部食糖消费将维持稳步增长,去库存进展较为顺利,有望连续三年维持供需紧平衡状态。2017年10月,即17/18榨季开始后,欧盟将终结现行的食糖生产配额制度,届时食糖生产将进一步转移至竞争力较强的区域,整个产业也将得到一定的巩固和提高,随着甜菜基因改良、规模经济和加工水平提升等措施带来的成本降低的推广,欧盟后续食糖产量有望继续增加,随着配额的放开,其对国际糖市的影响力也将逐渐增强。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三大食糖出口国,其每年约有70-75%的食糖以散装方式被出口至国际市场,澳大利亚的产销和出口量对国际市场的贸易结构的影响越发重要,澳大利亚开榨时间为每年的7月至12月中旬,95%的原糖产自昆士兰州,其余部分产自新南威尔士州,澳大利亚的甘蔗主要种植在降雨充沛且灌溉条件较好的2100公里的东海岸沿线平原和河谷地带,其所处位置决定了甘蔗主产地较容易遭受飓风、洪涝和干旱等恶劣天气的侵袭,其境内的恶劣天气状况也经常为国际糖市提供炒作素材,虽然前几年澳大利亚甘蔗产量受到恶劣天气影响较大,但近几年种植面积扩大,而且食糖总产和单产均有一定提升,澳大利亚食糖行业已经在逐步恢复,食糖出口数量逐渐增加。澳大利亚食糖产销和出口方面发展相对稳定,对国际食糖市场的供需格局影响有限,更多影响是体现在天气炒作和心理预期方面,新的榨季如果天气状况不出现异常,澳大利亚增产和出口预期将继续小幅增长,15/16榨季产量小幅增长30万吨至500万吨,16/17榨季产量维持500万吨水平,15/16榨季出口预计小幅增长9万吨至365万吨,16/17榨季出口增至390万吨,消费维持120万吨的水平不变,15/16榨季预计库存将增加24万吨至38万吨,16/17榨季预计库存变动不大,整体上,其境内产销波动不大,对国际供需格局影响较小,需重点关注甘蔗生长期内澳大利亚的天气状况。
综上,15/16榨季全球产量将有平稳小幅增长,消费相对增长较快,库存消费比也将有非常明显的下降,有望下降至17%左右,期末库存将降低至3000万吨左右,这是根据美国农业部给出的数据得出的结论,而根据ISO的数据,15/16榨季全球食糖市场期末库存依旧高达8178.8万吨,即未来几年内即使主产国连续减产,全球都不大可能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这对于糖价的回暖无疑带来更多障碍。整体上,15/16榨季国际食糖市场依旧将在庞大的库存压力下艰难中前行,但中短期内,增产周期结束,各个国家的供需矛盾均有明显缓解,国际糖价底部已经探明,未来糖价走势相对乐观。
2.我国糖市 国内食糖本榨季减产格局已定,进入减产周期第二年,库存结束积累,但绝对库存数值偏高,由增量过剩过渡至存量过剩阶段,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预计15/16榨季广西食糖产量510万吨,广西时隔10年之后产量将再次回落到600万吨以下。全国食糖产量预计900万吨,减产150万吨左右。消费乐观预计为1540万吨,进口预计380万吨,扣除国储和库存影响,本榨季新增产需缺口达250-260万吨,380万吨的进口糖消化压力不大,但如果后期糖价明显反弹,不排除国储抛储,补充国内食糖供需缺口,缓解库容和资金压力。
三、糖市热点剖析 1.国内糖市基本面最大的压制因素—库存 国储糖最后一次收储是在2013年5月24日,收储了30万吨,之后再没有启动新的国储收购,上个榨季包括14/15榨季都是短期工业临储300万吨。根据历次收抛储统计,现在的国储净库存在434.36万吨,其中并未包括每年固定从古巴进口直接流入国库的40万吨原糖,算上古巴糖,保守估计目前国储糖在680万吨,当前国储糖面临食糖保质期的压力,不算仓储费用和损耗,国储糖收储价均高于6100元/吨,抛储压力较大,但如不发生天气等因素导致的极端行情,短期内国储流向市场的概率较低,中短期内国库对糖市的影响更多的是在心里层面。长期来看,我国的国储糖吸收了国内甚至全球大部分过剩食糖,虽然短期抛储预期较低,但仅仅是将当前的矛盾逐渐后移,本榨季在国内大幅减产的前提下,随着糖价的反弹,国储抛储概率增加,国储糖去库存进程或将成为白糖牛市空间的潜在制约因素。
工业库存方面,不论是广西还是全国,工业库存同比、环比不仅较上个榨季有明显降低,较前几个榨季相比也是处于相对低位的。综合国储库存和工业库存来看,15/16榨季我国新增工业库存或将首次出现负值数,但是受限于庞大的国储库存,我国糖市综合库存压力仍处于历史第三高位,16/17榨季,新增工业库存将出现更大的缺口,虽然上方有庞大的国储库存和地方工业储备,但我国整体的综合库存压力依然将有明显缓解。
在基差持续贴水以及产区减产和限制进口的乐观预期下,去年12月下旬产销区仓单均出现了快速大幅增加,尤其在1月11日之后,产销区仓单增幅出现明显分化,销区仓单明显大幅增加,当然期间也伴随着期货的高升水,而且这种情况持续至今,目前产区仓单加上预报量17万余吨,销区高升水仓单加上预报量超过40万吨,当前产区已经临近榨季尾声,产区仓单预报量较小,继续增加空间非常有限,而销区的预报量依旧超过2千张,压力依然较大。郑糖仓单的现状也反应出盘面目前的矛盾和压力的焦点。目前来看销区仓单压力将成为9月合约主要压力源,仓单持有者大量的主动性期转现这也将是市场动向的一个体现。
综上,目前我国食糖国储库存和地方储备糖仍高达800余万吨,而目前糖厂的新糖和中间商手中的库存仍待消化,在二季度的消费淡季内,依托糖价反弹和下游消费拉动需求进而带动糖价反弹的希望仍面临较大压力。虽然我国食糖库存压力空前,但短期内投放市场的概率较低,对未来销售旺季的压力有限,但仍需警惕下半年糖价反弹后的抛储压力,目前库存依旧是糖价未来反弹高度的限制因素。
2.国内糖市基本面压制因素之二—市场“不缺糖”,消费旺季不旺可能再次上演 目前食糖销售途经主要有六种:1.注册仓单(交割库较便利且成本很低,但除了个别逼仓行情外,交割数量有限);2.买卖双方撮合成交(买卖双方通过品牌、数量、升贴水、期转现等方式综合考量定价);3.点价;4.现货批发市场电子平台定价(目前各个批发市场容量很大,交易平台很广);5.与大型用糖企业直接合作(如与可口可乐、娃哈哈等大型用糖企业直接签订用糖协议);6.日常销售(目前日常销售渠道畅通,销售状况良好,数量也较大,但目前在此环节中存在着发票党,严重威胁了糖业中间商的生存,占据了日常销售的较大份额)。
当前看消费旺季预期不乐观,一方面,有序进口而非不进口,所以进口糖和走私糖对国内消费市场的的挤占会长期持续存在,这也弥补了本榨季国内减产造成的供需缺口,国内市场减产但不缺糖;另一方面,进口原糖受限,但其他品种的糖进口量会大增,会严重侵蚀国内食糖销售市场,虽然每个月的进口数据统计的时候因为统计口径和延缓入关等原因,各类相关进口糖数据可能不会直观的显示在相关的数据图表上,但与糖有关的进口量的增加必然会严重侵蚀最终端的消费领域;同时,我国食糖的销售目前终端需求非常一般,而产区挺价意愿较强,报价虽然可以,但有价无市现象明显。主要是因为上个榨季初期,糖厂因为资金压力巨大,加上对后市糖价的预期均较为悲观,所以在榨季销售初期加大销售力度,集中回笼资金,也导致其在前期糖价较低时销售了大部分的库存,而后期糖价回升,糖厂多已无糖可卖,经历了上个榨季的销售策略失误后,加上资金压力已经大幅缓解,本榨季糖厂在当前的消费策略上更加谨慎,减产周期中糖厂也没有销售压力,所以出现挺价的现象,这就是产区销售并不好现货成交极差,消费方面也比较清淡,价格却逐渐上涨的原因。
2月15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五家单位联合发布关于2015/2016年度150万吨国产糖临时储存计划,广西94万吨,云南29万吨,广东13万吨,新疆8万吨,海南4万吨,内蒙古2万吨,合计150万吨,储存时间为4个月,即2016年3月至6月,临时储存价格为5200元/吨。
中间商的备货情绪清淡也是导致消费数据不乐观的重要原因,6月工业临储糖最后一次检查后,临储期到期即可投放市场,短期市场供应增加,但目前贸易商大多依旧维持按需采购节奏,消费旺季前的备货情况仍然非常一般,加上走私糖的挤占,市场终端消费数据表现非常不乐观。出货受限,销售进展不乐观,中间商信心仍未完全恢复,这会严重影响贸易商在夏季消费旺季的备货情况,如果在夏季消费高峰期间贸易商对后市信心没有明显改善,则规模性的备货较难出现,销售数据也难有良好表现,食糖市场夏季消费可能再次迎来旺季不旺。
3.国内糖市基本面最大的支撑因素—减产 2013/14榨季开始我国食糖生产已经开始进入了减产周期,2014/15榨季广西四大甘蔗产区甘蔗种植面积连续第二年下调,并且面积减幅扩大,2015/16榨季我国广西甘蔗主产区减产大局已定,减幅进一步扩大。2015/16榨季广西地区种植面积将缩减15%,需求维持刚性增长。预计15/16榨季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为1102万亩,平均工业单产3.7-3.8吨(14/15榨季为4吨),预计整个榨季产糖率在11.5%,预计广西食糖产量510万吨(同比降低129.24万吨),广西时隔10年之后产量将再次回落到600万吨以下。全国食糖产量预计在900—910万吨,减产150万吨左右,消费乐观预计为1540万吨,进口预计380万吨,扣除国储库存的影响,本榨季产需缺口达250-260万吨。但随着价格的提升和行业状况的转好,2016/17榨季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有望增加至1212万亩。
食糖产量同比缩减主要原因有三个:天气干扰、农民种植积极性降低以及糖厂迫于压力的减产停产。
今年春季,广西大部分地区遭遇了春旱,导致甘蔗出苗情况不理想。生长初期广西各地气温偏低,降雨偏多、锤度降低,日照偏少,病虫害较多,这种天气对甘蔗单株生长有利,但却不利于整体长势。甘蔗种植收益下降,田间管理力度降低,肥料农药施用量下降。宿根蔗占比近70%,宿根比例过高,涨势明显不如新植蔗。甘蔗品种退化、土地肥力下降。10月台风侵袭,柳州、来宾、南宁甘蔗倒伏较多,崇左较少。开榨期间部分产区遭遇冰冻和雨水侵袭,影响了糖厂压榨进度。以上原因共同造成了广西甘蔗整体长势不理想,面积和单产均有明显降低,其中有效茎不足是导致单产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单产的降低和整体种植面积的缩减造成了本榨季食糖产量的降低幅度超过预期。当前广西再度遭遇洪涝灾害,对下榨季的甘蔗生长和食糖运输都将带来一定影响。云南产区今年以来的平均降水量为近5年同期最高,平均降水偏多12.5%,甘蔗收榨集中在4、5月份,期间云南地区以阴雨天气为主,这对甘蔗下种、出苗及生长十分有利,但却严重干扰了甘蔗的砍收和压榨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了最终的食糖产量。
生产甘蔗比价收益太低,糖厂因亏损压力和原料不足而减产或停产,本榨季云南产区有8家糖厂停产,少数企业开榨困难,多数企业大面积推迟开榨,开榨时间同比推迟了12天,各个月份的开榨糖厂和产量也同比缩减。另外,云南的糖厂的现状也显示了当前国内甘蔗产区共同的难题,例如产区机械化程度低,大面积推广机械化种植短期难以实现,生产效率难以有效提高,少数的双高示范基地也是试验和小规模的性质,大规模推广暂不具备条件;另外,产区劳动力人工紧缺,生产成本上升;甘蔗替代作物优势渐显,抢占甘蔗土地;糖厂方面的成本增加,但糖价降低,利润空间压缩,生产积极性受挫,对蔗农补贴也进一步压缩。所以不仅本榨季确定减产,下个榨季产量恢复程度依然不乐观。
甘蔗收购价偏低,农民种植甘蔗处于亏损边缘,种植甘蔗积极性持续降低,观望气氛浓厚,竞争性作物争地现象明显,改种马铃薯、玉米及改种套种果树现象增多,但部分改种果树的农民今年收益并不好。另外,随着人工成本的上涨,种植积极性和田间护理力度出现明显下降,甘蔗盖膜情况明显减少,套种西瓜、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情况增加,田间护理频率和力度降低,培土施肥力度减弱,对甘蔗单产和总产都造成一定影响。从甘蔗种植角度来看,农户的种植成本主要包括蔗种、农药化肥、砍蔗及装车人工成本这三个部分。具体计算如下:种子费用=1.2吨/亩*430元/吨=516元/吨,肥料4包=200元,农药=100元,砍工+搬运+装车=200元/吨(成本中增长最快因素),护理费20--30天=300元,机耕100元,种植成本共计约1500元/吨。收购价=亩产5吨*收购价430元/吨=2150元/吨。农民种植利润非常低,若加上地租、地膜等费用,甚至出现亏损。糖厂成本5000元/吨左右,糖厂甘蔗收购成本3619元/吨(其中每吨甘蔗收购价430元,运费40元,7.7吨甘蔗产一吨糖),运费220元/吨(昆明运至华北运费400元),财务费用250元/吨,辅料120元/吨,折旧+工资800元/吨。
另外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低迷的糖价让农民看不到希望,产区机械化程度低,大面积推广机械化种植短期难以实现,生产效率难以有效提高,产区劳动力人工紧缺,甘蔗种植成本不断走高,但甘蔗收购价持续偏低,农民种植甘蔗处于亏损边缘,本榨季和下榨季农民种植甘蔗积极性持续降低,观望气氛浓厚。竞争性作物争地现象明显,改种桑树、速生桉树、改种、套种果树现象增多,抢占甘蔗土地,但部分改种果树的农民今年收益并不好,这对下个榨季甘蔗种植面积的恢复有一定好处。糖厂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成本增加,糖价降低,利润空间压缩,生产积极性受挫,对蔗农补贴也进一步压缩。从甘蔗种植角度来看,农户的种植成本主要包括蔗种、农药化肥、砍蔗及装车人工成本这三个部分。具体计算如下:种子费用=1.2吨/亩*410元/吨=492元/吨,肥料4包=200元,农药=100元,砍工+搬运+装车=200元/吨(为成本中增长最快因素),护理费20--30天=300元,机耕100元,种植成本共计约1500-1600元/吨。收购价=亩产5吨*收购价440元/吨=2200元/吨。农民种植利润非常低,若加上地租、地膜等费用,甚至出现亏损。
对应430元/吨的甘蔗收购价,不仅蔗农种植收益下降,大型糖企也难获有效利润空间,中小企业则集体陷入亏损危机。大型糖企的生产成本在4800-5000元/吨左右,仅能维持微利,小型糖厂已经陷入亏损状态,全行业亏损仍在延续。
当前农民改种其他作物意愿较高,高经济作物争地显现严重,甘蔗良种退化严重,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占用大量甘蔗用地,预计近两年甘蔗地将很难达到指标,农民对甘蔗地的利用效率降低,甘蔗田由于种植年数较长,土地质量有不同程度降低,目前云南还无法实现世界领先的甘蔗发展模式—规模化、机械化、水利化和良种化,短期内生产成本无法有效降低,低迷的甘蔗收购价对蔗农种植积极性造成一定打击,虽然预计下个榨季的收购价将有上调,但预计下榨季部分翻种土地仍将转向其他作物,甘蔗种植面积仍难有效恢复。根据农业部规划,十二五期间糖料种植面积要稳定在2900万亩,总产量达到1.4亿吨以上,保障国内食糖消费基本自给,但2014/15榨季全国食糖自给率只有60%多,等于没有完成十二五目标。如果按照目前形势,本榨季很可能60%都保不住。综上,不仅本榨季确定减产,下个榨季产量依然不乐观,这也是支撑郑糖迎来牛市的根本动力。
4.国内糖市基本面支撑之二—限制进口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中国的食糖市场以关税配额的形式逐步对外开放,但在2004年进口配额增加到194.5万吨之后,一直维持不变,2015年进口配额也维持194.5万吨的水平;配额内关税为15%,配额外最惠国税率为50%,其它国家为125%。目前我国进口以原糖为主,进口来源主要有巴西、泰国、古巴、危地马拉和韩国等,配额中的40万吨(与古巴政府间贸易)大多直接转入国家储备,加工后在以竞卖方式投放市场;其余一般为贸易进口,比例约为70-80%。从11/12榨季以来我国食糖进口量急剧攀升,连续超配额进口,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于巴西和泰国,不算走私糖净进口较之前翻了2倍还不止,2012/13榨季我国进口了366万吨糖,虽然较2011/12榨季减少约14.1%,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其中2013年10月我国进口食糖71吨,同比2012年10月份增长108.85%,创下历年来我国单月进口量之最。2013/14榨季我国进口了402万吨,严重超出榨季之初糖协预估的200万吨。
大量的进口糖对本不缺糖的我国食糖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限制进口、延后进口、进口许可证包括延缓入关等各项政策频频出台,在史上最严格进口控制政策的影响下,2014/15榨季我国进口了484.21万吨,虽然再度刷新了历史峰值,但在这期间内外糖价背离,进口糖的高额利润是长期存在,也正是在进口政策强势干预下,包括成品糖在内的各种进口糖才没有在中国市场上泛滥,进口控制政策的效果也是在这方面最为止最为有效和经济的手段,正因为取得的良好效果,2015/16榨季预计进口控制政策仍将平稳延续,但限于进口利润的缩减,预计进口量在380万吨之内。
进口糖的限制政策在糖价此轮反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限制进口、打击走私,地方政府、糖业官方机构、糖业协会积极奔走,国家也已采取措施严控食糖进口节奏,即在支持糖协提出的行业进口自律的同时,实施了配额外食糖进口许可政策,同时严厉打击走私。短期看,限制措施的确收效明显。未来进口政策是否放松也将成为白糖牛市能否延续的信心基础,目前来看进口政策放松的概率较低。如果本榨季进口380万吨,忽略国储糖,本榨季是完全有能力内部消化这些进口量的。鉴于目前的市场情况和价格,国储糖短期抛储的概率较低,如果进口量可以在控制预期的范围内,那么本榨季我国食糖市场的供需矛盾将会出现扭转。虽然未来几个月的进口量也有超出历史均值的可能,但在如此高额的进口利润吸引下,在国内产需缺口不断放大的供需背景下,有序进口而非完全不进更加符合我国食糖市场的国情。
在有关部门的加大打击下,走私糖的问题暴漏的更加明显,短期走私受到明显遏制,但国内的食糖打私更多处于阶段性和局部性的管控状态,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基础,后期只要有高额利润存在就无法杜绝和避免,按一天4万袋计算,每天约有2000吨,每年就接近80万吨流入国内,只要存在利润空间,这或许就是未来长期存在的一个缩影,也许是未来长期一个均衡的量。
现在的问题就是进口糖和走私糖能否控制的住?每次我国食糖进口利润空间超过1000元/吨即可触发大量进口,而后促使利润空间回归,进口量随之缩减,目前我国进口糖利润已经从榨季初的高点开始回落,配额外进口已经亏损,配额内利润在500元左右,可以说进口糖正处于利润空间缩减,进口逐渐减少的阶段,所以对本榨季的进口控制政策我们还是应该比较有信心,随着利润空间的挤压,走私积极性将受到较大抑制,对于本榨季的走私糖控制我们也应该比较有信心。
5.国内糖市基本面支撑之三—天气炒作 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每隔4年至7年就会不定期发生,持续时间为9-24
个月。上一次出现厄尔尼诺气候是在2009/10榨季,当时的厄尔尼诺气候属于中偏弱类型。2015年11月16日世界气象组织在日内瓦公告:一个成熟而强大的厄尔尼诺正在形成,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得到进一步加强,2016年1月的厄尔尼诺气候现象达到活动高峰期,这将是1950年以来的最强厄尔尼诺天气事件。虽然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与97-98年的表现较为相似,但厄尔尼诺现象每一次到来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均有所不同。97-98年的厄尔尼诺来势凶猛,发展迅速,此次厄尔尼诺,形成初期发展缓慢,但进入秋季后发展迅猛,目前海温异常值已经与97-98年相当,厄尔尼诺已经达到极强标准。
厄尔尼诺来临通常会导致气温升高,同时还将带来极端恶性天气,如干旱、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在厄尔尼诺年,通常会导致赤道中、东太平洋(601099,股吧)海水表面水温升高,太平洋(601099,股吧)西北地区及俄勒河流域冬季气温反常偏高,天气干燥,同时又会致使南部地区出现反常暴雨。同时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出现异常。例如加拿大中部、西部以及美国西部、北部的气温升高,大多为暖冬。而巴西和阿根廷将会出现过量降雨。澳大利亚、印度和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附近水域偏冷,当地可能会出现持续严重干旱。
我国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冬天的季风特征将决定我国冷空气的强度,厄尔尼诺年极易导致我国出现暖冬,出现“北旱南涝”的特征。例如我国沿海地区的台风登陆次数减少,南方容易发生低温洪涝灾害,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旱高温,东北容易出现冷夏,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等异常天气,而异常的极端天气引发危险的概率更高。
甘蔗主要种植在巴西、印度、泰国、澳大利亚和我过南方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甘蔗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水份,通常要求全年大于10℃的活动积温在5500℃-6500℃,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以上,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食糖生产国和出口国、印度是全球第二大食糖生产国和第一大消费国、泰国是全球第二大食糖出口国、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三大食糖出口国、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食糖消费国和第四大生产国。在厄尔尼诺年,通常甘蔗主产区中的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可能出现干旱,巴西甘蔗主要种植区域的中南部和泰国则会出现过量降雨,而澳大利亚、印度主产地则可能会出现持续严重干旱。
巴西等主要食糖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时刻牵动全球糖业的心,在牛市年份厄尔尼诺就是糖价的助推剂,在熊市年份就是糖价的救命稻草,这种助涨作用在厄尔尼诺年份表现得尤为明显。厄尔尼诺年份的极端天气,通常会带来过量降水或者干旱,不仅会影响甘蔗的生产压榨,对甘蔗糖份和最终的产糖量更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历史上,历次出现厄尔尼诺的年份全球食糖产量均会受到较大打击,而产量下降的比例通常也伴随着国际市场不断刷新的高糖价。当前正处于国际糖价的牛市初期,经过了将近四年的连续下滑,国际糖价上涨可谓是众望所归,多头炒作情绪愈演愈烈,而天气炒作无疑会为多头增添更多的筹码。我国甘蔗主要种植在广西、云南等南方地区,在厄尔尼诺年,我国通常会出现“北旱南涝”的气候特征,过量降水同样会对我国甘蔗生长和糖份带来较大影响,且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通常是农作物受灾表现最明显的一年,对正处于甘蔗生长和压榨都会带来较大困扰,最终的产量势必会受到影响,这将有助于当前糖市的回暖。
6.国内糖市基本面支撑之三—现货挺价惜售情绪明显 郑糖此轮熊市由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历时37个月,每吨下跌3700元,跌幅高达50%。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我国已经有43家制糖企业关停,涉及9个产糖省,制糖产业已经连续亏损三年,行业困境历史罕见。2014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制糖企业亏损面达51.5%,比2013年的45.4%进一步扩大,全国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达31亿元,预计2014/2015年全行业亏损预计将突破100亿元。2015年下半年只有极少部分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
本榨季生产临近尾声,糖价已有明显回升,加上减产年份企业销售压力不大,资金压力也较上榨季明显缓解,企业生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甘蔗款项大多兑付较为及时,但糖企整体利润微薄甚至仍在亏损,行业整合仍将延续,糖厂仍需挨过销售旺季的考验。
在减产的大格局下,产区糖厂库存压力不大,企业惜售挺价。云南糖收榨时间稍晚,库存偏大,加上陈糖和走私糖的冲击最大,导致云南糖目前销售压力相对其他产区略高,进口加工企业在政策的限制下开工不足,但利润依然可观,生产积极性较高,但开工率不足所以产量有限,消费压力有限。贸易商备货情况一般,在糖价反弹阶段备货情况稍好,如果在夏季消费高峰来临之前贸易商对后市信心恢复,启动规模性的备货,郑糖的消费状况才有可能真正迎来旺季。
目前本榨季的销售期只剩下不足4个月,生产已经临近尾声,在贴息临储和减产的背景下,现货企业销售压力已经解除,企业库存压力不大,市场供应压力不大,且上榨季之初糖价偏低时过高的销售量已经被糖厂视为销售策略上所犯下的一个巨大错误,所以本榨季销售节奏更加谨慎,前期期货升水,套保比例较高,也导致了电子盘和期货仓单持续增加,后期进入消费旺季后,随着糖价的企稳反弹和对后市信心的恢复,现货有价无市,挺价惜售现象明显。
7.国内糖市基本面支撑之四—全行业对后市依然充满信心 未来产量预期乐观:近几年食糖产量减少,糖厂成本反而是提高的,因为糖厂固定成本短期变动空间有限,但人工成本增幅明显,在可榨甘蔗量降低的前提下,吨糖分摊成本增长,所以当前糖厂的重点工作之一即为加大力度维护和提高蔗区的甘蔗种植面积,随着糖价的恢复,未来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恢复和增长的预期乐观。
行业未来劳动力供应乐观:普通农户一家2口从事甘蔗砍工,一个榨季可砍甘蔗3--4个月,每天每人收入约200元,每个榨季两人可收入3--4万元,其他时间仍可外出打工,收入2500--3000元/月.人,所以如果甘蔗产量上升,甘蔗砍工仍具有较大吸引力,糖企和政府对于未来甘蔗劳动力的供应方面充满信心。
行业保障预期乐观:相对于其他竞争性农作物,甘蔗已经成为产区最具规模也最有保障的经济作物。一方面,甘蔗有政府底价收购和二次结算,虽然近年收购价格走低,但种植甘蔗有保障,其他农作物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而且即使收成良好也不能保证上市后的收益乐观。糖厂大多可在当年8月份完成榨季销售,
9月份糖厂对蔗农的二次计算可以实行,二次结算时,48%的价差收益是要付给农民的,糖厂扣除税收和成本后,收益有限,但农民的收益有了相对充分的二次保障。另一方面,2000万蔗农和庞大产业大军所形成的行业规模、所带动的产业效应和市场影响力是产区其他经济作物难以匹敌的。由此,随着糖价的反弹,未来食糖行业前景乐观。
糖业未来政策预期乐观:食糖目标价格管理政策未来5年内实行概率较高,产区认为甘蔗收购价格定位500元/吨较为合理,出糖率目标定位12%,通过糖厂按照甘蔗产量补贴农民较为可行也较为合理。由此,未来食糖行业的政策将更加健全、合理。
四、行情展望 1.国际行情展望 国际食糖市场经过连续五个榨季的增产,积累了7800-8000万吨库存,预计15/16榨季全球糖市将为6年来首次出现供应缺口,意味着全球糖市将在2015/16进入新的生产不足周期,预计2015/16年度全球糖市供应短缺量将为300-820万吨。16/17榨季,如果全球食糖产销不出现剧烈变化,届时全球市场的供需缺口有望达到800万吨的水准。虽然减产预期强烈,但也只是由增量过剩转换为存量过剩。当前国际糖市的焦点集中于巴西、泰国和印度的食糖生产和出口进展、天气状况、以及美元和雷亚尔走势。
综上,15/16榨季全球产量将有平稳小幅增长,消费相对增长较快,库存消费比也将有非常明显的下降,有望下降至17%左右,期末库存将降低至3000万吨左右,这是根据美国农业部给出的数据得出的结论,而根据ISO的数据,15/16榨季全球食糖市场期末库存依旧高达8178.8万吨,即未来几年内即使主产国连续减产,全球都不大可能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这对于糖价的回暖无疑带来更多障碍。中短期内,主产国的生产和出口进程左右全球糖市基本面,天气和货币走势左右市场情绪,供需矛盾的消化及天气和货币走势是否配合将决定本榨季前半段糖市筑底完成后的反弹高度。而从长远看,全球糖市供求矛盾明显减轻,乐观预计,供需压力的改善、天气炒作和货币走势临将引领全球糖市重回牛市行情。
2.国内行情分析 2015/16榨季我国食糖减产大局已定,预计15/16榨季广西食糖产量510万吨,广西时隔10年之后产量将再次回落到600万吨以下。全国食糖产量预计在900—910万吨,减产150万吨左右。消费乐观预计为1540万吨,进口预计380万吨,扣除国储和库存影响,本榨季完全有能力消化380万吨的进口糖,但如果后期糖价明显反弹,不排除国储抛储,补充国内食糖供需缺口,缓解库容和资金压力。
综上,国内食糖本榨季减产格局已定,库存结束积累,但绝对库存数值偏高,由增量过剩过渡至存量过剩阶段,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预计本榨季结束时我国将有近800万吨期末总库存,其中包括680余万吨国储糖,届时,过期且均价超过6100元/吨的国储糖的轮库压力能否有效化解将成为糖市反弹高度的最大的制约因素,而国储抛储的压力将取决于政府政策调控。同时,国内进口加工糖产能超千万吨,进口威胁仍存,新榨季进口糖和走私糖能否有效控制,将成为郑糖能否有效企稳的直接动力,而进口糖控制政策是否延续也将取决于政府调控政策是否放松。另一方面,消费状况将直接决定我国食糖的去库存进展,当前糖厂库存充裕,但中间商的贸易库存偏低,终端消费并不乐观。最终糖市反弹高度还需美糖走势、国内销量、政府政策和天气的配合。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一德菁英汇
(责任编辑:王雪冰 HF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