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访问随便吧,本站有各种流行工具,站长查询工具,便民查询工具等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外汇新闻>央行动态>正文

央行缘何“放水”

时间:2016-03-09 16:10:13来源: 理财周刊

  央行“放水”,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超额货币一旦进入市场,无论是流向任何一个领域,最终都会进入实体经济,所以理论上并不存在所谓金融是否应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命题。

  央行支持股市的态度很积极,1月“送钱”,广义货币量(M2)同比增长14%;狭义货币(M1)余额4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8.6%。

  更值得关注的是: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96.46万亿元,新增2.51万亿元,创下单月纪录的新高。独立经济学家王小鲁忧心忡忡地说:去年GDP增长6.9%,名义增长率仅6.4%,而广义货币量增长“比GDP增长高了7个百分点”这种担忧在体制内经济学界也占主导。

  牛市夭折,股市目前已处于熊市之中。熊市和牛市的差别在哪里?最重要的差别是趋势,在趋势向下的股市中,技术面只有压力没有支撑,所以在参与反弹的交易中,还要坚持波段操作,切忌长期持有,再重复一句口头禅:“会买的是孙子,会卖的是爸爸,会空仓的才是爷爷”!

  沪指在2662点反弹,反弹空间或超10%,两会行情,货币放量,再加证监会换帅,都不会改变目前的熊市情绪,我曾讲过,上半年股市的波段区间或将在沪指2600至3600点区间,有资深人士质疑:还能到沪指3600点吗?在熊市情绪占主导的阶段,股市投资人对消息的反应不同于牛市阶段。此时,好消息利好出尽,坏消息雪上加霜,没有消息则前途暗淡。

  在熊市中坚持价值投资的策略选择之一是波段操作,要求操盘手能保持良好心态,进退自如。不争一城一地,总量控制风险。投资人最大的心理缺陷是很难忘记股票的买入成本,其实是忘不掉一个“我”字。然而股海苍茫,任何一个“我”都只是沧海一粟,忘我者知进退,才能如期收获“舍得”。

  过去3年,广义货币量的增长速度所标示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一个轮回:从2013年的15%下降到2014年的10%,如今又回升到14%。尽管一些经济学家不断变换词汇,在稳健和宽松等模糊不清的概念下解读央行的货币政策,而最客观的评价指标之一就是广义货币量的增长速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大的贡献是让政府从无为到有为,走进市场经营国家信用。政治学之后创造了一个词汇叫“国家能力”,用制度选择的后果解读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相对实力涨跌。经济学和政治学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国家能力”,共同面对的主题是:政府是国家货币的垄断经营者。

  政府经营货币才有宏观经济调控,于是在经济的周期波动中,宏观经济调控在理论上应该是一个逆周期的工具,在经济下滑通货紧缩的阶段,提高货币量的增速,在经济稳定通货膨胀的阶段,降低货币量的增速。由此演绎,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经济下滑通货紧缩的阶段,所以,广义货币量增速提升不会立即引发通货膨胀,却能稀释债务,延缓经济下滑,为国民经济的转轨赢得时间和空间。

  基于上述理论框架,近期超额发行的货币将自发地流向4个领域:其一是中心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其二是中心城市的高端消费品市场;其三是处于下降趋势中的股票市场;其四就是“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也将带动人民币输出,在输出过剩产能的同时输出超额货币,让中国经济分享更多的全球化红利。

  央行“放水”,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超额货币一旦进入市场,无论是流向上述任何一个领域,最终都会进入实体经济,所以理论上并不存在所谓金融是否应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命题。在现代社会,金融即实体,没有金融参与的实体经济或者被边缘化,或者即将消亡。利在市场中,钱比人聪明,经济学家的指手画脚并不能改变货币流动的方向,尽管股市处于熊市,趋势尚未逆转,在价值投资+波段操作的策略中却有更多的投资机会。